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蔘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4月20日(農曆三月十六)上午8:00,在通化縣蝲蛄河畔響起陣陣鑼鼓聲,老把頭祭祀活動拉開了“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的大幕。孫良後人孫全勝、孫高健、孫仲浩、孫高偉等,中國著名民俗學專家、吉林省民協主席曹保明,以及省內外人參企業和當地群眾等近萬人參加了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今年老把頭節祭祀活動沿襲傳統(老)把頭節祭拜儀式風格,現場舉辦了敬獻花籃、孫良後代為先祖澆水填土掃墓、敬獻供品、恭讀老把頭祭文、朗誦詩歌等儀式。據《通化縣誌》記載:每到把頭生日這天,長白山區家家戶戶祭拜老把頭,祈求一年的五穀豐登。目前,三月十六“山神老把頭節”已經成為通化極為珍貴的人參文化財富和民俗文化符號。通化市人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通化師範學院教授張雯虹表示:要加大人參文化研究力度,積極把“長白山神老把頭節”申報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把通化“老把頭節”這一文化品牌做大做強。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據介紹,本次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祭拜活動、長白山老把頭文化學術研討會、人參文旅產品展銷、鴨綠江流域旅遊聯盟城市交流等內容,旨在進一步弘揚長白山人參文化、加快人參與文化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宣傳推介“康養通化”城市品牌。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長白山老把頭文化學術研討會圍繞老把頭精神內涵、長白山老把頭文化風俗、老把頭文化研究考證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中國著名民俗學專家、吉林省民協主席曹保明在論壇上主旨發言。曹保明表示,山神老把頭節是長白山區重要的民俗傳統節日,具有重要的區域典型性和文化代表性。經過多年來的研究考證,老把頭墓坐落在通化縣境內的蝲蛄河畔,每年在這裡舉辦山神老把頭節,對於弘揚老把頭孫良忠厚守信、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在人參文旅產品展銷現場看到,產品展臺前,人參系列產品,人參切片、人參養生酒、人參養生茶、人參膠囊等人參保健品,人參糖、人參宴等人參食品,人參文化創意產品等商品琳琅滿目,打破了傳統觀念中人參只是名貴中藥的思維定式。多樣化的開發,正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市舉行“山神聖地 人參之鄉 康養通化” 三月十六老把頭節系列活動

通化是馳名中外的“中國人參之鄉”,通化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人參產業發展,目前已形成了集科研、生產、加工、商貿、旅遊和文化“六位一體”的人參產業發展格局。通化市共擁有33個人參主產鄉,從事人參種植的亦高達15000戶,相繼創建了集安市、通化縣、輝南縣、柳河縣四個“長白山人參”地理標誌主產縣(市)。康美新開河人參產業園2012年新廠入住以來實現產值12.47億元,銷售收入18.07億元;總投資20億元、佔地810畝的快大人參產業園目前已輻射遼吉兩省人參集聚區,已完成投資8億元,正在向中國最大的人參集散地和網上貿易平臺目標邁進。

農田栽參複式參棚的設計與應用研究等項目開創了我國人參栽培新型棚式的先河,以人參為原料自主研發生產的心悅膠囊獲批國家二類新藥,人參降糖膠囊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人參單體Re列入國家星火計劃。新開河紅參等系列產品年產值已達2億元;益盛藥業的生脈注射液、振源膠囊、心悅膠囊等3個創新人參單品的年累計銷售額已超6億元。實現人參產業與網絡、旅遊、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組建大型電子交易平臺,開闢了七條人參精品旅遊線路,讓遊客聽關東故事,品人參美食,感受放山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