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為“扶弟魔”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為“扶弟魔”


在姐弟家庭中,如何教育端平?

文 / 涼爽

想問問還沒結婚的朋友,以後準備生幾胎?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考慮生二胎,甚至三胎。特別是有了一個大女兒的家庭。

生多一個兒子湊成“好”字,看似是為了家庭和諧,可能有些家長不是這樣想的。如果家長在教育女兒時,一直強調要對小弟弟好、你弟弟以後就靠你了。嚴重的道德綁架過後,最可怕的結果是——將女兒變成“扶弟魔”。

拜託,姐姐又不是媽媽,沒有任何一條法律有規定姐姐必須給錢和撫養弟弟。

有些家長可能不是這麼想的。他們就覺得自己對兒子女兒的教育一直很平衡,哥哥弟弟參加的興趣班,姐姐妹妹一個都不少,從不讓女兒吃虧,分配家務活一視同仁,甚至有時候會跟哥哥和弟弟說要讓著姐姐和妹妹。女兒們以為父母也很愛自己,直到她們發現,長大後自己根本就沒有和哥哥弟弟同等的財產繼承權。

很多父母,也認為自己很愛女兒,不過從來沒有把女兒當成繼承人。父母的錢愛給誰給誰,反正不給女兒,女兒不能搶。

因為中國的傳統就是這樣: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父母的遺產永遠只屬於兒子。但是父母一有什麼出錢出力的事情,絕對會想到女兒。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為“扶弟魔”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為“扶弟魔”


重男輕女、被迫成為“扶弟魔”是什麼體驗?

“扶弟魔”專指那些出身於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成年後在經濟上仍被親弟弟和父母無限“吸血”的姐姐。代表人物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相親市場上還流傳出名言——“嫁人不嫁鳳凰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北京衛視節目《老師請回答》裡談到九歲女孩哭訴爺爺偏心的問題。在這個家庭中,爺爺的視線常常會越過孫女,看著孫子笑,而9歲的孫女只能加倍努力地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證明自己。這種來自家庭的“冷暴力”導致孫女的性格內向且不自信。但爺爺卻不承認自己“重男輕女”。他說:“每次買東西都會先問孫女,要什麼都會給她買,但是她每次都說不要。”

爺爺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孫女不敢自信表達需求,同時也對孫子產生了一個影響,孫子的個性比較自我、跋扈,而孫女比較壓抑內向,最嚴重可能是連孫子都會學著長輩忽視姐姐。

一位嘉賓談到:“一個人這輩子得到最狠的否定就是你沒有價值。重男輕女的“輕”就是代表沒價值,我不是天天打你,罵你,而是忽視你。”

造成第一種結果就是孩子

低自尊、沒有價值、不配更好的東西。將來隨隨便便找個對她好的男人就行了,她都覺得感恩。因為小時候家裡沒有給過的溫暖,在他身上全都有,所以她很容易會被騙走。

第二種情況,她會變得非常強。想要證明自己,《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就是例子。為什麼孩子那麼懂事、成績那麼好,這背後是自卑與委屈。因為孩子認為我只有懂事和成績好,我才能夠被足夠的重視,我才覺得自己是自信的。

“被迫成為了“扶弟魔”的我既不想結婚也不想生孩子。因為從沒見過幸福的婚姻,從不認為自己能夠幸運到找到愛我的人,我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做父母。”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為“扶弟魔”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為“扶弟魔”


“扶弟魔”心理學

第一種,被原生家庭道德綁架。父母為兒子買車買房,放任兒子去看世界,不為女兒付出太多,強行把女兒留在身邊養老。為了道德、為了孝順、為了血緣關係,不得不成為“扶弟魔”(被動)。通常會發生在經濟條件不怎麼好的家庭。

“家裡經濟不好,弟弟妹妹你不養他們誰養?我們二老賺不了什麼錢,也靠你了”

“養了你二十幾年,現在要回來拿嫁妝?你有沒有良心?嫁妝沒有!彩禮呢,你弟弟還要買婚房呢!”

“這個弟弟你還管不管了?是不是我們教育有問題,這輩子遭天譴了,碰上你這麼個忘恩負義不幫弟弟的女兒!”

……

第二種,自我犧牲心理,姐姐們也覺得自己理應當這個“扶弟魔”來承擔責任、來報答父母,是主動性質的“扶弟魔”。

“我只有一個弟弟,我不幫他誰幫呢?”

這類人往往在原生家庭里長期被忽視,有可能是討好型人格,這就是上文9歲孫女的案例。

因為只有在奉獻自我的過程中,她們才會得到父母丁點的、奢侈的關注和表揚,這些甚至都不能稱之為愛。但卻強化了她們對風險的理解,同時也強化了父母認為女兒的奉獻是應盡的本分而無須感激的。

她們成家之後還會對孃家人有求必應,不顧自己,不顧新家、不顧伴侶,自己的生活會越糟糕。

第三種——過度控制,無邊界感,變成第二位母親。弟弟妹妹的雜事全由姐姐一手包辦,這個弟媳不行!那個妹夫,也不行!這個椅子這樣擺,不行!全家人都聽從著姐姐。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為“扶弟魔”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為“扶弟魔”


在姐弟家庭中,如何教育端平?

無須大讓小

“孔融讓梨”的主角孔融是故事中最小孩子,他只是出於禮貌而選擇最小的梨。所以說,大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讓著小一點的孩子呢?一件事情誰對誰錯並不由年齡決定的。父母首先就要摒棄“我沒有重男輕女”、“大的必須犧牲給小的”的思想。

教導孩子學會尊敬

學會尊敬哥哥姐姐,愛弟弟妹妹,自然而然就不會無條件索取了。

教孩子學會獨立

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家人之間建立清晰的邊界感。

教孩子學會愛與分享

教女孩學會自愛,教男孩學會他愛。

兄弟姐妹之間年齡差距不宜過大

如果年齡差距過大,姐姐十幾歲,弟弟才上幼兒園,很容易會把養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給年長的孩子(一般是姐姐)。

就算無法做到絕對公平,也要儘量讓我們的孩子感覺到父母並沒有過分偏愛誰。

Reference

1、陳光潔, 汪芳芳. 探索與選擇:當下我國“重男輕女”思想芻議[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0):71-73.

2、陳斌斌, 施澤藝. 二胎家庭的父母養育[J]. 心理科學進展, 2017, 25(7):1172-1181.

3、田昊. 二胎家庭中大孩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 文理導航(中旬), 2016(5Z).

盧燕. 關注二胎家庭中“老大”的心理健康[J]. 早期教育:家教版, 2014(6):26-2


—— 今日作者 ——

涼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