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隨著冷戰的爆發以及美國先於蘇聯在1946年春天就發射了從德國運回的導彈,強化國防成為蘇聯的當務之急。1946年4月29日,斯大林親自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報告,要求加速蘇聯導彈武器的發展。同年5月13日,根據蘇聯部長會議第1017-419號決議,即有關噴氣推進武器問題的決議,在部長會議下設噴氣推進技術專門委員會,負責跟蹤噴氣推進武器的科研、設計和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審議並直接向蘇聯部長會議報批噴氣推進武器方面的科研和應用方面的工作計劃與發展規劃,以及按季度確定並審核噴氣推進武器研究方面的經費及設備材料方面的預算需求;與有關部長和部門領導共同決定採取及時應對措施,以確保按時完成上述任務。5月16日,裝備部的第88研究所成為蘇聯國內在新歷史時期建造導彈武器的第一個重點機構。該研究所最初的研製工作包括:

-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包括採用低沸點在地面及地下發射井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

-採用高沸點燃料的戰役戰術導彈;

-採用高沸點燃料的海基彈道導彈;

-採用固體燃料的陸基發射井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

-運載火箭及航天設備

1948年10月16日,P-1導彈成功進行了發射,這也引起了海軍專家的注意,他們產生了將彈道導彈裝備在軍艦和潛艇上的想法。海軍上將弗拉基米爾斯基(Л.А.Владимирский)積極參加了這一設想的研究。1955年3月他任主管造船的海軍副總司令。1956-1959年任海軍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弗拉基米爾斯基

1947年,第17中央設計局的工程設計,是將彈道導彈佈置在蘇聯海軍水面艦艇上的最早研究之一,設計方案是將16枚P-1導彈佈置在重型巡洋艦上。1949年,第18中央設計局的П-2方案是將3枚P-1彈道導彈和21枚10Х型巡航導彈(長8米,翼展2.75米,重3-3.5噸)佈置在潛艇上。該設計方案是將潛艇設計成由7個堅固耐壓倉模塊和1個共用輕型外殼組成的複雜結構體。彈道導彈佈置在潛艇非水密部分的垂直堅固耐壓模塊中。這個發射臺可以保持7-10秒內穩定(直到導彈主發動機達到額定工作狀態),這樣可以避免艦艇搖動的影響。做為氧化劑的液氧在發射前被加註進導彈中;其他一些成分,如乙醇和過氧化氫則儲存在導彈燃料箱裡。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發射裝置上的10XH巡航導彈

10Х型和10ХН型“燕子”(Ласточка)巡航導彈則在完全加滿燃料的狀態下儲存,佈置在潛艇輕型外殼(非水密外殼)中的三個水平堅固耐壓模塊中,只是彈翼被斷開連接。不過由於潛艇結構過於複雜,而且要佈置兩種類型的導彈武器,以及導彈發射平臺的穩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一項目最終被終止。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П-2導彈潛艇設計方案

1951-1953年,對水面艦艇的潛艇上佈置的各類導彈進行了進一步研究,比如P-1導彈(1950年11月裝備蘇軍,發射質量約13噸)、P-2導彈(1951年11月裝備蘇軍,發射質量約20噸)、P-101導彈(未列入裝備,發射質量約4噸)以及其他一些巡航導彈。蘇聯海軍艦隊和作戰部負責提供初始數據。根據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造船工業部部長В.А.馬雷舍夫1950年12月11日的命令,參加研究該領域工作的有第45中央研究所(如今的以А.Н.克雷洛夫院士命名的中央研究所),第17、18、53和第57中央設計局。當時還設想將導彈佈置在一系列驅逐艦和輕型巡洋艦以及611型潛艇。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1951年測試中的P-101導彈

在611型潛艇最初方案中,曾設想佈置1枚P-1導彈,導彈存放在甲板護欄外一個水平密封容器中運輸。燃料單元儲存在專門的槽罐中。導彈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加註燃料、準備和檢查設備等,需要用時3個小時。導彈從設置在潛艇尾部的發射臺上實施發射;再次研究了科夫發射臺橫搖和縱搖的穩定方案。當時一個最大技術問題是如何獲取、儲存和加註P-1和P-2導彈上所用的液氧。

