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 江口鄉村振興大踏步

行走在江口縣的鄉村小道上,只見一排排具有地域特色的二層小磚樓掩映在青山綠水間,格外引人注目,真可謂“移步換景皆入畫,山水分明映朝霞。”

然而幾年前,江口農村卻是另一幅畫面。“以前交通是硬傷、產業是重傷、組織建設是內傷,推動村級經濟發展難,村民侷限於傳統農業的種植上,自給自足成為解決溫飽問題的目標。全縣各鄉鎮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非常嚴重。”該縣一位退休老幹部感慨道。

那麼,是什麼讓該縣農村在幾年間實現大變樣?以下是江口給出的答案。

夯基礎破難題

打通鄉村振興“大動脈”

閔孝鎮提紅村紅石組,距集鎮10公里路程,杭瑞高速、甕江高速在此設收費站。便捷的交通加上獨有韻味的土司古城,盤活了當地旅遊業,帶動了農特產品的外銷。“交通條件好了,每年到長假我們這裡熱鬧得很,要是家裡面有點土特產什麼的,那是值錢得很。”村民張老素說。

近年來,江口縣委、縣政府以脫貧攻堅為統纜,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交通項目作為“開山斧”,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67.79億元用於大交通建設,實施國省道路、縣鄉道路、通村公路、通組公路建設,實現村組路網全覆蓋。目前,該縣實現100%的鄉鎮通三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100%實現了入戶硬化路,路網通達率、通暢率、管養率和村村通客車率均達到100%。

“以往去鎮上趕場‘早背月行,晚伴月回’,交通條件非常不便。現在好了,天塹變通途,硬化路直通農村每家每戶,家家戶戶都買了摩托車,現在上街趕場只要半個小時便到了。”閔孝鎮提紅村雪坪組村民肖方說。

壯產業促發展

下好鄉村振興“關鍵棋”

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江口縣緊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任務,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突出抓好生態茶、冷水魚、獼猴桃3個主導產業和中藥材、蔬菜2個增收項目,不斷完善落實產業扶持政策。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農業產業發展資金20.11億元,發放“精扶貸”1.29億元,政府貼息723.41萬元,惠及2817戶貧困戶。

駱象村位於江口縣怒溪鎮東北部,地勢起伏大,山嶺縱橫,當地人曾自嘲“家有田土幾十畝,依山傍水天地間”。

“種植結構單一,還得靠天吃飯,稍有想法一點的年輕人都搬出去了。”村主任王付銀介紹道,“現在可不同了,自從駐村工作隊來到我們村以後,為我們村謀劃了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之路——種植茶葉。”

駱象村茶產業種植基地按照生態有機茶園標準進行打造,規劃種植面積2.1萬畝,現已建成可採茶園9800畝,建成茶葉加工廠8家,有大眾茶生產線8條、名優茶生產線5條、碾茶生產線4條。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幫扶模式,682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現在茶葉基地建在家門口,又有大公司給我們做後盾,我放心地利用自家土地入了股,平時我和老伴在基地務工,一個月下來有6000多元的工資收入,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駱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付忠權高興地說。

近年來,怒溪鎮駱象村以“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為基本目標,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讓農村改革紅利惠及更多貧困群眾,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強引領優服務

建強鄉村振興“主力軍”

近年來,江口縣緊緊抓住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在優秀村幹部的培養、遴選上下功夫,通過建強配齊村級黨組織帶頭人,由縣鄉兩級黨委選配優秀黨政幹部到村任職,在村兩委班子成員組成上擇優選取村級致富能人、大學生村官擔任村級“要職”。

同時,加快推進“雁歸工程”,把年輕、高學歷、致富能手型黨員吸收進入村級黨組織,積極加大培養力度,不斷增強“領頭雁”帶動力。

“當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答卷人,就是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全國勞動模範、魚良溪村支書楊再煉說。

2016年3月,魚良溪村兩委在楊再煉的帶領下,成立了貧困戶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基地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殘疾戶+”模式,推行“1+3+1”黨員帶富模式,根據殘疾人勞動能力大小強弱和家庭困難度進行安排。目前帶動殘疾人就業22名,其中精準扶貧戶15戶。

現如今的魚良溪村產業遍地開花,種植果蔬2560畝、精品水果1200多畝,發展水產養殖230畝。同時,相繼建成了休閒假日酒店、休閒垂釣魚塘及黨員幹部實訓基地、果蔬基地等,創新推行了“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先後引進大中型企業18家,為當地困難群眾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

在楊再煉的帶動下,十多名致富能手回鄉辦廠創業,帶動周邊群眾就業422人,2018年全村實現人均收入10587元,魚良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如今的江口正迎著經濟發展的“浪潮”乘風而上,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謝佳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