志願者暗訪尼日利亞“野味”市場:當地人用漢語推銷穿山甲

志愿者暗访尼日利亚“野味”市场:当地人用汉语推销穿山甲

4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髮會”)組織的“綠會‘非洲俠’尼日利亞穿山甲調查報告發佈會”上獲悉,尼日利亞“野味”市場上穿山甲銷售“火爆”,當地人會操著一口不太流利的漢語來向華人推銷。

志愿者暗访尼日利亚“野味”市场:当地人用汉语推销穿山甲

女志願者“非洲俠”

為保護穿山甲,中國綠髮會穿山甲工作組成立尼日利亞穿山甲調查小組,並於3月14日派出一位女志願者(代號“非洲俠”)前往尼日利亞,以酒店服務員的身份對當地穿山甲捕獵與貿易情況開展調查。

在尼日利亞,“非洲俠”隻身前往野生動物市場後,發現穿山甲在當地華人間特別受歡迎,“有多少就能賣多少”。

“你是中國人,你是不是要買穿山甲?”“穿山甲,要多少有多少,提前和我們說就行。”多數做野味生意的尼日利亞人都會操著一口不太流利的漢語來向華人推銷。

“‘中國人愛吃穿山甲’,似乎成為了當地人的共識。” “非洲俠”在報告發佈會上說。

志愿者暗访尼日利亚“野味”市场:当地人用汉语推销穿山甲

穿山甲

據介紹,尼日利亞的醫療衛生水平有限,在當地工作的華人認為穿山甲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將其視為提高免疫力的補品。“很多華人每週都會去市場購買穿山甲,當地人抓捕的也大部分都賣給了華人”。

2016年,尼日利亞頒佈了第11號《瀕危物種法》,將穿山甲這一瀕危物種列入附錄之中。同年,尼日利亞簽署並批准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全部八種穿山甲由附錄Ⅱ升至附錄Ⅰ,得到此公約的最高級別保護。

“儘管如此,當地相關執法部門形同虛設,即便警察就站在野味市場門口,也熟視無睹。”“非洲俠”說。

志愿者暗访尼日利亚“野味”市场:当地人用汉语推销穿山甲

穿山甲

在我國,已有法律規定,非法販賣、運輸、收購穿山甲觸犯了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情節嚴重者將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在暴利的誘惑下,還是有很多人在做著走私穿山甲的跨國生意,據介紹,穿山甲在尼日利亞當地的價格約300元(人民幣)一隻,穿山甲鱗片95元一斤。而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有人在網上叫賣的穿山甲活體高達1500元一斤,最高甚至可以買到近十萬元一隻。

澎湃新聞曾報道,過去十年間全球至少有100萬隻穿山甲(包括亞洲和非洲的物種)慘遭盜獵和非法交易,平均每五分鐘就有一隻穿山甲在野外被抓捕。

今年3月份,廣東、廣西兩省海關聯合打擊穿山甲走私工作之中繳獲了100多隻活的穿山甲,其中21只送到了廣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但最終有16只死亡。

“走私的人在販運過程中對穿山甲傷害很大,穿山甲本身生性膽小,應激反應過度,遇到危險就會抱住頭蜷成一團,被捕後很容易死亡。”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說,專家團對這些穿山甲進行檢測後發現,它們身上充滿了病毒和細菌,“人們吃了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中毒。”

中國綠髮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穿山甲並不能鑿石穿山,只能挖土洞。它的鱗片十分堅硬,是由角蛋白質構成的,和人的指甲一樣,沒有藥用價值。

志愿者暗访尼日利亚“野味”市场:当地人用汉语推销穿山甲

參加活動的小學生

參加本次發佈會的還有來自中關村二小的學生,其中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說:“我想告訴穿山甲,讓它們不要害怕,因為我們正在努力讓它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