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如何從一位能文能武的康王蛻變為屈辱求全的皇帝?

waiwai2000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趙構南宋開國皇帝,也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個兒子,宋欽宗趙恆的弟弟。靖康之恥時康王趙構由於不在京師,所以免於被俘,後來趙構逃到南京應天府繼皇帝位。趙構一開始重用韓世忠,岳飛等抗金名將,勵精圖治,穩定自己的政權。後來重用議和派,主張和金國和談,為了達到金國的滿意,竟然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一直被後世所詬病。雖然有人說殺害岳飛是秦檜的挑撥,可是沒有趙構的點頭,秦檜很難殺害和自己品級一樣的岳飛的。那麼能文能武的趙構怎麼後來又變成了屈辱求和的皇帝呢?


咱們先說一下能文能武的趙構。

趙構從小就天資聰穎,博聞強記,瀏覽群書,但是由於宋徽宗兒子太多,再加上宋徽宗喜歡有才藝的人,所以趙構並不被宋徽宗喜愛。但是不否認趙構確實有才能,金國第一次南下時,金軍下令宋朝的親王、宰臣前去軍中議和。宋朝擬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派宰輔前去交割土地,親王前去送金軍過黃河。宋欽宗召趙構前去參加,趙構不畏生死,自請前去。到了金營,趙構被扣押十幾天,但是趙構並不畏懼,以至於金國統帥以為他不是皇子,就把他放了,讓更換別人。所以趙構確實可以稱的上能文能武,即使後來當了南宋的皇帝,趙構依然是一個合格的君王,而且駕馭群臣的能力也很強。


然後再說說為什麼能文能武的這樣一個君王,會屈辱求和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雖然岳飛很厲害,可是南宋當時的國力根本不足以北伐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金國正處於朝代的黃金時期,軍事實力確實強大,所以南宋很難打敗金國,畢竟少數民族在冷兵器時代確實彪悍有優勢。再一個歷史上的北伐就很少有成功的,後來宋高宗之後的皇帝趙昚也進行了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趙構知道打不過,所以不得不屈辱求和。



第二,怕迎回二聖,自己皇位不保。

關於這一點,有人提出異議,說南宋是趙構一手創立的,手下大臣都是自己提拔的,所以這些人不會支持被俘的二聖。雖然這樣有點道理,可是別忘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趙構無後,一個沒有後代的皇帝,所以傳位肯定是問題,而趙恆生育能力很強,最後早晚皇位還是人家的。萬一哪天自己病重了,說不定和明景泰帝一個下場。不北伐迎回二聖,怕皇位不保,絕對有道理。



第三,受南宋大環境的影響。

南宋當時有兩派,一個是以岳飛等人的主戰派,一個就是秦檜等人的主和派。很多人都知道岳飛是很得民心的,但是南方真正的地主階級也就是有錢人,並不支持主戰,很多人都安於現狀,認為只要有和平的日子誰去管什麼收復失地,迎回二聖。再加上,趙構害怕武將篡權,萬一岳飛北伐成功來個“黃袍加身”怎麼辦,因為劉苗兵變趙構已經不相信武將了,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趙構選擇求和也可以理解的。



綜上所述,趙構能力一直不錯,後來屈辱求和是綜合多方面的利弊採取的措施。站在民族復興,民族大義的高度上我們會覺得趙構不是一個好皇帝,可是站在南宋統治者的角度來看,確實他的選擇沒錯。


楚風說歷史


這是一個問題角度問題,趙構在成為皇上前他只是一個臣子他的職責是執行,而當了皇帝后他必須重國家大格局來考慮問題,而中國歷史上帝王有一個通病就是多疑,趙構也不例外,要知道一個人官越大就越得小心謹慎,更何必他已經位居九五之地,對手下就算再信任的臣子也是不放心的,更何必是軍權在握,不知進退的岳飛,是一個帝王都會有100個不放心的,這可以參考趙宋政權是怎麼得來的,而南宋建國依始,金朝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曾經一度把趙構給打到了海上避難,而南宋的國力始終不強,你別看歷史上南宋的文人和將領是多麼豪邁高歌想要驅除韃虜,恢復疆域,其實下面的老百姓是相當反對戰爭的,所以作為一個帝王趙構的做法確實符合了當時的國家形勢的,最起碼北伐要想成功在他那一代是不可能的。





古域今事


宋明兩代許多人不適合當皇帝,比如他老子的宋徽宗文學藝術成就可以媲美許多大師,明熹宗則可以當魯班的徒弟。趙構好一點,文可談判,武可從亂軍中脫身,但也非堯舜之才。不幸南宋選擇了他,或者南宋當時只能選擇他了!

