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對2019年第一季度房價波動較大的城市進行了預警提示,未來房價還能上漲麼?

財經者思


這說明房價想上漲的因素還在,而且一有樓市放鬆的跡象出現,這些因素就會活躍起來。

所以,穩房價、限地價、隱預期,才是2019年樓市主旋律。一旦有城市與這個官方定調有悖離,相關方面並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之任之。

從今年以來的樓市數據看,部分城市房貸放鬆、房價與地價均鬆動,是存在的現象。住建部對部分城市的預警提示正是基於這些現象的發生。此番住建部預警提示的背後亦有幾層意思。

第一,從有關媒體的報道看,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實施包括了這樣的要求:月度分析、季度評價、年度考核。這一回住建部正是基於一季度的的樓市表現,而做出的全面評價,其中也包括對房價、地價波動較大的城市進行了預警提示。

第二,近期的官方有表態: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這說一城一策下的因城施策,地方既有較大的自主權,但是地方也要扛下穩定房價的主體責任。在落戶政策放寬放鬆、住房金融亦有部分鬆動的情況下,如何穩定房價,而不是令房價因此出現較大波動,考量著地方的應對智慧。

近來的官方表態,又見到房地產長效機制新內涵。此前,租購併舉、租購同權,以及推動建立中的房地產稅,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內容。近期官方明確,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是房地產長效機制主要內容。

在樓市與房價把控上,城市政府負有主體責任,這應當會讓人們重新認識“一城一策”。此前認為“一城一策”會帶來樓市與房價鬆動的想法,未必會成立,也未必會如願。

房住不炒,是一句有深刻含義的話。


波士財經


從國家長遠發展的方向來看,房價應該下跌,而且應該跌幾年,讓這些炒房的人都以虧損甚至破產離場,房價下跌以後,第一個30%甚至50%,讓房地產泡沫能降低下來,對整體中國的經濟轉型會有很大的好處,不能怕,不要怕,這也怕那也怕,啥也做不了,如果房價下跌甚至暴跌,對實體經濟是一種促進作用的話,那麼政府就應該讓房價下跌,先讓房價跌個30%甚至50%來看看效果


信念與奇蹟


如果只考慮人和居住場所的話,隨著未來人口的增多,可居住面積不變或者輕微上漲,房子買一套住著比較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