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雍正下葬因為沒有頭就換了一個金制的頭,是真的嗎?

易水渡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10.8)凌晨,雍正皇帝也該上早朝了,然而他沒有像往常那樣出現在大殿上。“皇上怎麼還不上朝,莫非睡過頭了?”鄂爾泰起身去了乾清宮。

接下來的場景驚呆了鄂爾泰,只見皇上和侍寢的妃子赤條條死在了龍床上。

由於事發突然,鄂爾泰和幾個輔政大臣一合計,“皇上暴斃不吉利,加上皇位交接容易出亂子,咱們要嚴密封鎖消息”。

出於這種想法下,乾隆和大臣們沒有發佈任何消息就下葬了雍正。現在清西陵的泰陵就是雍正的寢陵。



有道是:“越是神秘越能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對於雍正突然死亡的原因紛紛猜測,其中“呂四娘割了並帶走雍正的頭了,下葬時是用了一個金頭代替”的傳說佔據了“頭版頭條”。

呂四娘為何要割雍正的頭呢?

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話說雍正當政時,湖南永興縣有個叫曾靜的教書先生。有一天,他讀了一篇文章,其中“反清復明”的思想深深激勵著他,他看到作者名字叫呂留良,於是親自前往浙江桐鄉去拜訪呂先生。

曾靜浙江之行收穫頗豐,雖然沒見到呂先生(原來呂留良此時已去世),卻得到了先生許多著作,回到家後,曾靜如飢似渴開始研讀先生的著作。



有道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這是針對俗人來說的,呂留良的文章,對曾靜來說是精神食糧。曾靜逐漸被“呂的反清復明的思想”洗腦了。

曾靜要付諸反清行動,於是去信策反川陝總督嶽鍾琪,信中說:“總督大人是岳飛的十一世孫,你祖上是抗金英雄,現在大清就是金朝的後人,你要學習祖上起兵抗清”,顯然曾靜鼓動嶽鍾琪謀反。

說實話,曾靜能被呂留良的文章忽悠,但嶽鍾琪不會被他忽悠。嶽鍾琪轉身把信交給了雍正帝。

接下來的事就是清朝大興“文字獄”的開始。曾靜被關押了起來,通過行刑逼供,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雍正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認為造成曾靜謀反的根源在呂的這些書籍。雍正對曾靜寬大處理,卻對呂留良的家族大行殺戮。




呂留良被刨棺戮屍梟首示眾,其子孫、親戚、弟子無一倖免。呂留良萬萬沒想到,死後卻被自己的書籍和曾靜連累了。

也許是天佑忠良之後,清朝百密一疏,讓呂留良的小女兒呂四娘僥倖逃脫了。原來當時只有8歲的呂四娘去了姥姥家,呂四娘這才逃過了一劫。

得知了自己家族被滅族,呂四娘心中悲痛萬分,發誓要為死去的親人報仇,一定要手刃雍正。

雍正下葬用的是金子做的頭嗎?

呂四娘化悲痛為力量,拜當時的武林高手甘鳳池為師,學習少林絕技,經過幾年的努力,她練就了飛簷走壁的絕世神功。



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呂四娘隻身潛入乾清宮,手起刀落砍下了雍正的腦袋,帶在身上反身離開了皇宮,回到家後用雍正的頭祭拜了父親,隨後把雍正的頭扔進了臭水溝。

另一版本是:呂四娘隱姓埋名墮入風塵,據說她長得很漂亮,琴棋書畫無所不精,風情媚術豔幟高掛。

原來呂四娘想通過“色誘”而殺雍正,她知道雍正是個色中惡鬼,遲早他會上鉤的。

果然不出所料,呂四娘被選入宮,有一次雍正要寵幸她,結果被懷揣利刃的呂四娘砍了。其實這個版本最不靠譜。

我們都知道,清朝吸取了前明嘉靖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經驗教訓,實行了侍寢妃子必須脫光光檢查的後宮制度。

原來在明朝嘉靖當政期間,嘉靖想長生不老而煉製仙丹,煉仙丹必須需要處女血作藥引子,於是嘉靖從全國各地選了一批年輕漂亮的小姑娘。




為了達到淨身的目的,嘉靖只允許小姑娘喝露水,由此一些姑娘餓得兩眼冒金星。姑娘們被逼無奈,眼看要被餓死,於是一合計,乾脆勒死皇帝算了。

所幸姑娘們下手不夠狠,所幸太監及時趕到,到鬼門關走了一遭的嘉靖又被救活了。

清朝入關後,鑑於前朝的經驗,凡是侍寢的妃子或者其他女人,必須脫光讓太監抗進宮,然後拿下被子,女人從皇上腳頭爬進被窩。

親能想想看,呂四娘光著身子,她的利刃藏在哪裡呢?所以我說這個傳說不靠譜。

結語:呂四娘到底有沒有割下並帶走雍正的頭,雍正下葬用的是不是金頭這個問題,估計不遠的將來會水落石出,國家開發泰陵這一天就是這個問題大白於天下的時候。我也想知道這個答案,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秉燭讀春秋


一、1980年4月8日,《北京晚報》登發出了這樣的一條消息:雍正的泰陵在清理發掘之中,證實沒有被盜,現在正在破土動工,金頭之謎即將解開……



二、《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至二十三日子時駕崩了。可謂是暴卒!