但他註定只能偏安一隅:

1.金人武力上的強大非他能敵。歷史上很少有南可以滅掉北的,而此時的南宋騎兵未有優勢,步兵也不堪一戰。

2.南宋地理位置處於劣勢,也是時代的悲哀。想想趙匡胤的武力如何,尚不能滅掉北方少數民族(當時是遼,也有英年早逝的原因),趙構能與他比嗎,甚至連他的嫡系祖宗趙老二可能都不如。

3.性格上的守成和薄涼。趙構從小與父兄關係涼薄,一直在夾縫(兒子太多,父親很久都不記得他的名字,兄弟常欺負他)中生存,加上當過金人的人質,對金有所心理恐懼。

4.如果他不殺掉岳飛呢?趙構如不殺掉岳飛,不涼了主戰將領的心,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可稱軍民士氣高漲,金兵新敗收復失地有望。但能否直搗黃龍?難。北方的極寒天氣,金兵如果放了兩個俘虜皇帝?戲不一定能唱下去!

綜上:如果一個趙匡胤加上兩個岳飛(韓世忠擅長水軍)加上一個李綱有直搗黃龍90%的希望,而趙構,難!

南宋時全國地圖,可見局勢之艱!



新玉生煙


在下勝馬笀鞋,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題主既然知道趙構能文能武,那麼說明你對趙構這個人還是有點了解的,歷史上真正的趙構,確實是能文能武,而且還非常有膽識,那麼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在後面會變成一個委曲求全的皇帝呢?

這得從好幾方面說起。

在說這些原因之前,我們先說說趙構的身世,讓大家瞭解一下他的背景,趙構的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機緣巧合之下被宋徽宗臨幸,懷上了趙構。

宋徽宗大家都知道,藝術家皇帝嘛,他喜歡的妃子無非就兩種,一種是長得特別漂亮的,第二種就是很有才情的,但是很可惜,這兩樣趙構的母親都沒有。

所以趙構的母親不受寵,宋徽宗很少去看望她,因為這個原因,可以知道趙構小時候是很缺父愛的,有一次趙構的母親過生日,宋徽宗因為另一個妃子的提醒,跑來給她慶生,趙構和他母親都很高興,但是剛來一會兒,宮人就傳報說另一位貴妃臨產,宋徽宗立馬就要過去,趙構拉住宋徽宗,讓宋徽宗多待一會兒,但是宋徽宗不肯,執意要去,雖然說一會兒回來,但是他之後並未回來。

這件事情,給年幼的趙構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創傷。

趙構作為一個皇子,之所以能文能武,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應該是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向宋徽宗證明自己,他希望父親能重視他,但是很可惜,宋徽宗並沒有因此而重視他。

趙構在當上皇帝之後,為何不願意去救自己的父皇和哥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與他童年不受寵有關的。

說完趙構的身世後,我們現在來說說他委屈求全的原因,其實這個原因有很多,真要寫起來,幾萬字都不一定寫得完,在這裡我就簡短說一下。

就說三個主要一點的吧。

一,趙構覺得金人不可抵擋

二,趙構覺得自己國家的軍民都信不過

三,趙構覺得金人說話算話

我們先說第一個,趙構為啥覺得金人不可抵擋?