根據第二種方案,在611型潛艇上佈置兩枚P-101導彈和1座發射裝置。這型導彈研製工作最早是由第88研究所特種設計局4處(總設計師Е.В.Синельщиков西尼裡希科夫)開始進行的,是在使用硝酸燃料火箭發動機的德國“瀑布”地空導彈基礎上進行研究。1949-1950年,在陸地上進行了P-101導彈的試射。而海上發射的P-101導彈不僅可以攻擊海上目標,還可以攻擊空中目標。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AB611型潛艇導彈艙室結構

研製海基彈道導彈系統,需要解決艦艇武器所特有的一系列複雜問題,包括:保證從運動和任意搖擺的潛艇上發射導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載艇不能進行大地測量情況下仍能進行高精度發射;準備和提供射擊所需的初始數據;研製在高溫度、振動和衝擊載荷條件下使用的艇上儀器和導彈維護及戰鬥使用系統。

從艦上佈置角度來看,完全加註好燃料的P-101導彈比P-1和P-2導彈具有無可爭辯的優勢,後兩者使用的是儲存在艦載容器裡的液氧。此外,P-101導彈無論是外形尺寸還是重量都比較小。為了在611型潛艇上存放導彈,必須設置能容納兩個取下燃氣舵的導彈水密耐壓彈庫。當然,液體燃料單元-氧化劑和燃燒劑是有毒的,因此不允許燃料箱解除密封,不允許有毒氣體進入潛艇艙室,而且還要研製導彈狀態監視和事故情況告警的專門系統,一旦發生故障應迅速消除其後果。按照設計方案,導彈從穩定的發射臺上以垂直狀態發射。導彈藉助拖車由導彈庫送到發射臺,潛艇應處於浮出水面的狀態。1951年8月17日,由於防空導彈研究移交給航空工業部,第88研究所關於該型導彈研究工作被迫停止。9月,相關人員、圖紙和設備等都移交給ОКБ-301拉沃契金設計局。當然,該型導彈研究的一些成果用在了P-11導彈的研製上。

當然,美國也在50年代初進行了類似的研究工作,都沒有取得進一步進展。之後,1956年美國開始實施“北極星”計劃,主要是對混和固體燃料研究的早期成果進行應用,以及研究在和潛艇上佈置導彈。1960年,美國攜帶16枚“北極星”A1導彈的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列入裝備。而蘇聯當時在研究固體燃料方面一直沒有顯著成果,直到1968年採用固體燃料的PT-2導彈列入裝備。另一方面,蘇聯在研發多種用途的硝酸液體燃料發動機方面倒是初見成效。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成果,才最終得以製造出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和地空導彈。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P-101與P-11導彈外形比較

1950年12月開始,第88研究所開始進行高沸點燃料彈道導彈的研製工作(H-2課題)。經過一系列試驗飛行和35次發射後,1955年7月13日P-11導彈列入裝備。它的海基型P-11ФМ在1955年9月16日首次從潛艇實施了發射。對導彈的進一步研究,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批量生產,由科羅廖夫移交給了他的學生馬克耶夫(В.П.Макеев,1955年3月11日被任命為第385特種設計局總設計師。該設計局1947年成立,位於車里雅賓斯克州茲拉託烏斯特市)。

由於該型導彈外形小、起飛質量輕,可以長期存放,加註的是硝酸(氧化劑)和煤油(主要燃燒劑)以及發射用燃料(二甲苯胺和三乙胺混合物),因而可以在多種機動和作戰狀態下使用。例如,可以從輪式和履帶式運輸車上發射,可以利用列車車廂發射,還可以從潛艇和水面艦艇發射。這些方案被第1特種設計局在P-11M導彈和海基P-11ФМ導彈研製中得以實現。前者是一種裝有核彈頭的陸基機動導彈在1958年列入裝備,後者用於裝備經改進後的611型潛艇。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1955年卡普斯京亞爾靶場CM-49發射平臺發射Р-11ФМ導彈

1955年9月16日,世界上首次從潛艇實施了制導式彈道導彈的發射。這就意味著彈道導彈可以打擊洲際目標,即可由潛艇運載導彈接近目標,使目標進入導彈射程以內。這樣,這種戰役戰術導彈就演變成戰略武器。1959年2月導彈列入裝備,被佈置在5艘AB611型潛艇上(北方艦隊4艘、太平洋艦隊1艘)。