三、呂四娘輾轉進京,設計潛入乾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後人埋葬雍正,建造黃金頭顱,以期留得全屍!

上面總共有三則消息,第一則消息是說國家曾經在1980年準備打開雍正陵墓,不過最後肯定沒有開成,因為現在還是關著的。

第二則消息出自正史當中,雍正皇帝在8月21日正常辦公,但是第2天突然重病,立即召集大臣進宮,當天晚上突然暴卒。

第三則消息是民間流傳最廣的傳說,雍正皇帝曾經因為文字獄,殺了呂四孃的全家。後來呂四娘趁著選妃混入皇宮,在侍寢的時候殺了雍正,提頭而走。

在康熙皇帝駕崩之後,雍正皇帝正式接任。這個時候的滿清已經是江山穩固,想當初清朝剛入關的時候,反清復明的聲音此起彼伏。但是雍正仍然不放心,但凡有絲毫的跡象,寧可錯殺也不放過。
▲呂留良

當時在浙江嘉興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儒生名叫呂留良,他本來是明朝末年的秀才,自從清政府入主中原之後,他就放棄了仕途這一道路。

不過他的學問卻是大有長進,是遠近皆知的名人。由於清政府入關之後實行的高壓政策,讓很多的漢人不滿,其中就包括了呂留良。

不過他是有言不敢說,只好訴諸筆端。由於他的文筆比較好,往往能夠引起很大的反響。清政府一時間找不到藉口,對他也是束手無策。

呂留良著七個兒子,雖然自己一生無心仕途,但是不阻止自己兒子做任何的選擇。其中大兒子呂葆中最出色,曾經在康熙四十五年考中過一甲二名,還有機會面見聖上。

可惜他的命並不好,上任沒多久便客死在京城當中。當時的呂四娘才剛剛三歲,妻子林氏只好帶他回到了老家。但是也沒過幾年,呂留良因病去世。

一個婦道人家又不好經常拋頭露面,只好帶著5歲的呂四娘,出家做了一個尼姑。這一轉眼就是10年光陰,日子過得還算是不錯。不過突然有一天,呂府的老管家呂德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


大少奶奶趕緊跑吧,呂府上下已經被抄家了。全家的男女老少都死光了,要不是我當時不在家,現在你們見到的我就是死了。帶大著小姐趕緊走,說不定官府後面就要跟過來。

林氏一開始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是看到老管家這麼慌忙,肯定發生了大事。於是二話不說,也沒有告訴其他人,只是稍微收拾了一點東西,拉著呂四娘就趕緊逃跑。

在這逃跑的路上,呂德才把家中發生的事情告訴他。

有一位來自湖南的士子,來到嘉興遊學。當時老太爺呂留良的門生嚴鴻逵、沈在寬和他見了面,談得還非常好。所以就把老太爺呂留良生前所留的文章給他看了,大少奶奶也知道老太爺的性格。

裡面有很多內容都是抨擊朝政,活著的時候哪敢給外人看。但是曾靜讀完之後佩服不已,他內心深處早就有了反清復明的想法,而老太爺的文章又成為了導火索。
▲嶽鍾琪

然而他本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他就找到了岳飛後人川陝總督嶽鍾琪,他認為嶽鍾琪的祖先是大義之士,他也差不到哪裡。倘若他能夠揭竿起義,想必會一呼百應,推翻清政府指日可待。

可惜曾靜還是太過年輕,岳飛是一個忠義人士不假,但是等到嶽鍾琪的時候,不知道傳了多少輩。而且嶽鍾琪是清朝的武將,怎麼可能去反清復明?

曾靜煞有其事的休書一封,派自己的弟子張熙送到西安。嶽鍾琪不僅沒有吃他這一套,還對張熙嚴刑拷打,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快馬加鞭,把這個事情報告給了雍正。

雍正得知後雷霆大怒,派遣湖南巡撫追捕曾靜,又派浙江巡撫抄家呂留良。最後呂府上下100多口人,全部死在屠刀之下。就算是已經死了也不放過,呂留良被挖出來挫骨揚灰。

聽完整個消息的林氏母女兩人,已經是泣不成聲。而已經16歲的呂四娘,更是在暗中握緊的拳頭,發誓這個仇一定要報。


擔心後面有追兵,三人一路上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專門揀小路走,最後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黃山。

老管家呂德突然想起來呂留良的好友黃犢不正是隱居在此嗎?黃犢曾經是一名武將,還和呂留良有過八拜之交。

不過由於雍正的疑心比較重,登基之後大殺群臣,於是黃犢主動辭官,在這裡建了一個野雲草堂。

聽了三人經歷之後,黃犢深感同情,並且表示讓他們先住這裡,一定全力的保護他們。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轉眼間就是幾個月的時間。

