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扶蒼山,一次相遇“天地祕語,山川眼神”的奇幻之旅

扶蒼山的鬼斧神工、怪石嶙峋、巨石奇絕、風光旖旎、雄奇瑰麗,是上天饋贈於古桂陽郡的自然瑰寶,至今我仍在腦海裡回放著早幾年的仲夏時節拜謁的旅程。

扶蒼山坐落於郴州市桂陽縣西北群山峻嶺的光明鄉和華泉鄉交界處,海拔1249米。是桂陽北半縣四大名山之一,這四大名山有“蒼山鼓,白阜旗,流峰筆,壇山硯”之謂。據當地傳說,山上的石獅、石虎、石廟是女媧補天遺下來的,用來扶濟蒼生的,因而求雨極靈,是桂陽縣的求雨聖地,因是“扶濟蒼生”之山,得名扶蒼山。

那是一個週末,我們一行四人從郴州出發,在桂陽縣城與兩個同事會合,從桂陽縣城出發。一路行駛了兩個多小時,才在將近中午時分抵達了扶蒼山山腳下的光明鄉。對於耳聞許久、內心向往已久的大川名勝,沒有顧得休息,就僱請了山腳下村裡的一個五十多歲大娘帶我們上山了。

美文:扶蒼山,一次相遇“天地秘語,山川眼神”的奇幻之旅

儘管烈日當空,酷暑難耐,但是也沒有抵擋心中拜謁名山大川的迫切向往。沿著村後的小路,隨著大山逶迤龐大的山體盤旋而上。一路走一路看,梯田、荊棘林、竹林、山坡草原、連綿不絕的山脊,間或聽到山澗裡的山泉水汩汩流淌聲。遠離塵囂的大山,藍天、白雲純淨無瑕,山風徐來,拂去了汗流浹背的攀登勞累。沿途走著,村裡的大娘不時向我們介紹路上的風景。半山腰處,一塊巨石猶如白兔,正欲向山上而去,活靈活現。

舉目四望,一叢叢一簇簇的山花開得熱烈燦爛,似一片片彩雲給扶蒼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山下縹緲處的層層梯田,在山陰處隨著光影的變化而美輪美奐。花香四溢、鳥鳴山澗、潺潺流水、茅草崴嵬……我的心情為之一暢,一路上美景相伴,雖苦猶甘,累並快樂著。路,彎來彎去。如果直起來,所有大大小小的腳印,都會滾下山腳。把握好彎來彎去的弧度,定好點,就聞雞聲雲外,就有竹音瀉幽。不遠處,傳來水的聲音。這聲音似乎緩解了腳步的匆忙,慢下來,拍下水聲圈養的風景。此間,鳥語也密起來,這些歡快的自由體,上升,下降,引領山的幽謐。真想偷偷抓一把,藏在心間秘密供養。

沿著山脊行走,我們且行且望,只見扶蒼山像一堵黛色的巨牆,橫臥天穹之下。山體由花崗石構成,四周陡峭,山頂平闊,遠遠望去,好像一隻巨大的石鼓。站在遠處,我目測山的高度,判斷它最終割壞了多少白雲。

美文:扶蒼山,一次相遇“天地秘語,山川眼神”的奇幻之旅

“江山有盛景,吾輩復登臨”。沿著豐草茂盛、荊棘叢生的崎嶇山路,歷經將近三個小時的艱難跋涉,終於登臨抵達山頂。山頂依託團山石石的造化建有一寺廟,一半山牆,一半是上部凸出的凌空巨石,下部是凹進的石穴,內有有明嘉靖、萬曆時塑像石龕諸記。石壁中的一篇刻記寫道:“乾隆間有女尼偕徒來,擇廟左豎刻修其,驀化田三畝,道光中修其屺刻者,越十五年增蓋石瓦。咸豐八年,七祠如善諸公恢廊祠宇,並增田若干畝供香火。”清浙魯巡撫陳士傑的《重修扶蒼山寺碑記》記載:“俯眺四周,獨此山昂首唳天,而諸峰如子孫環擁老母,山名扶蒼,蓋出於此。”又載“曉升望日如箕大,赤珠浴水而出,上有古寺,舊雲神虎守門,履尾無傷,廟神金身,傳雲一夜飛至,水旱所禱,民事甚謹”。雖然扶蒼寺內斷碑殘碣,雜草叢生,破敗不堪,從有限的歷史資料可以看出,扶蒼山寺至少有600年以上的歷史。唯有巖上“扶蒼山”三個雄渾大字昂首天外,依稀可辨。

