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著火,與火燒圓明園何干?

法國的巴黎聖母院著火了,中國的網民興奮了。因為我們上學時的歷史課本就告訴我們圓明園就是英法聯軍進北京時被燒燬的,風水輪流轉,今天輪到他們的聖母院著火了,難道我就高興一下嗎?雖然因為霧霾的原因禁止放炮,但是喝杯扎啤慶祝一下還是可以哦!但是請先等等,巴黎聖母院能和圓明園相比嗎,圓明園的大火是法國人點的,這次的大火是我們自己人點的嗎?

巴黎聖母院著火,與火燒圓明園何干?

巴黎聖母院坐落在法國巴黎中心,雖然佔地面積不足10畝,但歷史卻比法國的歷史還要長。現存的聖母院是從公元1160年重新修建的,歷時近二百年才完成,19世紀中葉又進行了修復,成為這次著火前大家看到的樣子。

很多歷史事件都是在這裡發生的,亨利四世曾在這裡舉行加冕典禮、教皇曾經在這裡給拿破崙加冕,二戰時曾在這裡舉行巴黎解放紀念典禮,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建立者戴高樂將軍的國葬也在這裡進行。所以說,巴黎聖母院不光是巴黎的象徵,還是法國曆史文化的象徵。

第一次瞭解巴黎聖母院還是讀了雨果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知道了道貌岸然的教堂副主教,面容醜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鐘人,當然有這座舉世聞名的教堂。

巴黎聖母院著火,與火燒圓明園何干?

也正是這個大文豪雨果用他的想象誇獎了圓明園: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

同時也是這個雨果大罵了兩個燒燬圓明園的強盜: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如果雨果活到今天看到被燒燬的巴黎聖母院,不知會作何感想,會不會認為是報應呢?

巴黎聖母院著火,與火燒圓明園何干?

但是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其實對巴黎聖母院的焚燬是沒有什麼感覺的,既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傷。我也勸為巴黎聖母院著火叫好的人適可而止。

因為儘管有再多的珍寶,佔地只有不到10畝的巴黎聖母院和佔地3.5平方公里也就是5000多畝圓明園還是沒法比的。更何況英法聯軍焚燬的是三山五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即使半個法國燒了也抵不上我們的損失吧。

據報道巴黎聖母院收藏的珍寶並沒有焚燬,只是其主體屋頂和玫瑰花窗。換句話說,沒有什麼大的損失,中國人更沒有從中得到好處,有什麼好欣喜的呢?

巴黎聖母院著火,與火燒圓明園何干?

魯迅先生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也應該正視那段歷史,我們落後了,我們捱打了,就應該奮起直追,發展自己。比較法蘭西的火不是我們點的,等哪天我們有能力征服法蘭西,征服歐洲,征服世界的時候再欣喜也不遲。

當然到那時候,我們也就不會再想著燒殺搶掠到處點火了,因為到時候我們肯定也學會了西方的偽善,學會了道貌岸然,我們會好好保護像巴黎聖母院這樣的文化聖地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搬到我們家裡來研究研究嗎!

巴黎聖母院著火,與火燒圓明園何干?

最後以《桃花扇•餘韻•離亭宴帶歇拍煞》裡的幾句作為結尾:

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世事無常,興衰不定,世俗的榮華富貴有如雲煙一樣虛幻,昔日強大的法國已經衰落了,昔日任人宰割的中國已經強大了,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