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往事:“鋼鐵大亨”煉成記

唐山往事:“鋼鐵大亨”煉成記

來源:燕山慄(ID:gengyangchun)

關於唐山,流傳最廣的段子是“世界鋼鐵產能排名,中國、河北、唐山分列前三名,唐山瞞報產能排第九”。謠言出處已不可考,但唐山鋼鐵企業集中是事實,在新一輪“去產能”中,唐山首當其衝,誰讓咱鋼鐵和霧霾都第一呢!環保“緊箍咒”下,壓減產能、停產限產、駐企監管等措施一道接一道,如果不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鋼鐵行業利潤大漲,許多企業都堅持不住了。截止2017年底,唐山累計化解鋼鐵產能7022萬噸,今年還要壓減781.25萬噸(含鍊鐵281萬噸)。河北省已經要求全省到2020年,再壓減鋼鐵產能4000萬噸,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全部淘汰,唐山鋼鐵企業整合到30家以內。估計兩年前關停並轉的那一批企業,恐怕已經沒有機會再翻身了。

每一個鋼鐵企業老闆都不是“凡人”,動輒幾億元的資金投入、幾千甚至上萬的工人、激烈的市場競爭,還要面對產業政策調整和環保升級的嚴峻考驗,能活下來,拼的是膽識、實力、管理能力,還得有那麼一點點運氣。正所謂“富貴險中求”!

今天,浭陽春聊聊唐山的鋼鐵——那十年一次波瀾壯闊的輪迴大戲。因本人早年在水泥行業混,鋼鐵是外行,不當之處,多多包涵!

01 鋼鐵熱潮第一波,鄉鎮企業“獨步天下”

唐山因煤而建,因鋼而興。1993年,鋼鐵與中國經濟一起騰飛。此前,唐山鋼鐵企業屈指可數。

唐山往事:“鋼鐵大亨”煉成記

回溯上世紀80年代,成立於1943年的唐鋼,靠最早應用“側吹鹼性轉爐”和連鑄工藝一枝獨秀,但直到1993年底,鋼產量、鐵產量都不足200萬噸。“鐵遷安”只是首鋼的原材料基地,始建於1970年的遷安木廠口鐵廠仍是唐山市屬國企。1986年投產的津西鐵廠只有14萬噸的鍊鐵能力,由天津、遷西合建,初衷是幫助“引灤入津工程”水源地發展經濟,但效益並不好,連年虧損。電爐起家的遵化鋼鐵廠雖然接待過耿飈副總理參觀,卻也只能少量生產碳素鋼。

當時,風頭最勁的要數開平半壁店村黨支部書記韓振國。他依靠唐鋼9萬元佔地款起家,陸續辦起幾家村辦企業,半壁店由窮變富,遠近聞名。一次偶然機會,韓振國路過天津大邱莊,深受刺激,認為“跟大邱莊比,咱啥也不是!”他咬牙貸款上馬了大軋鋼項目,並通過交由唐鋼託管,迅速壯大,全村家家戶戶住上小洋樓,一手打造出“河北第一村”。

92南巡,春潮湧動。1993年開春,中國第一次鋼鐵熱潮來襲,每噸鋼材價格由1600元猛漲到4300元,民營鋼鐵企業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僅唐山就多達700餘家。雖然90%的小軋鋼、小拔絲在兩三年後陸續死去,但能活過1999年的,都成了“鋼鐵大亨”。

唐山鋼鐵產業繞不開兩個國企老大哥,首鋼、唐鋼。也大致可分南北兩派,北派坐擁鐵礦資源,礦業起家,沿著產業鏈縱向擴張;南派靠鋼鐵貿易切入,頭腦靈活,橫向聯合善抓市場,二者殊途同歸。細數擁有高爐的50多家唐山鋼鐵企業,1993年前後成立的,佔了三分之一。

唐山北三縣蘊含著豐富的鐵礦資源。“鐵遷安”的幾個大老闆,都與首鋼礦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九江集團的趙玉江1993年還在首鋼機運公司當幹事;入贅遷安的王樹立,剛剛站位腳跟,也在盤算著如何大展拳腳。江湖傳言,早年王樹立的父親到遷安賣葉子菸,與一位老哥相談甚歡,後來談成了兒女親家。想必這位慧眼識珠的老丈人也沒有想到,這個來自遷西的窮小子,日後竟然成為燕山鋼鐵老闆,富甲一方。

