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的尖頂是如何倒塌的?有何科學解釋?

弄潮科學


巴黎聖母院建於12世紀和13世紀,1844至1864年期間,聖母院進行了最重要的一次大修,當時建築師讓·巴普蒂斯特·安託萬·拉蘇和尤金·伊曼紐爾·維奧萊特·杜克重新裝修了尖頂和飛揚的支柱,並增加了幾處建築調整。

(上圖:巴黎聖母院教堂屋頂上我們可以看到濃煙滾滾的大火在燃燒)

巴黎聖母院象徵著巴黎的城市,它雖然是巴黎的大教堂,但它也一直被認為是法國的大教堂, 週一的時候有媒體報道和視頻流傳開來,展示了這座有近900年曆史的大教堂的屋頂和尖頂,它被火焰吞沒,屋頂上冒出大量煙霧。 尖頂和屋頂倒塌,大教堂舉世聞名的彩色玻璃窗被毀 ,據報道:建築物三分之二的屋頂被摧毀了,但建造這座標誌性建築的中世紀石匠們可能通過在著名的飛行堡壘上做了如此出色的工作來挽救了大樓的主牆,而半拱形支撐則加強了大教堂的上層。

巴黎聖母院的飛臺。

據大教堂的發言人安德烈·芬諾特(AndréFinot)指出了這座教堂的衰敗。一小塊石灰石被手指碰碎了。

巴黎-被塑料管和木板取代的破碎的石榴石和掉落的欄杆。被汙染和雨水侵蝕的飛臺。用橫樑支撐並用帶子固定在一起的尖頂。

( 大教堂發言人安德烈·芬諾特(AndréFinot)指出了損壞的痕跡。他說:“石頭被侵蝕得到處都是,風吹得越大,這些小東西就越多。” )

我們可以看到到處都是石頭被侵蝕的地方,風吹得越大,這些小碎片就越多,就像水滴穿石,建築物長時間遭到侵蝕而得不到保護,久而久之一旦遭到外界的一些攻擊(比如大火)就會被摧毀。


(上圖:到處被侵襲的磚石,用塑料管和木材代替損壞的石榴石)

巴黎聖母院年代久遠,很多建築材料到達了臨界點,而沒有得到妥善修復,由於維修費用龐大,後期的維修沒有全面考慮,用劣質材料代替原來的石榴石。長期遭到飛吹雨打而得不到有效的防護,塔尖頂最終還是沒能抵抗住兇猛的大火而倒塌。


軍武次魂


木結構建築,燒了肯定會倒塌,這個不用科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