呂四娘除了平日之間和母親一起學習女紅之外,剩餘的時間就是在大山裡面瞎逛。這天早上太陽還沒出來,黃犢先生在山腳一處山泉旁邊練拳。

呂四娘看到之後生了好奇之心,決定跟隨老先生學習武藝,好報自己的滅門之仇。但是一個女子打打殺殺不好,於是就偷偷的學了起來。但是最後還是被黃犢發現,正式收他為徒。


呂四娘經過一年的勤學苦練,就已經完全把黃犢的真本事學會。沒有什麼可教的之後,黃犢就把他介紹到天台山尋訪悟因法師拜師學藝。

悟因法師也不是一般人,他原本姓朱,是明朝皇室宗族之女。當年清政府入關之後,他趁著混亂才逃過一劫。不過如今江山穩固,基本上已經心灰意冷。

等到呂四娘找上門來的時候,他突然眼前一亮,內心又升起了希望。經過了兩年的勤學苦練,呂四娘才算是徹底的出師。在臨下山之前,悟因法師叮囑他:不僅要想著報仇血恨,還要記住鋤強扶弱。

有關於報仇的事情,悟因法師只給了四個字“瓜熟蒂落,中秋之候”,呂四娘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含義,但是卻牢記他說的每一句話。

為了磨練自己的技藝,呂四年開始了走南闖北的過程,參加了焦山英雄大會,破除了烏江驛江湖妖術娘,掃蕩了泰山羅漢殿大小淫僧。闖出了一番名堂之後,才開始收拾東西準備上京城。

不過皇宮內部戒備森嚴,呂四娘找不到下手的機會,就住在皇宮附近的尼姑庵當中。雖然這個時候朝廷內外已經很平靜了,但是邊陲之地也經常發生各種動亂。



這一天貴州苗民叛亂的消息傳來,早朝上面吵得不可開交,弄得雍正皇帝心煩意亂。於是下了早朝之後,準備擺駕頤和園,找個清靜的地方散散心。

當天是八月十四,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已經58歲高齡的雍正皇帝看到秋景,內心生出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不過就在此時,突然一曲幽怨的曲子傳來。

皇家當中錦衣玉食,怎麼還會有這樣曲調的曲子?於是順著聲音找去,只見一名宮女背對著他正在吹奏笛子。雍正靠近之後咳嗽了一聲,宮女發現之後大失所錯,立刻跪在地上磕頭,以為是觸怒了龍顏。

雍正看到此景,不禁生出了憐香惜玉之情。問她為何在此,小宮女怯生生的回答:自己是新選入宮的秀女,名字叫做惠仙,如今在古香齋執役。雍正安慰了一番,就讓她趕緊走了。

雍正當晚留宿在春仙館,但是翻來覆去都睡不著覺。突然想起來白天的惠仙秀女,就想讓太監把他帶過來侍寢。話分兩頭表,這邊的呂四娘又在幹什麼?

他早就聽說了雍正今天晚上留宿在了頤和園,相對於在皇宮當中,頤和園的戒備相對來說放鬆了很多。然而她飛簷走壁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找到靠近的機會。

這個時候突然路過一群太監,她就悄悄地跟了上去。只見太監來到了古香齋,傳惠仙秀女前去侍寢。在當時給皇帝侍寢,要先洗澡然後用一個被子包著光溜溜的妃子,秀女也不例外。

呂四娘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大喜,認為刺殺的時候到了。於是在太監抬著惠仙前去的時候,呂四娘趁著天黑把小太監絆倒,而惠仙也被摔了下來。

呂四娘眼疾手快,一掌把惠仙打暈,把他往旁邊草叢一踢,自己把袍子卷在自己身上。然後裝作哼哼唧唧的聲音,於是就這樣悄悄摸摸的來到了雍正的寢宮。

等到周圍的小太監都退走之後,呂四娘突然從袍子裡面出來,腰間抽出來一把匕首放在雍正脖子下面,並且對他說道:我乃呂留良之孫呂四娘,今夜特來取你人頭,以祭我全家老小在天之靈!
▲配圖

雖然雍正的武功也不錯,但是被人這麼靠近的貼著也沒有經歷過。而且也沒等他反應過來,呂四娘手起刀落,雍正頭顱應聲而落。等到太監發現的時候,整個頤和園內亂作了一團。

趁著這個混亂的功夫,呂四娘帶著雍正的頭顱逃之夭夭。皇帝被刺殺有失皇家體面,所以這件事情也就被蓋了下來。但是古人又追求著留全屍,所以在雍正下葬的時候,又給他打造了一個黃金頭顱。

至於之前所說的準備挖掘清西陵的事情,是因為在挖掘之前,有傳說有盜洞,以為清西陵已經被盜。但是剛剛挖了兩米,就發現盜洞消失了。原來當年有人想盜,但是最後沒能成功。

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本來都已經準備妥當的挖掘工作突然被叫停。因為有了之前萬曆皇帝先車之鑑,只有被盜過的墓才能進行保護性開發,所以清西陵到現在還保存完好。

當然上面呂四娘刺殺雍正的故事,是民間傳說最廣的。雍正皇帝到底有沒有金頭顱,看來也只有等到開棺材的時候才能知道了。


史之策


當然不是真的,這純粹是政治上的抹黑,有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事都做的出來。關於雍正的頭被人割去,主要來自野史和戲曲小說中的流傳。