靖康二年的時候,因為宋人不講信用,沒有將之前議和的地盤和錢給金國,金國人大怒,派兵第二次進攻宋國(這次就是靖康之變)。

金國軍隊有支部隊有萬餘人,要渡過黃河,黃河的另一邊有宋朝守軍十四萬,夜晚的時候,金人將擂鼓的錘子綁在羊尾巴上,讓羊敲了一晚上的戰鼓,第二天一早,發現宋朝十四萬守軍不戰而退。

宋朝守軍跑了,金國人不費吹灰之力從容渡過了黃河,沒幾天就直接打到了宋朝都城東京(河南開封)。

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宋朝軍隊不戰而逃,只以為金人勇猛,十四萬宋人都擋不住萬餘人,這個消息當時趙構也聽說了,驚駭的同時,他也感到恐懼。

二,趙構為什麼覺得自己的軍民都信不過?接上一個故事,趙構聽到十四萬宋軍都擋不住萬餘金軍這個消息,他覺得宋朝的軍隊太沒用了,靠他們是打不過金人的,這是他對自己軍隊的不信任。

那麼他為什麼對自己的老百姓也不信任呢?這件事和之前的事發生在同一時間,因為金人長驅直入,直衝都城東京,把宋朝人嚇得不行,趙構奉命準備代表宋朝去和金人議和,和他同行的有當時的刑部尚書王雲。

我們接下來要說的事就和這個王雲有關,之前在對抗金人的時候,王雲提出了一個計劃,叫“堅壁清野”。

啥意思?就是把城外老百姓的房子都拆了,讓他們到城裡來共同對抗金人。

老百姓房子被拆了,那人家心裡肯定不爽啊,原本老百姓都在內心說服了自己和金人死磕到底,都已經接受了房子被拆的事實,但是誰知道,這個時候宋朝竟然要議和,而且議和的使臣還就是之前提出拆他們房子的王雲。

這個時候的王雲,等同於一個漢奸,議和的隊伍走在大街上,王雲被老百姓認了出來,老百姓義憤填膺,暴動起來,抓著王雲就打,就在趙構的面前,把王雲給活活打死了!

這個時候的趙構只有十九歲,眼睜睜看著朝廷大臣,刑部尚書王雲被暴民們給打死,這件事,在他心裡埋下了深深的陰影,在他稱帝后,從很多事情中,都能看出他對百姓的不信任,他覺得很多百姓都蔑視王法。

三,趙構為啥覺得金人說話算話?這得從靖康元年,金人第一次攻到開封的時候說起,因為宋人要議和,金人提出要求,要以親王為人質,很多親王都不願意去,因為覺得要是去了肯定九死一生,金國人肯定不會放自己回來,很多人都害怕,但是趙構不怕,他主動請纓去當人質。

去了金營之後,趙構先用自己的武勇震懾住了當時金國的元帥完顏宗望,之後宋軍襲營失敗,完顏宗望質問趙構,同為人質的宋朝宰相張邦昌嚇得涕泗橫流,但是趙構卻面無懼色,這兩件事結合起來,讓完顏宗望覺得趙構可能是個假親王,因為這個原因,就把他放回去了,重新要了一個。

趙構當人質之前,可能都做好了死的準備,但是他卻沒死,完好無損的又回去了,這件事,讓他覺得金人還是講道理的,說話算話。

那麼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結合以上三件事情來分析趙構的心理,首先,他覺得金人太強,而自己的軍隊弱小不說,老百姓還是群暴民,根本不能指望他們對抗金人,其次,金人既然說話算話,那自己只要許諾一些好處,討好了他們,他們就不會發兵攻打自己了。

更重要的是,因為他不受寵,他覺得與金人打仗沒有好處,打輸了要完蛋不說,如果打贏了,等到老子哥哥一起回來,自己的皇位還有得坐麼?他也許又會變成一個不受寵的皇子。

也許正是這樣的心理,才讓趙構徹底成為了一個甘願承受屈辱而求得苟安的皇帝。


勝馬笀鞋


趙構的變化,可以從他本人角度出發,體會一下他面臨的是怎樣的形勢。

首先他當皇帝是很偶然的,因為他去談判時,表現的太無畏,金軍以為他是假皇子,所以把他放了。皇帝派他出去招攬兵馬,結果兵馬未到,都城被攻陷,全部皇室成員被俘虜,只剩康王趙構在外,於是被擁立為皇帝。

其次,他當時看到的情況如何?