在遷西,另一位鋼鐵大亨也嶄露頭角。1992年2月,韓敬遠由漢兒莊鐵礦調任津西鐵廠,從副廠長做起,開始苦苦思索扭虧為盈的辦法。

1993年遵化撤縣立市,遵化鋼鐵廠與香港陳建雄合資組建“遵化世盟鋼鐵有限公司”,拉開了遵化鋼鐵騰飛的序幕。“世盟”當年是遵化第一、唐山工業企業第五利稅大戶,位居河北50強。

豐南沒有礦石資源,卻擁有唐山不容小覷的鋼鐵產能。1993年,豐南陸續成立了幾家“豐”字輩鋼鐵企業。老大當屬香港中旅與胥各莊鎮政府合資的國豐鋼鐵,同年11月,香港中銀集團與銀豐鎮合資成立銀豐鋼鐵。這期間鎮領導作為大多兼任企業經理,參與企業管理,為後來進身國豐鋼鐵管理層埋下伏筆。豐南的老闆,大多從鋼貿切入,善於搶抓市場機遇。在豐南另一個鋼鐵重鎮小集,泰豐鋼鐵(東華鋼鐵前身)、粵豐鋼鐵等也相繼成立。兩年前,張祥青看到廢鋼生意賺錢,拿著賣豆腐掙的1.8萬元入行,第一筆就賠的一塌糊塗。不過,人家韌性十足,到1993年底,已經賺得了人生的第一個300萬,“鐵六”名號不脛而走。

在豐潤韓城,唐山農校附近理髮店美女姐姐,都會鄙夷“遊手好閒”的小鎮青年,認為“挺大個人不幹點買賣,光長個好臉蛋屁用沒有!”所以,不管是韓城、新軍屯,還是其他鄉鎮,小軋鋼也不在少數,“地條鋼”大本營不是“蓋”的,雖然現在沒剩下幾個!

93年前後建立的鋼鐵企業大多與唐鋼有關。趕上了國企支持鄉鎮企業的東風,唐鋼出技術、出方案、代培員工,培養出一批好弟子,許多民營鋼鐵企業藉此發展壯大。只可惜,94年以後,鋼鐵形勢急轉直下,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施展,就體會到了市場的無情。

大浪淘沙,適者生存,亙古不變。

02 鋼鐵狂飆再起,改制、併購成為主旋律

寒冬是另一個春天的開始!

有的人先知先覺,有的人看到春暖花開才兇猛切入。其實,2000年唐山鋼鐵產能不到500萬噸,在全國十大鋼鐵基地中墊底。

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蔓延,鋼鐵企業大面積虧損,舉步維艱,改制、重組之聲不斷。1998年開始的這輪洗牌,倒下的出局,挺過來的,飛黃騰達。隨著資源價格的起飛,鋼鐵狂飆再起。2000年前後殺入鋼鐵的老闆,或起於草莽,或源於改制,或精於併購,大多有雄厚的資本實力支撐。

唐山往事:“鋼鐵大亨”煉成記

民營鋼鐵在地方鼓勵與國家調控的夾縫中野蠻生長,跑贏時間,趕在調控前獲得合法手續,迅速壯大到“不能倒”的規模,是許多民營鋼企活下來的“不二法門”。每一次宏觀政策調整,鋼企老闆就焦慮一次,誰也不願成為被淘汰、被兼併對象,都想趕在政策落地前迅速壯大自己,所以產能一次次不降反升。十年後,唐山擁有高爐的鋼鐵企業50多家,鋼鐵總產能達到1.2億噸。