呂四娘進宮行刺,割下雍正頭顱

雍正頭顱被呂四娘割下帶走的說法是流傳最廣的,這個說法的起因是在雍正年間,湖南人曾靜遊說大將軍嶽鍾琪舉兵造反,但卻被嶽鍾琪告發,曾靜被捕入獄後供認自己反清是因為受到老師呂留良的思想影響。

但那時的呂留良已經去世,雍正就下令將呂家滿門抄斬,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由於機緣躲過這一劫,成為了呂家唯一的倖存者。逃跑後的呂四娘遇到俠客甘鳳池相助,便學起了武藝,劍術上更是練得爐火純青。

當呂四娘習好武藝出山後,便喬裝改扮混入宮中,在一日夜裡,趁雍正批改文件累到睡著時,砍下他的頭顱,然後逃遁。因雍正當時抄斬呂氏滿門,在漢人中引起共憤,對於呂四娘殺了雍正,大家很是高興,所以百姓便協助呂四娘逃逸,從此無影無蹤。

曹雪芹與戀人合謀毒死雍正

(曹雪芹與竺香玉劇照)

據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曾與一位叫竺香玉的女子相戀,兩人情投意合,更有說林黛玉便是她的化身。直到後來,雍正橫刀奪愛,霸佔竺香玉成為皇后。曹雪芹因思念自己的戀人,便託人在宮裡招了一份工作,找到竺香玉後兩人秘密策劃毒死雍正。

也是在某天夜裡,曹雪芹按計劃把毒藥交給竺香玉,帶晚上送茶點給雍正時,竺香玉偷偷把毒藥放入茶裡,雍正無防備喝了茶水就死了,他們害怕之餘想到如果把頭顱割下或許別人就不知道這具屍體是誰。於是兩人把雍正頭顱割下,換掉雍正衣服,然後兩人跑路了。

關於野史小說裡面記載雍正下葬時無頭,純屬謠傳。

當代一位叫楊乃濟的學者通過清宮檔案研究後解釋到,雍正是屬於丹藥中毒而死,並非他殺。雍正年輕時就好佛學、道學,到他做了皇帝后更是積極,每天為煉丹、求長生之事忙的不亦樂。

他不僅請那些所謂的修仙道長進宮,還自己煉丹服用,而這些所謂的仙丹中含有大量的汞、鉛、硃砂等有毒物質,並且都是高溫燒成,熱性非常大,長此以往,體內堆積大量毒素,不死也殘疾。

而導致雍正死亡的還有一個原因是沉迷美色和勤政勞累,這兩種生活導致他嚴重的體力透支:

  • 雍正本就是一個勤快的帝王,他每天的時間都花在處理政務之上,比清朝的幾位皇帝都要勤快,時間久了就會精神不佳、夜不能寐的毛病,而這樣的毛病在古代的醫學技術並不容易治好。

  • 而對於美色方面男人都無法控制,更別說擁有天下的帝王,想要誰就要誰,而女人也是他唯一的放鬆方式,夜生活的不規律也造成了他體力嚴重透支。

因此,雍正是因為丹藥中毒、體力透支才造成的猝死,並非是民間傳說的被人刺殺後割下頭顱死亡。

現在更有甚者流傳,專家在打開雍正的陵墓後發現了雍正的屍骸,這具屍骸沒有頭顱,於是就跟野史傳說對上了,這當然也是謠傳。當時專家有準備對雍正的陵墓進行考察,但才開始沒多久,上面就下了命令停止,因為當時的不管是技術、設備等因素都還不過關,所以專家們收到指令後就停止了對雍正陵墓的發掘。因此,說雍正因無頭下葬時用黃金打造了頭顱代替,這個說法純粹是子虛烏有。


大國布衣


雍正之死和雍正即位都是個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暴斃於圓明園離宮,敬諡“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關於他的死,《雍正朝起居注冊》有詳細記載,在雍正死前幾天他仍正常辦公,十八日與少數民族事物大臣議事,二十日還召見寧古塔地方官員。雍正帝死的非常倉促,在內大臣張廷玉修訂的《年譜》中記錄了當晚的情況,在二十二日晚張廷玉剛剛就寢,就被緊急宣召至圓明園,“始知上疾大漸,驚駭欲絕”。對於雍正暴卒民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呂四娘行刺說,呂留良是雍正年間比較有影響的文字獄,呂留良及其子呂葆中被開棺戮屍,另一子呂毅中被斬首,其家族皆被流放寧古塔,期間呂四娘逃脫,習得高強武藝,潛入宮中殺死雍正,還將他的頭割下來,安葬雍正帝時,乾隆便讓工匠鑄了金頭代替下葬。也有人說呂四娘被充入宮中做宮女,雍正看上了她,她利用侍寢的機會行刺雍正。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特地詢問負責該案的浙江總督李衛,李衛回稟呂氏一門無論男女老少皆已拘捕,不可能有人漏網,李衛是雍正帝心腹,絕不敢敷衍皇帝。而呂四娘也不可能進宮當宮女,按清朝制度,宮女是從內務府包衣佐領以下人員的女兒中選取,名字身份都要登記在冊,呂四娘不是旗人當然不可能入宮當宮女,而且在警戒森嚴的圓明園中一個女子是絕不可能飛簷走壁,潛入寢宮不漏聲色的殺死皇帝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宮女太監因不堪折磨屈辱,在皇帝熟睡時將他勒死,歷史上的確有位世宗

