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劉伯溫,朱元璋還能建立明朝嗎?

Irene_haha


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人。在還沒有投奔朱元璋以前,便是當地的名仕,還在元政府裡做過官。客觀的講,劉基是不太願意來輔佐朱元璋的,畢竟造反是高危職業,弄不好就得人頭落地,你讓文化人跟著你四處拼殺,憑什麼呢?朱元璋當然也明白這些讀書人的想法(沒準在弱小的時候,經常被人拒絕入夥),所以直接派大老粗去請的劉基,不來就得死唄,所以劉基是被強行請來的。也許劉基在與朱元璋的交往中看出了朱元璋的不凡,也許劉基真的是能掐會算,反正劉基開始認真履行自己謀士的義務。不但處處為朱元璋獻計獻策,更在陳友諒大軍壓境,大家亂作一團的時候,力主要跟陳友諒死戰,還精確的預言,必定會勝利,進而北上伐元,一統天下。後來朱元璋定都南京,也是劉基的意見,南京城的建設總設計師也是劉基,大明軍隊的“衛所制”還是出自劉基的手筆。可以說,朱元璋十分的看重劉基,經常說”劉基真乃吾之子房也”。

劉基確實有才華,但角色上扮演的是“謀士”。與李善長這樣類似於蕭何的治國之才相比,作用還是差很多的。另外朱元璋本人打仗就很厲害,不會對某士言聽計從,因此劉基更多的還是輔助作用。假如朱元璋身邊沒有劉基,同樣是可以取得天下的,不過道路就要更加曲折一些了。

大明建國後,開始封賞有功之臣,劉基只封了一個“誠意伯”,官職最高不過是御史中丞。和他對朱明王朝立下的功勳相比,確實少了點。反正朱元璋對手下的功臣們確實比較刻薄,開國只封了6個國公,文臣只有李善長一個。而且這些功臣的俸祿普遍還都不高,光靠工資想過富足的生活,這是有點困難。

朱元璋為什麼如此對待劉基呢?當年不是非常倚重他嗎?這事主要和朱元璋的性格有關係。首先朱元璋本人都很節儉,怎麼會對下面人大方呢,所以名額本來就不多,導致劉基只分了個伯爵。

其次朱元璋對劉基的感情很特殊。當年打仗的時候,劉基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高人,朱元璋是他的學生、仰慕者。可如今自己已經貴為九五至尊,朱元璋覺得是時候小小的刁難一下劉基了,讓他也覺得自己高深莫測。

最後就是故意的打壓。一方面劉基和李善長不合,朱元璋作為上位者,還是要稍微表表態的;其次朱元璋也比較煩劉基身上文人的清高勁頭,希望能把劉基弄服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