1998年12月,浙江上虞的張志祥租賃遵化世盟鋼鐵,開始了淘金之旅。這位浙江工業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曾在上虞供銷社做了5年廢鋼貿易,靠借來的5萬元下海發跡。據說,2000年成立唐山建龍時,他得到郭廣昌的加持,一度佔股達30%。張志祥對鋼鐵行情把握“精準”,建龍租賃、買斷遵化鋼鐵後,鋼材價格暴漲,一噸單價從1600多元漲到2400多元。2001年底,建龍實現銷售收入10.4億元,利潤2.3億元,成為遵化第一利稅大戶,張志祥走上領獎臺,從政府那裡領回一輛奧迪A6。借用遵化積累的資本和經驗,張志祥又租賃了吉林市明城鋼鐵,改造為吉林建龍,“建龍系”從此走上了併購國企的擴張之路。建龍將“三個月壓縮原料成本三分之一”的快速成本壓縮技能發揮到了極致,以大刀闊斧的改革,向管理要效益。2003年,張志祥將總部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建龍重工集團,先後併購浙江國有造船廠揚帆、撫順機電廠等,初步形成鋼鐵、造船、機電、資源四大產業。

我師弟在遷西倒過礦石,卻沒能成為鋼鐵大亨。1999年前後,遷西鐵礦石只有8塊錢一噸,為了多賣1塊錢,他曾經夜間開著三馬子偷偷拉到遵化賣。這個時候,連還貸款利息都費勁的礦老闆們,天天圍著信用社主任轉,誰能使出貸款來,誰就能續命,他沒敢用貸款。此時,韓敬遠主政的津西鋼鐵已經成為該縣第一利稅大戶,韓老闆成為“紅人”,一度做到遷西的副縣長。是否有高人指點不得而知,後來韓老闆遠離仕途,專心搞鋼鐵,每一步都精準地踩在“點”上。2000年企業改制實現民營化,其後通過管理層收購,設置離岸公司等一系列運作,2004年3月,趕在“紅籌”窗口關閉前在香港上市。“MBO鋼王”拿著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迅速擴規模、上項目,引進了最先進的H型鋼生產線,獲得安塞樂米塔爾的戰略投資,如今已經號稱中國最大H型鋼基地了。

1999年前後,“鐵六”張祥青先後建起了豐南的興發特鋼、灤南的合利鋼鐵,進軍實業。2001年,他投入2.8億整體接收天津渤海冶金工業公司,一戰成名。整個收購過程,從接洽到入駐,僅用14天,一個月後企業復產。榮程鋼鐵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天津工業翹楚。後來,地震孤兒張祥青在汶川地震時捐款1.1億,名震全國。只可惜,年僅45歲就英年早逝,企業現在由妻兒打理,在天津走上了多元發展之路。

2000年半壁店村辦企業改制,老書記的兒子韓文臣依靠煤炭、運輸等生意起家,注資半壁店鋼鐵集團,不斷收購企業股份,佔股達70%,成立了寶業集團。韓文臣奉行多元化發展和走出去戰略,藉助“河北第一村”的威名,2001年由中組部牽頭,租賃了停產的陝西省漢江鋼鐵廠,成立了陝西漢鋼,並於兩年後買斷,邁出改造國企第一步。此後,遷安木廠口的松汀鋼鐵也被韓家租賃、買斷,在遷安也排的上號。

有著“中國第一村”之稱的華西村,2002年逆勢北上唐山,在當時沒有鐵礦資源的灤南獨資建立華西鋼鐵,如此選址,難道僅僅因為司家營發現鐵礦礦脈的消息?據傳,這一年本想在遷西建廠的港陸,因為該縣只支持津西,認為一家鋼鐵企業就夠了,掉頭去了遵化,與津西搶礦石資源。

2003年10月,國豐鋼鐵與銀豐、新豐重組,“三豐合一”至今仍是鋼鐵企業兼併重組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在小集,瑞豐鋼鐵的付衛東、凱恆鋼鐵的潘立慶紛紛擴展自己的鋼鐵版圖。瑞豐鋼鐵以窄帶切入,2004年建成並投產一座450m3高爐、三座680m3高爐、第一條650mm帶鋼軋線,次年又上了一條650mm帶鋼生產線,以後形成帶鋼全品類。可惜的是,創始人付衛東2006年車禍離世,重擔也壓到了妻兒身上。少東家付嵩洋在鋼鐵圈遠不如超跑圈有名,不到30歲就收藏了20多輛世界頂級跑車,包括布加迪、科尼塞克、法拉利恩佐、帕加尼等。他是瑞典超跑科尼塞克中國內地獨家代理商,在金寶街有FFF車行,HAC頂級超跑俱樂部會長。在遷安,大款的公子們也愛玩車,“任三”更是標新立異,玩起了“飛機”,時不時在天上飛一圈,惹得某基地無線電警告,再往這邊轉悠,後果自負!