被宮女差點勒死,但那是明世宗,而不是清世宗。近些年來史學界通過對檔案的梳理考證,逐漸認同丹藥中毒的說法,雍正登基後,雖每日工作繁忙,但對丹藥仍有濃厚的興趣,他本人長期服用一種叫做“既濟丹”的丹丸,不僅自己服用,還賞賜鄂爾泰,田文鏡等心腹重臣,他曾勸說田文鏡服用“ 既濟丹 ”並聲稱此藥有非常效果,讓田文鏡放心服用稱“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說明雍正服藥已久,對藥性也很瞭解。據清宮活計檔記載從雍正八年至雍正十三年這五年間,雍正先後157次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其中大量煤炭,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物質。黑鉛屬於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致人死地而就在他死前半個月就有200斤黑鉛運入圓明園,所以雍正之死和雍正常年服用丹藥有直接關係,煉製丹藥的原料,鉛砂,硫磺,水銀都含有毒素,對人體傷害很大,長期服用丹藥,毒素在體內慢慢積累,最終導致毒發身亡。




先瘋隊隊長2


在我看來,雍正皇帝是清朝十二帝(算上關外那兩個)中,最為有名,也是最能幹的皇帝。雖然康熙皇帝也很強,名聲也很大,但畢竟打江山要比守江山容易得多。

用現在流行的管理學的名詞來看,那就是打江山相當於粗放式經營模式,而守江山相當於精細化管理模式,而精細化管理模式,更在於謹小慎微,數十年如一日的處理許多瑣事,形成條條框框,形成一種管理模式和管理風格,最終形成一種管理文化。

歷史上真實的雍正

雍正皇帝即位時,雖然準噶爾勢力還是時常擾邊,但已經沒有力量和清朝抗衡,衝突也都是邊境小規模的衝突,雙方都保持著極大的剋制,誰也不肯進行全面戰爭,雙方不斷地試探、窺測,以等待時局的變化。

雖然外部條件給了清朝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空間,但經過康熙帝數十年的東征西討,國庫顯得非常的整齊乾淨,俗稱窮,窮到什麼程度,國庫的白銀不過800萬兩,對於一個已經有一億人的超級大帝國而言,這些夠幹什麼,說句不好聽的,黃河只要再出一次問題,國庫立馬見底。


而在清朝內部,從康熙後期,賣官鬻爵成風,濫賞成風,貪汙受賄的事情在整個國家的官場,上到廟堂,下到地方,已經成了一種風氣,朝政從一開始的朝氣蓬勃,變成死氣沉沉。雍正上臺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政治經濟進行改革,整個國家的政治風氣煥然一新。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他的政績是十分可觀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康熙末年,國庫存銀八百萬,雍正末年,國庫存銀六千萬。短短十三年,國庫翻了七倍不止,這已經足以證明雍正帝的的能力。

雍正下葬因為沒有頭就換了一個金制的頭,究竟怎麼回事?

但在民間傳說中,雍正皇帝是一個暴君的形象,異常的陰險狡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民間傳說中,有雍正篡改康熙帝遺詔、盜取皇位;有雍正帝大興文字獄、謀害忠良;有雍正皇帝屠殺江湖武林人士;更有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取了他的人頭,乾隆皇帝不得不用一顆金人頭代替。

這些都證明了雍正皇帝是個暴君,而金人頭的傳說,更是引發許多人極大的興趣。

那麼,本著尋根究底的態度,需要了解一下這些故事源自於哪裡,一些事情是歷史上實際存在的,一些事情是民間傳說虛構的,歷史無任何記錄,而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

故事源於《童林傳》,單田芳老先生的評書,可以說家喻戶曉,因為童林傳實在太長了,一年都說不完,只好找一些關鍵點來說明。

現在,我們拋開前面的各種故事不提,但說雍正皇帝即位之後,曾經毒酒害群俠,這幾乎成了我的童年陰影。因為書上說的,實在是太過悽慘,東南西北四路名俠、老俠王十古、陶氏雙俠、名士呂留良,以及他們的徒子徒孫,一夜之間,被毒酒害死了九十七人,而且屍體連夜燒成灰埋在後花園,簡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雍正的暴行激怒了童林,這才有了童林先後九次進入皇宮大內,意圖刺殺雍正。而雍正皇帝對童林的防備心極重,九次刺殺,都沒有成功。

但雍正也沒有能夠殺死童林,而後來,又有了呂留良的女兒,呂四娘先後三次進入皇宮,繼續刺殺雍正皇帝,最終取了雍正皇帝的人頭。

這些故事,零散的出現在童林傳,刺雍正,呂四娘傳奇,卻連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故事很慘烈,讀起來蕩氣迴腸。也體現了民間對於雍正皇帝的態度。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撥開迷霧,還原真相

這是傳說,那麼真實情況又是什麼樣的?歷史中記載,雍正皇帝是暴斃而亡,歷史上,暴斃這兩個字已出現,絕對是非正常死亡,因為宮闈之事,很多史官不瞭解細節,也不敢深入瞭解細節,即使瞭解細節,也不敢寫出來。