第一,軍隊不堪一擊。宋軍在很多情況下基本都是一觸即潰,根本沒有與金軍對抗的實力與膽略。趙構被金軍一路追到無處可逃,逃到船上漂洋出海才逃過一劫。這讓他如何相信這些軍隊?

第二,軍隊不僅靠不住,而且會威脅他的皇位。建炎三年,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兵變,誅殺了趙構身邊的大臣和宦官,逼趙構退位,讓位給太子。雖然這次兵變最終被平定了,趙構復位,但趙構對軍隊將領的猜忌之心更重了。

第三,南宋中興四將如何?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帶兵能力都很不錯,很多人認為如果重用他們,尤其是岳飛,肯定可以光復中原。但實際不太可能。這四個人的軍隊很不和,歷史記載“相視如寇仇”,就是把對方當敵人看待,讓他們合作太難了,很多時候需要皇帝居中調停。其中尤其岳飛難制,比如濠州會戰時,數名將領都攻擊金軍失利,皇帝希望岳飛去救援,岳飛以軍糧不足為由不奉召,趙構前後寫了十七封親軋,岳飛置之不理,趙構只能懇求說,社稷存亡,在卿此舉。岳飛才帶兵勉強上路,最終濠州陷落,岳飛還沒到。之後又有多次皇帝的旨意不合岳飛之意,岳飛直接辭官回家,趙構只好低聲下氣把他請出來。(當然這並不構成必須殺岳飛的理由)面對這些武將,趙構如何放心?

第四,文臣如何?在北宋時,趙構身為皇子,應該已經見了太多北宋官場的黨爭。到了南宋,文臣們還沒等趙構歇口氣就開始互相爭鬥,擁立趙構一派和其他朝臣的鬥爭,南遷大臣和當地大地主的鬥爭,秦檜主導下的政治鬥爭。趙構一直在處理這些問題,而且和哪派都不親近。即使對於看似和趙構親近的秦檜,在他死後,趙構說終於“免於靴中藏刃矣”。他對誰都不信任。

可見,趙構是很孤獨的一個人。作為皇帝,孤獨說明沒有信得過的人,沒有靠得住的臣下。所以,他的政策,只能是保守的,不可能激進。他只求自保,已經放棄了進取。他的變化只能說是歷史的無奈。


史蠹


這個其實還是涉及到英雄人物或者說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趙構作為個人來說,能文能武,在沒有當上皇帝之前,這樣的個人才能有充分發揮的空間,因為他處理的都是具體的事物。

但是一旦坐上皇位,就要從全局考慮,而這個全局其實是受到長時間的歷史發展和東亞地區國際形勢制約的。從整體上說,從唐末開始,北方連續興起幾個遊牧政權,以至於在這一時期,遊牧文明對南方農耕文明是佔據優勢地位的,趙構的決策也必須從這個大前提出發,其次,趙構的決策和作為還要受到北宋祖宗之法的限制,受到和皇室一起共治天下的士大夫集團的制約,在這裡,皇帝個人所謂的文武才能都只能讓位於現實的利益考量,無論文武都沒有趙構發揮的舞臺。

但是,趙構在北宋滅亡的糟糕情勢之下,能夠建立南宋政權,並維持宋金之間的和平,讓趙宋政權得以延續百年,也不可謂是平庸之君了。


由豫之海


趙構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江南貴族階層給予的壓力和影響。南方實權派並不願意收復北方失地,因為如果收復了北方失地,朝廷必然會要求江南投入大量財富用於重建北方。這是南方實權派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所以最理想的結果就是劃江而治,這樣中央政府的各類資源就能完全支持南方的發展。


不變的情像旭日升


趙構身為徽宗九子,就算不能繼承皇位怎麼都是一個王爺,經歷過靖康之變目睹了徽欽二帝的下場對他對整個北宋也是一個打擊。說軟弱這個很難贊同,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讓後代享國一百五十二年。


天天為工


心腸逐漸變硬,形勢逼人吧。坐久了皇帝,就不願再居人之下了,所以就變心了,凡事從自己利益出發,做出一些不齒之事。


濤聲依舊3833


南宋開國之主,一代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