在我大豐潤,除了走出了德龍鋼鐵的丁立國以外,最著名的要數天柱鋼鐵、新寶泰、正達,走在京沈高速上,北望那一片煙塵與燈火輝映的地方,就是我大豐潤鋼鐵廠最集中的園區。

日程安排-2018年度全國廢鋼鐵學術研討會(11.1-11.2唐山)

2004年初,國務院九部委查處江蘇鐵本,戴國芳因環保、佔地、違規拆分項目報批等原因上了《焦點訪談》,鋃鐺入獄。他一定後悔2年前把“鐵本”項目報批規模從200萬噸拔高到840萬噸。同樣後悔的是在唐山發家的張志祥,他押上全部家當籌建的寧波建龍成為繼“鐵本事件”後,被暫停的另一個項目,當時已經建設超過80%。

但自2004年以來,國家調控措施陸續出臺,鋼企日子開始不好過了。但古冶、灤縣很多煤礦老闆,還是相繼殺入鋼鐵企業,憑資本佔據了一席之地。

2005年,首鋼搬遷曹妃甸,首鋼京唐公司的規模、工藝讓人歎為觀止,這也拉開了唐山鋼鐵企業沿海佈局的大幕,澳礦成為許多鋼鐵企業的“剛需”。

03 壓解產能,民營鋼企要麼做強,要麼去死

奧運會的煙花剛剛散去,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全國性的經濟蕭條出現,高速上車輛銳減。鋼鐵企業隨著之跌入谷底,一場全國性的併購潮出現。之所以如此,一是歐美需求驟減,二是礦石成本飆升。2008年,進口鐵礦石到岸價每噸136.2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48美元,僅此一項多支付成本高達1460億元,相當於全國鋼鐵企業全年利潤的總和。中國1000多家鋼鐵企業面對國際鐵礦石三巨頭,毫無議價能力。

其實,早在2006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就提出淘汰落後鋼鐵產能,要求2010年底前,300立方米及以下的高爐全部淘汰。

唐山往事:“鋼鐵大亨”煉成記

市場比政策更有效。2008年,抱團取暖成為鋼鐵企業共識。成立3年的豐潤正達,在這一年被津西接手。大動作來自河北省層面,6月30日,唐鋼、邯鋼共同組建河北鋼鐵集團。12月19日,唐山市39家民營鋼鐵企業整合重組為兩大鋼鐵集團,長城鋼鐵集團由九江線材牽頭、遷安27家鋼鐵和相關企業組建;渤海鋼鐵集團由國豐牽頭,豐南12家鋼鐵企業組建。這兩大集團的粗鋼總產能達2800萬噸,佔唐山市鋼鐵產能的51.7%。長城、渤海兩大集團重組並不成功,沒有進行實質性運做,各企業仍獨立核算,只是每月開會統一採購價格和銷售價格。後來,由於鋼價波動頻繁,會議也免了,企業還是“各幹各的”。

2009年對建龍來說,流年不利,一南一北兩個項目,這一年全部折戟沉沙。在浙江寧波,被國務院暫停的寧波建龍,由國企杭鋼控股接手,效益一直不好。張志祥借行業不景氣的機會,提出“要不控股要不退出”,沒想到杭鋼借坡下驢,買下建龍等三家民營股東的全部股份,轉手以20億賣給寶鋼。在吉林,2005年出資14億入股的通鋼,大股東和管理層與建龍磨合的並不順暢。這年,建龍謀求控股通鋼,7月24日,建龍派駐通鋼的總經理陳國軍上任第一天,在通鋼群體性事件中被毆身亡。張志祥痛心不已,退出通鋼。

