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霖(博聯社總裁、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4月17日晚,以色列總統裡夫林會見看守總理內塔尼亞胡,授權他在未來6周內組建新政府。內塔尼亞胡率領右翼利庫德黨在9日的第21屆議會選舉中贏得36票,並獲得其他右翼黨團一致支持,在議會形成擁有過半數席位的聯合執政基礎。隨著第五個總理任期開始,內塔尼亞胡將成為建國以來擔任該職務時間最長的領導人。由於內塔尼亞胡對中東和平進程持有相對強硬的立場,以色列社會右翼力量明顯強大,加之複雜的地緣環境,未來幾年中東和平進程重啟無望。
這次議會選舉民族主義右翼黨派勢力明顯佔據上風,溫和的中左翼陣營竟然以10個席位的創紀錄落差敗給右翼陣營,表明以色列社會不具備推動政府打破和平進程僵局的民意和輿論基礎。即使支持“兩國論”的第二大黨團藍白黨,和平進程主張雖比內塔尼亞胡相對溫和,但也很難為巴勒斯坦所接受。因此,無論是執政黨聯盟還是在野黨,都不會給和平進程帶來新希望。
利庫德集團僅以一票優勢領先“黑馬”藍白黨,表明儘管內塔尼亞胡本人和利庫德的影響力在下降,部分選民希望更換總理帶來變化,但是,多數選民還是想維持現狀,尤其是通過聯合政府方式繼續支持內塔尼亞胡和利庫德主導以色列未來方向。當然,內塔尼亞胡贏得大選原本沒有懸念,因為他有超越其他挑戰者的不俗表現和競爭優勢。作為有13年總理履歷的領導人,內塔尼亞胡儼然已成“以色列凱撒”,是個內政外交都處理得得心應手的行家裡手,成為不可替代的亂世梟雄。
內塔尼亞胡自2009年主政以來,以色列保持著總體不錯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民生保障,特別是過去4年,經濟保持著年均3.5%的增長率,失業率處於較低水平,科技創新和吸引外資都達到較高水平,整體發展在發達國家中表現出色,相關調查也表明,以色列人的幸福指數居然高居世界第11位。另外,內塔尼亞胡順應民族主義至上的當下世界思潮,強調以色列和猶太人優先,推動“猶太民族國家”法案出臺,反對巴勒斯坦獨立,擴大定居點,執意吞併戈蘭高地等,也都為他贏得多數猶太人特別是中右翼黨團的擁護。
內塔尼亞胡在外交與安全領域也盡顯江湖老手本色,縱橫捭闔,軟硬兼施,使以色列成為“中東百慕大”中的安全島。他以不輸於任何行伍背景領導人的強硬風格重拳出擊,對加沙地帶發動數次殘酷軍事打擊,持續轟炸敘利亞境內目標遏制伊朗勢力擴張逼近。同時,他也抓住時機主動與溫和阿拉伯國家陣營改善關係,在不犧牲以色列既得利益前提下“化敵為友”,緩解戰略圍堵和壓力。當然,他最得意的亮點是為以色列贏得空前力度的美國支持,特別是耶路撒冷和戈蘭高地主權歸屬。這些成就對於缺乏戰略安全感的以色列人特別是猶太國民而言,都足以給內塔尼亞胡繼續執政贏得較廣泛的民意基礎。
世界輿論關注“小國”以色列政壇格局變化,本質上是關心和平進程大業。內塔尼亞胡的競選綱領非常強硬,以鷹派形象示人。特別是他宣稱當選後將吞併約旦河西岸大型猶太定居點,強調對戈蘭高地的主權,表明有其在位則無中東和平進程。但是,熟悉以色列事務的觀察家們都清楚,競選語言和談判策略往往不代表以色列的真實底牌,漫天要價,坐地還錢才是“以土地換和平”的基本博弈法則。只要時機成熟,內塔尼亞胡也非不能妥協,問題在於,目前不具備推進中東和平進程的客觀條件和外部機遇,內塔尼亞胡無論唱什麼高調也都是對內安撫民意,對外抬高要價。
巴勒斯坦方面,由於阿巴斯領導的主和派與強硬的哈馬斯始終分庭抗禮,無法形成統一政府、統一談判訴求與策略,以巴恢復和談堪稱一隻巴掌拍不響。阿拉伯世界空前混亂,埃及作為傳統和平進程推手忙於艱難轉型和擺脫經濟困難,沙特等海灣國家熱衷聯手以色列遏制伊朗,美國又空前打壓巴勒斯坦,因此,巴以和談無從重啟,巴勒斯坦問題被繼續邊緣化。
敘利亞方面,大馬士革尚未完成全國統一,尚未實現安定團結並啟動繁重的經濟重建,甚至還面臨北方庫爾德人的高度自治挑戰,與以色列恢復談判收復戈蘭高地顯然不屬近期頭等議事日程。更何況,不結束伊朗系武裝力量在敘利亞的存在,以色列絕不可能放棄對戈蘭高地的控制。
因此,內塔尼亞胡成功組閣繼續擔任總理並徹底擺脫腐敗指控後,其未來幾年的工作重心並非推進和平進程,而是進一步趁中東之亂謀取以色列的戰略利益最大化,尤其是遏制伊朗的戰略擴張,繼續擴大和維護戰略安全縱深。
閱讀更多 北青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