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八回,發生在司馬師入侵東吳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胡遵、丁奉和諸葛恪。原文如下:


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全、留二人見魏兵勢大,不敢出戰,死守城池。胡遵在徐塘下寨。時值嚴寒,天降大雪,胡遵與眾將設席高會。忽報水上有三十隻戰船來到。遵出寨視之,見船將次傍岸,每船上約有百人。遂還帳中,謂諸將曰:“不過三千人耳,何足懼哉!”只令部將哨探,仍前飲酒。丁奉將船一字兒拋在水上,乃謂部將曰:“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貴,正在今日!”遂令眾軍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止帶短刀。魏兵見之大笑,更不準備。


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忽然連珠炮響了三聲,丁奉扯刀當先,一躍上岸。眾軍皆拔短刀,隨奉上岸,砍入魏寨,魏兵措手不及。韓綜急拔帳前大戟迎之,早被丁奉搶入懷內,手起刀落,砍翻在地。桓嘉從左邊轉出,忙綽槍刺丁奉,被奉挾住槍桿。嘉棄槍而走,奉一刀飛去,正中左肩,嘉望後便倒。奉趕上,就以槍刺之。三千吳兵,在魏寨中左衝右突。胡遵急上馬奪路而走。魏兵齊奔上浮橋,浮橋已斷,大半落水而死;殺倒在雪地者,不知其數。車仗馬匹軍器,皆被吳兵所獲。司馬昭、王昶、毋丘儉聽知東興兵敗,亦勒兵而退。


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司馬師得知孫權病逝,親率三十萬大軍進犯東吳。東吳太傅諸葛恪召集文武商議對策。老將丁奉提出,只有保住東興,才能確保戰爭的勝利。諸葛恪隨即命丁奉率領三千水軍支援東興。在隨後進行的戰鬥中,丁奉不顧嚴寒,向曹魏將領胡遵發動猛攻,胡遵傷亡慘重。司馬昭等人得知胡遵兵敗後,全線撤退,東吳取得了此戰的勝利。


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左衝右突”, 意為向左邊衝擊,向右邊突圍,形容突圍時的艱苦奮戰。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一句成語。


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丁奉擊敗胡遵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丁奉傳》載:“魏遣諸葛誕、胡遵等攻東興,諸葛恪率軍拒之……(丁奉)乃闢諸軍使下道,帥麾下三千人徑進。時北風,奉舉帆二日至,遂據徐塘。天寒雪,敵諸將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敵人從而笑焉,不為設備。奉縱兵斫之,大破敵前屯。會據等至,魏軍遂潰。遷滅寇將軍,進封都鄉侯。”與東吳早期國力強盛、名將如雲的鼎盛時期不同,此時的東吳帝國已日漸衰落,而丁奉憑藉一己之力取得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軍心和民心,為穩定東吳帝國的形勢作出了突出貢獻。


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說到丁奉這名將領,可謂是大器晚成。早在漢末年間。他就先後隸屬甘寧、陸遜、潘璋等名將,雖然立下不少戰功,但職務卻一直不高。直到此戰過後,丁奉才成為東吳的高級將領,並從此活躍在抗擊曹魏的戰場之上。除了此次的東興之戰外,丁奉還先後指揮了後來的高亭之戰、黎漿之戰等諸多戰事,為穩定東吳長江防線作出了重大貢獻。


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除了在戰場上表現出色之外,丁奉還為東吳帝國做過兩件大事,對東吳帝國造成深遠影響,一件可謂拯救了東吳帝國,另一件卻讓東吳帝國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此人一生做過三件大事,兩件拯救東吳帝國,一件令東吳走向滅亡


據《三國志•丁奉傳》及相關傳記記載,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9年),丁奉與皇帝孫休一起誅殺權臣孫綝,穩定了東吳局勢,使得東吳帝國獲得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此舉可謂挽救了東吳帝國。到了東吳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丁奉又擁立孫權的長孫孫皓為帝。雖說丁奉此舉的本意是為了穩定東吳政局,但他卻沒有想到,他的這一次選擇卻出現了巨大的失誤。孫皓即位後,橫徵暴斂,窮兵黷武,將東吳帝國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最終被西晉帝國滅亡。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