2010年,國家調控政策大限將至,民企只能抱大腿求生存。在遷安,許多企業按要求贈送10%的股權給河北鋼鐵集團,松汀鋼鐵最早加入。公開說法是,河鋼以商譽、管理、技術諮詢服務、購銷渠道資源參股。12月31日,九江線材、燕山鋼鐵、榮信鋼鐵、鑫達鋼鐵也以這種“股權融合”模式“匆匆投誠”。有了身份證,加上4萬億政策刺激,2012年,鑫達鋼鐵、九江線材、榮信鋼鐵分別新建了1080立方米高爐,松汀鋼鐵新投產1780立方米高爐,燕山鋼鐵新建2560立方米高爐。

從2013年起,鋼鐵行業再一次走向低谷。2014年,唐山地區銀行對鋼鐵企業抽貸93億元,讓企業雪上加霜。2015年是一個“坎兒”,鋼鐵價格已經從每噸5600元的峰值,跌破1500元成本線,“一斤鋼鐵賣不過一斤白菜”。到2015年底,唐山鋼協32家會員鋼廠中,資產負債率達超過160%的安泰鋼鐵、玉田建邦鋼鐵、松汀鋼鐵相繼停產,僅松汀鋼鐵前9個月虧損4.74億元,甚至拖欠電費9700萬元。年底,唐山18家企業33個高爐停產檢修。“中”字頭的中航國際及一些域外上下游企業看到機會,相繼與唐山鑫達、遵化港陸密切接觸,意欲托盤。此前,中鐵物資已經托盤榮信鋼鐵。

2015年9月25日,建龍出資37.28億元破產重組了山西海鑫鋼鐵。這個曾經的山西第一民企,2014年3月停產,引發廣泛關注,最終成為建龍旗下第7家鋼鐵子公司。據《運城日報》報道,重組更名的山西建龍,產品入市後的第一個月,完成銷售收入2.9億元,實現盈利2062萬元。

雖然鋼鐵產業回暖,但新一輪的壓減過剩產能工作仍然緊鑼密鼓。2017年6月,已經關掉一個高爐的津西正達,沒有逃過去產能的利劍,徹底關停,擁有上億資產的中小股東進京上訪,也算是中國特色了。2018年,唐山半壁店鋼鐵(集團)公司和關聯企業唐山眾業不鏽鋼有限公司公告破產清算,公開選任管理人。隨著唐山“退城搬遷”計劃的實施,唐鋼、唐銀鋼鐵都要搬遷,國豐鋼鐵將搬遷到沿海一線。豐南不得已又撿起了渤海鋼鐵的殼子,提出通過搬遷改造,形成沿海地區、小集地區、錢營地區三個集中生產區,組建四大鋼鐵聯合企業的“退城計劃”,壓減產能。

自2012年起的新一輪去產能及鋼鐵產業佈局中,樂亭、曹妃甸等沿海地區成了最大的贏家。“河北鋼鐵”樂亭基地、“渤海鋼鐵”重組等重大項目相繼落地,背靠曹妃甸貨運碼頭,許多鋼鐵企業到沿海佈局發展。河鋼集團二期還將兼併重組唐山鋼鐵產能,形成2000萬噸規模的沿海精品鋼鐵基地。唐山市希望以首鋼京唐、河鋼唐鋼、津西鋼鐵為龍頭,打造世界精品鋼產業化基地。

與此同時,環保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高懸,新的限產計劃已經下達:“自7月10日起,所有燒結機、豎爐限產50%;唐鋼、唐銀各保留1座高爐;古冶、豐潤、豐南、灤縣、玉田鋼鐵企業高爐產能限50%,遷安、遷西、遵化、灤南、樂亭鋼鐵企業高爐產能限30%。至到唐山市退出74重點城市月度排名倒一為止”。

鋼鐵大亨們很多擁有“綠卡”,也嘗試多元發展,房地產、資本運作、甚至高科技企業都有涉獵。網上流傳某鋼鐵富豪父子對話:兒子問我家有多少錢?父親回答兩輩子花不完;問有多少貸款,父親回答三輩子還不清。

鋼鐵企業到底是環保定生死,還是市場定生死,目前尚無定論,新一輪經濟起飛時,誰能逃出生天,成為最終屹立不倒的前20家鋼鐵企業,誰就是新一輪的“鋼鐵大亨”!