所以就會運用春秋筆法,寫上暴斃,清朝被暴斃的有兩個皇帝,一個是皇太極,一個就是雍正。

可從歷史記錄來看,雍正皇帝的暴斃,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複雜,而且真相也許非常簡單,簡單的可能覺得有些好笑,雍正是因為高負荷工作而猝死。


現代人對於突然死亡,尤其前兩天還活蹦亂跳,然後突然就掛了,稱為猝死,古代對於這種情況,統稱暴斃。現代社會中,因為高強度工作,巨大的心理壓力,高速的生活節奏,猝死的現象並不算是罕見,而白領階層是猝死發生率最高的群體。

看過歷史資料,就會知道,雍正皇帝即位時四十四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正是處於壯年時候,經驗豐富,閱歷也很深,只是體力精力可能會有些不足。因此,一些主要崗位,核心崗位,或者統帥崗位,一般都喜歡任用四十歲以上的人。

從這個角度看,雍正皇帝很適合這個崗位,但雍正皇帝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據史料記載可以看出來,雍正皇帝的勤政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底部,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而且沒有節假日。

而他的工作,細緻到令人有些不理解的地步,什麼事他都要管,什麼事哪怕是一點小事,他都要進行批示,整個天下大小事情一把抓,雖然他是一個精力十分旺盛的皇帝,但誰也扛不住十多年這麼工作下去。

而雍正死的前一天,還在工作,也就是說,雍正的確是在工作中猝死。

即使到了現代,很多人如果遇到了猝死的情況,也會覺得奇怪,年紀也不大,平時看著很健康,怎麼就能死了呢?現代人況且不能夠完全理解,何況數百年前的古人?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理解,傳到了民間,才有了許多不切實際的猜測。


小小嬴政


從古至今,現世人對古代帝王陵其實都有一點比較矛盾的心理,既想保全這些陵墓,勿使其受到盜墓賊破壞;另一方面,又實在是心裡發癢,很想一探究竟。

相傳清西陵中的泰陵裡的雍正下葬時根本沒有頭,在他的脖腔子上方擺著的是一個由黃金製成的假頭。後來民國時期清西陵也受到很多盜墓賊的騷擾,有很多人推斷雍正的陵墓被打開過,他的黃金頭顱已經被別人盜走。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考古學家通過現場實地考察,證明了雍正的陵墓並沒有被打開過,也就是說,假如當年雍正下葬時的確是按上了假頭,那麼這個假頭還應該安靜地躺在泰陵地宮裡,充當著雍正的門臉兒。


那麼,雍正的真頭哪兒去啦?雍正啥時候一不小心給它丟了?到底是怎麼丟失的呢?

這個問題有著一個固定套路的民間演繹,雍正的頭,是被一個叫呂四孃的人收藏走了,她當然不是收藏家,而是為了給家族報仇,暗殺了雍正,順帶把他的頭割下帶走了,所以說雍正遺留下來的屍體並不完整。

那麼這個呂四孃的家人到底與雍正有著怎樣的仇恨呢?這件事情就說來話長了。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滿族入主中原,然後才建立了國家,而我們歷史上的統一王朝除了元朝和清朝都是漢人統治。所以當時清朝建立國家後,許多漢人心裡不服,主張反清復明,這也就有了後來清朝前期的文字獄,當時的皇帝本著寧可錯殺也不放過一個的原則,殺了許多膽敢玩影射概念的人,這其中雖然有著許多的明朝末年的士人,但是也不乏許多無辜的平民百姓。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呂留良了,他就是我們前文所提到的呂四孃的祖父。呂留良是前朝大儒,因為他的著作有一些排滿思想,導致他的家族被誅殺,而呂四娘是唯一逃過這一劫的人。

民間傳說裡的呂四娘,隨她的母親在尼姑庵長大,後來她的母親也被殺死,呂四娘長大之後學成一身武藝,就悄悄地隨著宮廷裡的選拔秀女進了宮中,並沒人清楚她的真實身份。為了給家族報仇,日夜在尋找著機會,想要刺殺雍正皇帝。

後來有一天,雍正在風流快活的時候,呂四娘出現在現場,手起刀落,切下了雍正的腦袋,捲回家祭奠家人去了。


這個民間傳說,怎麼說呢,出發點可以理解,但實際上的操作性很小。

古代皇帝的貼身侍衛大把,妃子去侍寢的時候也是要經過一番檢查,怎麼可能讓她帶那種兇器與皇上接近呢?

無風不起浪,之所以民間把雍正的腦袋給猜疑掉了,實在是因為雍正當年也的確是暴斃而死,不是善終,給民間故事會留足了想象空間。

從許多歷史記載中可以發現,他們在描述雍正死的時候說的都是七竅流血。懂一點點醫學的人都知道,到了七竅流血的地步,大多意味著中毒。

雍正到底為什麼會中毒死亡呢?他身為一個國家皇帝,到底又有誰敢給雍正下毒呢?

