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八十萬大軍哪去了?

雖有八十萬大軍,卻無精忠報國之心,只求自保,在李自成僅有1萬餘人的軍隊南下之時,左良玉之子左夢庚投降清軍,一度讓清軍困惑,以為詐降。

遇伯樂而展露鋒芒

左良玉乃驍勇善戰之才,初在遼東與清軍作戰,曾受侯恂提拔封為副將,帶兵在金山、杏山與後金作戰,功不可沒。至此也算小試牛刀,但歷史總是有人甘做綠葉映襯鮮花嬌豔,陝西起義造反的農民軍進攻河南,朝廷令左良玉前往鎮壓,畢竟農民起義,不是正規軍,左良玉在中原一帶聲名鵲起,流寇稱為“左爺爺”,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打的起義官兵四處流竄,斬殺俘獲軍隊眾多,軍事實力日漸強大。可是昏庸的朝廷卻派宦官督軍,一度令清剿將領詬病。

擁兵自重

左良玉在中原日漸強大,以至於對朝廷的旨意都不放在眼裡,要知道張獻忠曾被左良玉打的落花流水滿臉流血。在朝廷三番兩次要求左良玉支援之際,卻縱容官兵魚肉百姓、擄掠婦女,導致農民軍順利進入六合、攻佔天長。同年,許州兵變,左良玉的家眷在兵變中慘遭滅門。崇禎十三年,督軍楊嗣昌薦左良玉有“大將之才,兵亦可用”,拜為平賊將軍。其後,在川陝交界的平利一帶與張獻忠遭遇,張獻忠大敗,獻忠妻妾被捕,農民軍首要人物被殺,左良玉被封為太子少保。楊嗣昌始終覺得不能重用良玉,想用賀人龍取而代之,可想左良玉在其後戰役中大破農民軍。賀人龍不得官位繼而轉告左良玉此事,導致楊嗣昌九檄左良玉夾擊張獻忠而不理,放虎歸山,楊嗣昌一氣之下而亡。

清君側而抑鬱而終

左良玉是個不忘本的人,但也是徇私之人。做官曾得力於侯恂的推薦。侯恂本是東林黨人。在馬士英、阮大鋮掌權後,擔心東林黨人依靠左良玉跟自己為難,就口頭上虛偽地跟良玉結交,暗中忌恨他,並修築板機城作為向西防禦的屏障。左良玉嘆著氣說:“如今西面有什麼好防的,大概是防我吧!”適逢朝廷中的各種事情一天不如一天,監軍御史黃澍仗著良玉的勢力當面頂撞了馬士英、阮大鋮。黃澍返回後,朝廷派遣錦衣官員來逮捕黃澍,左良玉把黃澍留下不肯交出。於是黃澍與其他一些將官天天請良玉出兵清除皇上身邊的壞人,左良玉猶豫不決,沒有答應。不久,北來太子一事發生了,黃澍藉此機會激發大家的怨氣藉以報復自己的仇恨,召引了三十六營大將與自己結盟。

左良玉於是下定了造反的決心,發佈檄文討伐馬士英,從漢口到蘄州,排列了二百多里長的軍艦,浩浩蕩蕩地順江東下了。當時左良玉的病情已經很嚴重,到九江後,他邀請總督袁繼鹹進他船中來,從袖中拿出一道密旨,說是皇太子送來的,以此來劫持當地的將領與自己結盟,繼鹹嚴詞拒絕了他。良玉的部將郝效忠暗中進入九江城,放火把城燒燬就離開了。左良玉看著城中的火光,說:“我對不起袁公啊!”當場吐了幾升血,這天夜裡就死了。

左良玉死後,軍中秘不發喪,而擁護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為軍主。

只可惜虎父犬子,左夢庚根本沒有對抗清軍的勇氣,率部投降,加速了南明的滅亡,整個明朝徹底改頭換面。

明朝末期八十萬大軍哪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