不是不寫豐潤的,好歹咱也是腰帶山下還鄉河邊長大的,只是“兔子不吃窩邊草”,說深說淺不合適;“料”有,不能隨便爆,“去產能”這麼厲害,除了河鋼股份、津西鋼鐵(港股中國東方)等上市公司需要業績披露,公佈利潤多少,哪個鋼鐵企業不是“悶聲發大財”,過度曝光,環保會上門的;好了,言歸正傳,聊聊鋼鐵“產業佈局”、“廢鋼生意”和“走出去”!

04 鋼鐵企業沿海佈局,是有原因地

鋼鐵產業佈局,是資源依賴型的,哪裡有鐵礦就在哪裡建廠,十大鋼鐵產業基地由此而來。但問題來了,鋼鐵產業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是“大進大出型”產業,不管是礦石、精粉、焦炭、白灰、廢鋼、耐火材料等原料輔料,還是鋼坯、寬窄帶、線材、型材,對運輸是一個考驗,特別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前提下,綜合成本考慮已經擺上案頭。

於是,去產能,搬出山區、城區,到沿海佈局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無論是美日的鋼鐵佈局,還是寶鋼的選址,無不考慮運輸的便捷性。寶鋼設計之初用O型佈局,原料海上進,產品海上出,考慮到港口優劣,一度傾向於寧波北侖港,只不過上海的直轄市優勢佔了上風,北侖被棄用。所以,後來鐵本、建龍都想在寧波規模化發展,是有一定道理的,寧波有一個鋼鐵夢,“鋼鐵+港口”雙輪驅動,互為支撐和促進,一個很好的“CP組合”。只是生不逢時,如今只能向集裝箱、重化工方向發展了。

唐山也不例外,曹妃甸要想發展,必須有產業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這個機遇。一方面,城市霧霾日趨嚴重,重工業需要搬出大城市,另一方面,港口初立,需要產業支撐和升級,兩個因素直接促成首鋼搬遷到曹妃甸,首鋼京唐公司也被看做曹妃甸發展的里程碑。與國企講政治不同,民企更多是對利潤的追逐,民企搬遷曹妃甸,看重的是產業政策調整和對澳礦的依賴。2003年前後,“鐵六”抓住時機,與國際礦業巨頭簽訂長協合同,僅靠礦石進口就曾賺了幾十億,搶的就是進口礦石雙軌制下的機遇。雖然現在取消了,但對進口礦石的需求沒有取消,鋼鐵產品對出口市場的依賴沒有取消,加之唐山產業政策要求“鋼鐵退城”,臨港佈局就成立唯一選擇。所以,緊隨首鋼,河鋼樂亭、唐山中厚、文豐鋼鐵、德龍鋼鐵、渤海鋼鐵、縱橫鋼鐵等鋼企都到海邊謀發展。

即使是美國鐵鏽地帶的匹斯堡,100多年前,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之所以揣著威士忌去和洛克菲勒談判開展合作,也不僅是忌憚壟斷了鐵礦資源的洛克菲勒進軍鋼鐵產業,更忌憚其以壟斷鐵路資源對付石油公司的作法對付自己,運輸對他來說,是一個短板。

05 廢鋼生意火爆,是鋼鐵熱潮來臨的前奏

2017年,廢品收購站裡,價格比廢紙還低的廢鋼鐵漲價了。一夜之間,很多地方建起了破碎廢舊鋼鐵的工廠,廢鋼生意火的一塌糊塗,像極了1992年前後。每一次廢鋼生意的火爆,都是鋼鐵漲價的前奏!

