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才華出眾,奈何女生看重顏值

羅隱才華出眾,被時人所推崇。割據青州的軍閥王師範經常送錢送物給羅隱,求他贈詩。得到了羅隱的詩,能把玩好幾天,高興好幾天。朋友中了進士,羅隱寫賀詩一首,朋友的父親如獲至寶,說:"兒子及第我並不高興,高興的是得到羅公詩文一篇。"可見羅隱在當時的名氣之大。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據說宰相鄭畋的女兒讀羅隱的詩,看到"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兩句時,感動得稀里嘩啦的,天天拉著父親的袖子撒嬌,要求見一見偶像。鄭畋聽說過羅隱,確實是個有為青年,就安排他來家裡做客,讓女兒"垂簾而窺之"。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在小姐姐的心目中,美妙佳句跟帥哥形象是聯繫在一起的。當羅隱進了客廳,兩眼冒星星的小姐姐掀開簾子偷眼一看:"哎呀媽呀!這是人嗎?"眼前這個"動物"長得像只猴子,個子小小的,皮膚黑黑的,容貌難以描述。在那個審美還算正常的年代,不流行"死忠粉",小姐姐迅速拉黑了羅隱,"不復念矣",甚至"自是絕不詠其詩。"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善待女性,任是無情亦動人

羅隱經常被女人拉黑,自己卻從來不拉黑女人。終其一生,都在為女性大唱讚美詩,都在為爭取女性的平等地位而大聲疾呼。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元和十四年(819),大軍閥韓弘迫於中央壓力,來到京城就任中書令,見家裡種有牡丹,就說:"吾豈效兒女子邪?"命人把牡丹砍掉。羅隱聽說了這件事後,就寫了一首《牡丹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全詩幾乎沒怎麼寫牡丹,沒寫花之美、花之開、花之謝,而是以花喻人:"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牡丹花如果能理解人的語言,她就會具有傾國傾城的美,縱然含情不露,也依然擁有打動人心的魅力。羅隱好像在對女性們說,即使你們對我漠然視之,我依然對你們青眼有加。而對於軍閥"韓令"辣手摧花的行徑,羅隱則給予堅決的譴責!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豔冠群芳,薛寶釵抽到牡丹花

"任是無情亦動人"成了千古名句,被後人反覆引用。曹雪芹寫《紅樓夢》,到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豔理親喪"中,有一段抽花名籤的描寫:

晴雯拿了一個竹雕的籤筒來,裡面裝著像牙花名籤子,搖了一搖,放在當中。又取過骰子來,盛在盒內,搖了一搖,揭開一看,裡面是五點,數至寶釵。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豔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眾人看了,都笑說:"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說著,大家共賀了一杯。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把女人比作牡丹花,曹雪芹跟羅隱是一脈相承的。寶釵"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翻譯成白話就是,白淨淨的大臉盤,水汪汪的大眼睛,紅嘴唇,翠眉毛,跟牡丹花的形狀確有幾分相似。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一賦《西施》,駁斥紅顏禍水論調

一些古人喜歡把女子比喻成紅顏禍水,任何朝代發生了動盪,便認為是女人作遂,比如西施、趙飛燕、褒姒、桃花夫人等等,都被潑了很多這樣的髒水。羅隱專門寫了一首《西施》,為無辜的女性翻案:"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國人。越王勾踐戰敗,被迫到吳國給吳王夫差做馬伕,范蠡獻計,將西施送給吳王做妃子,以惑亂吳宮,消解夫差鬥志。勾踐臥薪嚐膽,終於打敗了吳國。吳國人就把吳國失敗的原因歸咎於西施,說她是紅顏禍水。羅隱在這首詩裡,駁斥禍水論:如果說西施傾覆了吳國,那越國滅亡的責任又在誰呢?禍水論從邏輯上是講不通的,歷史有其必然性,如果是一位真正有作為的帝王,不可能會被這些事情所牽絆;說到底還是那些帝王們自己沒有做好,以至於斷送了祖宗的江山,只好把女人作為替罪羊。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二議貴妃,反對嫁禍婦女

廣明元年(880)底,黃巢起義軍攻下潼關,迅速向長安挺進。唐僖宗帶著隨從宦官,倉皇逃奔成都。當此"國難"時刻,羅隱首先想到的不是帝王的安危,而是女性的平等,是反對嫁禍婦女的態度。為此,他寫下一首《帝幸蜀》:"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阿蠻即阿瞞,是唐玄宗的小名。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他避亂入蜀,行至馬嵬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從太子到大臣,都認為楊貴妃是禍亂根源,逼迫唐玄宗縊殺楊貴妃。回首百年前,再說眼前事,這回僖宗釀成禍亂逃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吧!羅隱用事實證明,嫁禍婦女是沒有依據的。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三贈雲英,妓女也該平等對待

當然,西施、楊玉環都是古人,離自己太遠了。現實中,羅隱能夠接觸到的女人,除了自己的妻女姐妹,就是歌妓了。有一次,羅隱遊歷到了鍾陵(今江西省南昌縣),晚上去喝花酒,結識了一個叫雲英的歌妓,一夜繾綣,彼此印象深刻。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十二年後,羅隱又一次科舉落榜,再次經過鍾陵,又去那家酒樓喝酒,誰料接待他的還是雲英姑娘。羅隱大笑,說:"雲英姑娘,你還在這裡呀!"雲英也拍手大笑,說:"羅秀才還沒脫白衣呀!"白衣,古代平民服,借指無功名也無官職的人。雲英笑話羅隱沒中進士,仍是平頭百姓一個,羅隱也不生氣,當場賦詩一首《贈妓雲英》:"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十二年後,重新見到你雲英,身材仍然輕盈美好。你沒有嫁出去,我也沒成名,咱們半斤八兩,彼此彼此,可能都有不如人家的地方,誰也不用笑話誰!

《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

至於是否真的"不如人",羅隱心裡未必這麼想。但他能夠輕鬆面對妓女的嘲笑,把社會底層的妓女嫁人跟高大上的金榜題名並列,顯現出了他內心深處的平等意識,這是他超越一般士大夫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