扶蒼山寺又稱團山石庵。傳說遠古時期,扶蒼山與東面的白阜嶺是兩隻巨大的神虎。白阜比扶蒼高大凶猛,常常恃強凌弱欺負扶蒼,挑起爭鬥,每鬥一次,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暴雨成災,殃及百姓。有位仙人路過見此情景,隨手用長竿煙筒把白阜頭上的帽子挑下來,戴在扶蒼頭上。從此,扶蒼比白阜高出十丈,白阜再也不敢尋釁挑戰了,百姓方得安居樂業。後來,人們把這頂帽子叫“團山石”。

美文:扶蒼山,一次相遇“天地秘語,山川眼神”的奇幻之旅

步入寺中,眼中盡是斷壁殘垣的蒼涼,不知此寺建於何時,只見寺內殘缺的碑碣甚多,有明代嘉靖年間重塑金身香爐的銘刻,有明代以後歷代擴建修復的碑記。寺廟坐西向東,其神龕含在石獅的口中,頂部如穹廬,令人驚歎的是整個寺廟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全部用精緻的長方形石塊砌成,頂部覆以大小一致的雕花石瓦。神龕左右有僧房十餘間,錯雜勾連曲徑相通。石牆外懸崖深谷,壁立千仞,讓人心驚肉跳。無法想象在那個沒有現代化設施的年代,僅憑肩挑手提就能築就這麼精美的建築,真可謂是懸崖上的文明與壯觀。據悉,此寺曾經香火鼎盛,前來燒香拜佛的信徒絡繹不絕。迄今,仍有許多佛門信士,常來荒墟懸幡祭祀,乞福求祥。

團山石像一頭巨獅,頭頂青天,佔地百丈,蹲在山頂,有扶撐蒼天之偉氣。我們小心翼翼地圍著團山石移動,四面是懸崖峭壁,低頭一看嚇得我膽顫心驚,趕緊閉上眼深呼吸。此時,從西面來的勁風吹著雲霧繚繞著山頭,我們猶如置身蓬萊仙境,不禁想起蘇軾的感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蕩胸生層雲。站在最高點,虔誠接受這些攜帶著遠古基因的嵐靄,洗浴。心中的雜音遠去,打開心門,讓這些古老的石頭,走進走出,心就開闊了。那蒼老的廟宇,是最接近神靈的地方。每一塊倒塌的石頭,似乎不再醒來。可是,在石頭的內部,我聽到洪荒的秘音,日日迎接朝陽,送走夕照,佈施祥和與寧靜。幾千年,它真的寂寂而獨立;幾千年,它真的淡淡而不爭。

我們坐在獅頭上休息,俯看山下的世界,發現山的兩側是截然不同的氣象。西面的華泉鄉處在陰雲籠罩之下,一片灰暗;東面的光明鄉陽光照耀,溫暖寧靜如世外桃源。難怪臨上山時大娘說,等你爬上了山頂就會知道這兒為什麼叫光明鄉了。

近觀山頭,山上的萬象巖是一個石的博物館,有石犬、石虎、石牛、石兔等,山頂有 “團山石、石鼓、仙人遊山、孝子辭行”等景點,民間稱為“扶蒼四絕”,為湘南奇觀。還有很多人物世相的造型,似人似物,似禽似獸,似立似臥,似動似靜,造型各異,栩栩如生,可以任你想象的翅膀縱橫馳騁。西北面不遠,有一巨石如鼓,面平如削,屹立於懸崖邊沿,人稱石鼓,也是“蒼山鼓”又一說的來歷。身臨其境真正讓人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們朝寺北側的四座羅漢塔走去。羅漢塔凌立在絕壁之上,前排一座,後排三座。四座石塔,如同四把寶劍,亮向蒼穹。前面那座塔,底下一圓柱形石頭撐起上面兩塊巨石,上粗下細,像極了原子彈爆炸時升起的蘑菇雲。它們看上去搖搖欲墜,彷彿一陣風就能把它們吹下山去,可它們屹立在懸崖的邊沿,巋然不動,不知經歷了幾世幾劫,奇哉!妙哉!

美文:扶蒼山,一次相遇“天地秘語,山川眼神”的奇幻之旅

我們流連在這高山之巔,百里河山在眼底展開一幅長長的畫卷:只見萬山重重疊疊蜷伏在蒼山腳下,逶迤連綿似貴婦拖著的長裙隨意舒展,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庫如明鏡點綴其間;鄉村田野河流盡收眼底,遠遠近近的村落演繹著人類成長的歷史;各類鳥兒的鳴叫與山下傳來的雞聲狗吠奏響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交響曲。山花浪漫,蒼山如畫,江山如此多嬌!

我站在女媧剩遺的石頭之上,順便摸了摸上空,依舊天衣無縫,便揮舞著心中的彩旗,萬山遠遠的矮去,陪伴散落的村莊。古老的神話,在霧中也能清晰辨認不變的五彩,安祥地映襯著舞動的姿勢。登扶蒼山,感受 “天地秘語,山川眼神”,給人以美好的遐想,無窮的啟迪,可謂“不登扶蒼,枉到桂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