這種腦洞有點低估皇帝身邊的工作人員了,答案就是沒有人敢也沒有人能有機會給皇帝下毒,除了他自己,對啦,雍正就是自己把自己給毒死。


這種讓他毒發身亡的東西叫做丹藥。

雍正晚期,為了調理身體亞健康狀態,偏聽偏信一些道士的法門,定期服用丹藥,目的是為了向天再借五百年。

在小說《鬼吹燈》當中有一段故事,就是關於皇帝煉丹的。最近在電視劇當中也有上演,就是《怒晴湘西》。《怒晴湘西》的瓶山墓,原先就是皇帝煉丹的地方,之後被那元旦大將軍改造成了自己的陵墓所在。從小說的描寫和電視劇的展示當中,我們都看得出那皇帝為了煉丹投入了很大的財力,甚至用到了乾屍這種讓人嘔吐的東西。

雍正皇帝對於煉丹事業稱得上是十分痴迷,不僅自己吃,還經常規勸自己的朋友圈裡身邊的大臣吃,並以切實體驗說服別人,“我吃了之後,效果很好,吃嘛嘛香,身體倍棒,你也吃吃!”

丹藥這東西,通過現代的研究發現,當中含有大量的汞,鉛,金,銀等金屬元素,這些東西對人體來說是有劇毒的。偶爾吃吃還好,長期服用之後,毒物自然而然會在體內累積,最終身體崩盤,造成了雍正的暴卒。

雍正的腦袋肯定含有大量的金屬元素,但,萬幸的是,它應該還在原主人的身體上,在泰陵幽暗的地宮裡待著。


歷來現實


這件事到目前為止全部都是謠傳,想知道真相,只能等清西陵雍正的泰陵地宮被開啟的那一天才能驗證,正如光緒帝被毒死的傳言被近些年證實一樣,(一直有人謠傳光緒是非正常死亡,後來光緒的崇陵被盜,導致專家可以接觸到光緒帝的遺骨,從未留下了可以化驗的生物樣本,在近些年科技發展後,北京的專家用最近的手段終於證實了光緒死於大劑量的砒霜中毒,絕對是非正常死亡)。

而雍正金頭的事兒,也全部的來源自一個故事,咱細細講來:在雍正十三年,身在圓明園的雍正帝一如既往的在燈下批改奏摺,沒想到竟然突然發病,不到半天竟然氣絕身亡,於是野史中,把雍正的死亡事件全部算在了一個叫做呂四孃的身上,說雍正是被這個女子刺殺身亡,而且呂四娘在刺死雍正後,還把他的首級割了下來帶走了,所以在弘曆處理其父葬禮之時,只得用金子鑄造了一個頭顱放置於棺槨之中,爾後封閉於清西陵泰陵地宮之中。

這個呂四娘需要大概介紹一下,她刺殺雍正的動機是為了給其父復仇,因為在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曾經策反陝西總督嶽鍾琪反清復明,結果被其高密給雍正,雍正大發雷霆徹查此案,並且牽連出呂四孃的父親呂留良,爾後呂留良被滿門抄斬,呂四娘應為當時寄養在奶媽家中而逃過一劫,在呂四娘長大後,決心為其父復仇,並且立下誓言,不殺雍正,死不瞑目!所以便有了圓明園行刺的民間傳說。

筆者認為,這件事兒的可能性極小,第一雍正身在圓明園層層護衛之中,安保措施極為周全,不可能任由一個小女子進出自由,第二野史中說呂四娘在乾清宮刺殺的雍正,而正史中雍正則死於圓明園,地點不對。其三,退一百步講,就算她混進去了,但雍正自幼習武騎射等武藝不弱,不太可能被一個女子制服。


老豬的碎碎念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根據的謠傳。

這所以有這個謠傳,主要在於兩點。

第一,雍正的陵墓一直沒有挖掘。

第二,雍正突然暴斃,確實有可疑。

第一點,雍正的陵墓之所以沒挖掘,主要是技術條件不夠。

上世紀80年代,有一些文物專家向上級部門提請了挖掘泰陵的申請,希望能通過打開地宮來論證一下民間傳說雍正金頭下葬的秘密。

考古學家夏鼐知道了這件事,他當即向國家文物局彙報要求停止發掘,並把國家文物局關於立即停止發掘雍正泰陵地宮的命令急告當地。

夏鼐當時已經70多歲高齡,是中國考古界權威。夏鼐認為目前技術力量,一旦挖開雍正泰陵地宮,根本無法保證文物的完好。這種挖掘考古,等於破壞。

在他的堅持下,最終沒有挖掘,不然怕是泰陵早就面目全非了,只為了搞清楚一件野史。

第二,雍正暴斃很可能是丹藥中毒

雍正死因確實奇怪,當天病倒,第二天就死了。

之前雍正又沒有什麼大病,就算中風也不可能這麼快就死。

一般認為,這同雍正服用長生不老丹藥有關係。

中國歷史上,至少上百位皇帝的死,同吃丹藥有關係。

雍正已經58歲,在清代算是高齡老人了,他開始怕死,大量服用丹藥。

雍正曾經在五年之間,根據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叫做《活計檔》的記載,送煉丹所需的物品157次,他不但自己吃煉丹的丹藥,他寵信那些大臣,還派人送給他們吃,雍正長期吃煉丹的丹藥,可能汞,鉛,硒一些重的金屬中毒。