在1980年代,大約83年左右吧,如果能夠從天津倒回來一噸鐵絲,在上面擰上鐵刺,做成類似看守所牆上那種“鋼鐵蒺藜線”,有大幾千甚至上萬的利潤,那時候一個村都該不上一個萬元戶。收購廢舊鋼鐵、車床下腳料,壓縮成廢鋼鐵塊,也有人搶著要。這種鋼鐵廢料壓縮點是孩子們的天堂,他們大多喜歡在其中尋找捲成一條類似彈簧的車床廢料,或者稀奇古怪的鋼鐵小件,作為炫耀的“寶貝”。

前文說過,1992年,“鐵六”是搗騰廢鋼起的家,而建龍的張志祥、德龍的丁立國也不例外。1989年畢業的張志祥在上虞土產公司資源回收科工作,把收來的廢鋼鐵交給上海和杭州的鋼廠,幾千噸廢鋼能換幾百噸鋼材,利潤豐厚。1991年畢業的丁立國在唐山礦院(華北理工前身)混了3年機械製造專業後,南下深圳,在福田區物資局也從事廢鋼貿易。當時,福田區物資局的業務可以做到全國各地,從老家唐山倒賣廢鋼,成為他的第一桶金。後來,丁立國這樣表述,“1992年在唐山承包了一家軋鋼廠,那一年鋼價從不到2000元漲到5000元,我二十幾歲第一桶金就是二三千萬,運氣比較好。”

成功者怎麼說都是對的,你不必太認真,比爾蓋茨車庫創業成功,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的董事,丁立國也不會告訴你他父親是豐潤冶金公司的經理。但你不能否認他們個人的努力,換做別人,也許會謀個政府公務員的差事,現在還是鄉鎮掙3000塊錢的工資呢!

2000年收購的邢臺新牟鋼廠,成了丁立國的“福地”,如今德龍鋼鐵已經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新加坡上市的鋼鐵集團,在邢臺和唐山樂亭都有鋼鐵廠。張志祥、丁立國,兩個廢鋼起家的大學生走了不同的路線,張志祥長於併購,四處佈局,丁立國則向鋼鐵企業環保標杆發起衝鋒。其實,在2008年,他曾想150億把鋼廠賣給切爾西老闆阿布,可發改委、商務部審批沒通過。在北京後海望海樓上喝茶很愜意,傳說這個三面環水的中式建築曾是陳小同和劉曉慶合建的,但聽到邢臺市委書記要拆了德龍的消息,丁立國坐不住了。2014年,他向書記保證,給我個機會,還你個標杆。在一個企業每天100萬投了十幾個億搞環保,生生打造出一個AAA景區,這才有了2017年1月,在數十位記者注視下,接過德龍鋼鐵處理過的汙水,一飲而盡的“網紅”環保局長。與產業相比,丁立國最引以為傲的是環保,今年5月,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劉永好、柳傳志、馬蔚華、徐井宏、馮軍等一眾商業大佬來到邢臺德龍,參觀這個AAA級景區的鋼鐵企業,與大佬同行,丁立國在公益、環保、金融等方面走的更遠。

06 一帶一路,我們來了

佈局一帶一路,通過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實現全球資源配置和市場覆蓋,是鋼鐵企業產能輸出的終極目標。

在唐山,拿著體檢證明、工作簡歷、護照,準備出國“打洋工”的鋼鐵工人大體有50多人。唐山鋼鐵產業發展培育了一批產業工人,在去產能大背景下,出國打工,掙2-3倍的工資,有五險一金,或許是一種選擇。馬來西亞聯合鋼鐵招聘啟事還掛在網上,準備生產H型鋼,德龍鋼鐵在泰國的60萬噸熱軋窄帶已經投產。河鋼集團在塞爾維亞收購了年產220萬噸的老鋼鐵廠,成為當地明星企業後,再次佈局,在南非新建年產500萬噸的項目。而首鋼在馬來西亞已投產的年產150萬噸的鋼鐵板坯項目,南鋼在印尼合資投建的年產100萬噸的鋼鐵項目,武鋼和泰富重裝在西非利比里亞合資投建的年產50萬噸的鋼鐵廠等,都已經在路上。

走出去,很不容易,不管是企業還是工人,都要面對生活習慣、法律法規、信仰觀念的衝突考驗,還是那句話,“富貴險中求”,全球視野下的企業,機遇遠遠大於挑戰,但這條路註定艱辛!

鋼鐵,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