烏拉爾海基導彈研製團隊核心機構有:第385特種設計局,即如今的以В.П.馬克耶夫院士命名的國家導彈中心(位於茲拉託烏斯特市和米阿斯市);第592研究所,即如今的以Н.А.謝米哈托夫院士命名的自動化設備科研生產聯合公司(位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即如今的葉卡捷林堡);第1011研究所,即如今的以Е.И.扎巴巴欣院士命名的全俄工程物理學研究所(位於斯涅任斯克市),之後,又增加了如下機構:第2特種設計局,即現在的以А.М.伊薩耶夫命名的化工設備設計局(位於加里寧格勒市,現在的科羅廖夫市),是發動機研發單位;國家聯盟設計局,之後是運輸機械設計局(位於莫斯科市)是地面設備及裝填設備研發單位;造船工業部的莫斯科第1研究所,即後來的“瑪瑙”科研生產聯合公司,現在是瑪瑙-海洋信息系統聯合公司,是導彈發射系統的艦載數字計算機系統研發單位。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1955年9月16日Б-67潛艇在白海發射Р-11ФМ導彈

鏈接-相關人員介紹

馬克耶夫全名維克托-彼得羅維奇-馬克耶夫(Виктор-Петрович-Макеев),1924年10月25日出生,1939年在莫斯科飛機制造廠工作,1947年其在第88研究所第1特種設計局工作,是P-11導彈骨幹設計師。1955年開始擔任第385特種設計局總設計師,1963年任局長和總設計師。1977年起任機械製造設計局局長和總設計師。該設計局研製了蘇俄海軍一系列潛射彈道導彈,他本人是蘇聯海基導彈製造領域的奠基人。1985年10月25日去世。先後2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榮獲列寧獎金(1959年)和3次蘇聯國家獎金(1968、1978和1983年),先後獲得5枚列寧勳章、1枚十月革命勳章等。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馬克耶夫

謝米哈托夫全名尼古拉-亞歷山德洛維奇-謝米哈托夫(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емихатов)1918年12月10日出生,1942年畢業於莫斯科動力學院,之後自願參軍入伍。1946年退伍後在皮柳金領導的第885研究所工作。1953年任第626特種設計局總工程師和總設計師。該設計局參與了第一枚海基導彈P-11ФМ彈上控制系統的研製工作。此後先後研製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海基導彈控制系統以及戰術導彈P-17的控制系統。1990年成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92年卸去總設計師職務改任顧問,2002年4月12日去世。先後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1961年),榮獲列寧獎金(1959年)和2次蘇聯國家獎金(1968和1978年),先後獲得4枚列寧勳章、2枚一級衛國戰爭勳章、1枚二級衛國戰爭勳章、1枚紅星勳章、1枚“榮譽符號”勳章等。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謝米哈托夫

伊薩耶夫全名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伊薩耶夫(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Исаев)1908年10月11日(10月24日)出生,1931年畢業於莫斯科礦業學院,1934年10月進入第22飛機制造廠任設計師,參與研製了安裝液體火箭發動機的БИ殲擊機。1947年8月,航天工業部第1研究所下設成立了獨立的伊薩耶夫設計局,該設計局1948年5月併入國防工業部第88研究所,經過改組後成為第88研究所第2特種設計局。1958年12月,還設計局成為獨立部門,由伊薩耶夫任局長和總設計師。該設計局研製了一系列陸基彈道導彈、防空導彈、巡航導彈、海基彈道導彈、反艦導彈所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他本人1959年成為科學技術博士,1971年6月25日去世。獲得過“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1956年),榮獲斯大林獎金(1948年)、列寧獎金(1958年)和蘇聯國家獎金(1968年),先後獲得4枚列寧勳章、1枚十月革命勳章等。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伊薩耶夫

伊薩寧全名尼古拉-尼基季奇-伊薩寧(Николай –Никитич-Исанин),1904年4月22日(5月5日)出生,1930年畢業於列寧格勒電子技術學院,1935年開始在第17特種設計局工作,從工程師一直做到“恰巴耶夫”級輕型巡洋艦副總設計師。1950年2月1日-1963年12月18日任第16中央設計局總設計師,先後研製82型重巡洋艦、AB611型、629型潛艇等。1963年12月18日-1974年4月5日任第143特種設計局局長(該設計局1974年與第16中央設計局合併),領導該局研製了661型核潛艇。1970年成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72年成為克雷洛夫院士命名的科技協會榮譽會員,1977-1987年成為主席,1988年為榮譽主席,1990年3月1日去世。先後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1963年和1974年),榮獲斯大林獎金(1942年)和列寧獎金(1959年),先後榮獲2枚列寧勳章、1枚十月革命勳章、2枚勞動紅旗勳章等。

出水蛟龍先驅者-蘇聯第一枚海基導彈的故事1

伊薩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