他死之前12天,送來煉丹的黑鉛就高達200斤。

很可能,雍正死前服用超量丹藥,導致中毒暴斃。

有意思的是,乾隆上臺以後,立即驅逐了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

不過,也很難說是不是有人下毒害死雍正。

宮廷鬥爭的內幕,是不可能記入歷史的。說不定,就是乾隆下毒害死了親爹,以便於自己上臺。

然而,無論如何,雍正沒頭是沒依據的。

歷史上根本沒有呂四娘這個人。就算有,也絕對不可能混入宮內行刺,還割走了腦袋。

一個基本常識是,滿清後宮只有宮女和太監,滿清貴族出生的侍衛也只能在門口執勤。

不要說呂四娘,就算一條狗想混入後宮都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帶走雍正的腦袋。

能夠行刺雍正的,只有他的親人。親人殺雍正,害死即可,也沒有必要割走腦袋,這不符合邏輯。


薩沙


支持者的說法,無非是根據張廷玉後人的資料:故事是這樣的


1966年,距離雍正死將近200年,當時的紅衛兵在雍正年間任大學士的張廷玉的後代張高琴家搜出了大量清朝的古籍、字畫、手抄記事錄等,在張再三企求下,紅衛兵心軟也就沒有破壞。後在1986年左右,張在輾轉出加拿大國定居時,將這批文物轉出大陸,賣給了時任香港中華書局編輯的陳麗嫦女士,陳花了將近10年,查閱其中各種康熙、雍正、乾隆資料,又比擬當時大學士張廷玉的記載在1996年8月香港《大公報》發表了為《雍正皇帝金頭之迷》的文章,揭開了世人爭論不休的雍正死亡之迷。

然後記載是這樣的:

“二十三日凌晨時分,鄙人接到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報:“皇上駕崩,請大人立即進宮!”鄙人立即騎馬直奔圓明園,下馬後直入後宮,只見御榻人數不多,皇后鈕枯祿氏已至,滿面淚容,哭聲不斷,大學士鄂爾泰揭開御帳,不瞧尤可,略略一瞧,不禁哎呦一聲,自口而出,正在驚訝未定之際,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慎親王允禧,誠親王允秘亦到來,近矚御容都嚇了一大跳,莊親王允祿說道:“快快把御帳放下,好圖後事!”皇后鈕枯祿氏看後嗚咽大哭,並傷心地說:“好端端的皇上怎麼沒有頭呢?是誰殺了皇上?”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立即與大學士鄂爾泰商量,將宮內的宮女和太監抓起來審訊,察究何種原因。大學士鄂爾泰說:“宮內的太監和宮女,未必有此大膽,可能是劍客所為。現在最要緊的是續立嗣君。”莊親王允祿接口說道:“這話很是,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留有錦匣,內藏秘諭,應即祗遵。”莊親王允祿即令督總太監李柏安到乾清宮取下秘匣,當即開啟宣讀,雍正在遺詔中寫道“立皇四子弘曆(乾隆)為皇太子,繼聯即皇帝位!”此時皇子弘曆等入宮奔喪,隨即奉了遺詔,新君弘曆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與鄙人輔政(張廷玉)四大臣商議明年改號元,乾隆年,弘曆繼位後稱高宗皇帝。”

我也是醉了。要說得罪人的事情,康雍乾三朝都沒少做,屢興文字獄。為什麼就只有雍正被暗殺?那時候也不是朝廷剛剛建立,可能守衛工作不那麼森嚴。都是有完備的制度的,而且皇宮那麼大,進去不迷路的也沒幾個。

這些都是猜測而已。只有真正證實了,打開棺木,確實是雍正皇帝的墓而且沒有頭骨,才能說猜測有可能是真實的。不過目前都無法驗證。


石頭說實話


雍正皇帝是清朝入關十位皇帝中爭議性比較大的一位,捧雍正的人說他是“明君”“勵精圖治”“有他才有清朝”,罵他的人說他是“暴君”“弒君篡位”“殺兄屠弟”。不過雍正人品究竟如何,已經是歷史煙雲,無從得知了,但是雍正的能力是毋庸置疑,“康乾盛世”全依靠雍正十幾年的勵精圖治。


關於雍正的死因,官方說法是因病去世,然而在民間卻眾說紛紜,許多人都猜測是呂四娘替夫報仇,趁著雍正選妃的時候,提刀剁了雍正的頭,揚長而去。並由此誕生了另外一個故事,雍正下葬的時候是“無頭屍”,而是宮廷匆忙趕製了一個金頭連在雍正的屍體上。

雍正的金頭之謎本來是有機會一探究竟的,後來因為夏鼐先生的建議而沒有成功。1980年4月8日,《北京晚報》報道“雍正的泰陵完好,沒有被盜,將會進一步發掘”,河北省文物局負責這次的開啟任務。當時怕雍正墓開啟的時候可能會塌陷,還特意提前建築了四根水泥柱支撐。



就在雍正墓即將開啟的時候,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著名考古專家夏鼐聽到這個情況以後,立刻向國家文物局提出停止發掘的建議,理由是:可能對文物造成破壞,最後國家文物局聽了夏鼐先生的建議,沒有再開掘泰陵,這樣,雍正到底是不是金頭,誰也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