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瀆廟,山東、山西、河南都有,唯有這座最正宗!

用"滄海桑田"來形容中國五千年的河流湖泊變化,一點也不顯得誇張。

比如說洞庭湖吧,在唐宋時期有"八百里洞庭"之說,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後來面積日益萎縮,被鄱陽湖趕超,現在卻只能屈居第二。

另一條大河就更慘了,曾與黃河、長江、淮河並稱為"四瀆",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厚的筆墨,如今卻已消失不見,這指的就是濟水。今天的"濟源"、"濟寧"、"濟南"等地名,都是因為濟水而得名。

如今,在山東、山西、河南的許多地方,都矗立著濟瀆廟,這也算是一種對濟水的紀念。但哪一座廟更正宗一點呢?

濟瀆廟,山東、山西、河南都有,唯有這座最正宗!

山東、山西、河南境內的濟瀆廟概況

先說山西晉城,轄區內有兩座濟瀆廟,一座在澤州西頓村,修建於宋金交替之時;一座在高平建南村,修建年代不詳,但最遲應該不會晚於明正德十一年。

山東的濟瀆廟,位於菏澤市境內,據清代的《曹州縣誌》記載,始建於後周,隨著金元時期的黃河氾濫,原來的廟已經被沖毀。今天的濟瀆廟,是清代乃至20年前翻修的產物。

河南的濟瀆廟,位於濟源市境內,始建於隋開皇年間,現存古建築72間,佔地10萬餘平方米,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

濟瀆廟,山東、山西、河南都有,唯有這座最正宗!

從地緣學的角度來看,濟瀆廟自然離不開濟水。而濟水之源頭,在今天河南濟源的王屋山太乙池,在此修建濟瀆廟用來紀念自然理所當然。山西晉城與其接壤,古人因此而修建濟瀆廟;而山東菏澤呢,古時稱定陶,是濟水最後一段的重要節點。

說到這裡,順帶介紹下濟水這條"神奇"的河流。史書記載中,濟水曾"三隱三現":先是發源於王屋山太乙池,然後就以地下河的形式,潛流七十里;出來後在地上行至焦作溫縣,然後二次潛流穿越黃河;到滎陽後再次冒出來,然後向東流到原陽後再次伏在地下;到了山東定陶後再次出現,然後經過山東注入海。

因而,濟源代表著濟水全水系的發軔之初,而菏澤則代表著濟水最後歸於海。濟源的地位或許更加重要,濟瀆廟的象徵意義也更大。

濟瀆廟,山東、山西、河南都有,唯有這座最正宗!

從古代統治者的重視程度看,歷代皇帝對於濟源的濟瀆廟青睞有加。相傳,黃帝與蚩尤戰與河北,蚩尤能夠吞雲吐霧,致使黃帝吃了敗仗,退逃至王屋山。其後,黃帝在王屋山主峰"祭天",天帝遂派九天玄女下凡,傳授黃帝破敵之策,大敗蚩尤。

其後,歷代皇帝每年也會派人前往王屋山主峰天壇山"祭天"。而對於濟瀆這個"北瀆之神",由於主管"興雲佈雨",關係"五穀收成",自漢代以來派遣官員定期致祭已成為慣例。在二年(公元582年),由朝廷撥款,專門為其在濟水之源修建了一座神廟,這就是最早的濟瀆廟。其後,這個濟瀆廟從來就沒有斷祀。

再次,從古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來看,河南濟源的濟瀆廟也是得天獨厚。雖然,隋開皇二年始建的濟瀆廟已經不存,但濟源的濟瀆廟中仍保留著許多北宋的古建築。

濟瀆廟,山東、山西、河南都有,唯有這座最正宗!

比如,濟瀆寢宮建於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採用單簷歇山造,是濟瀆廟中文物價值最高的古建築。有著名建築專家評論到:"這是河南省唯一逾千年的單體木構建築,在全國宋代木構建築中佔有一定地位,為研究宋代早期建築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此外,濟瀆廟圍牆也極為獨特,前方後圓,寓意"天圓地方",這與皇帝在圓形天壇祭天,在方型壇上祭地保持著相通的文化屬性,代表著古人對於天地宇宙的認知。

而山東、山西境內的濟瀆廟,最古老的建築只能上溯到明清,只能憑藉碑刻、地方誌才能一窺當時的輝煌。

綜合來看,唯有河南濟源境內的濟瀆廟最正宗!你覺得呢?歡迎大家提供不同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