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預算員最常漏算的項目有哪些,為什麼?

黃燕翔老師

33年工作經驗、一級建造師

負責的項目曾榮獲國家金獎“魯班獎”

朋友電話求助:他的工程主體結構完成了1/2,預算做好了,但預算價與人家說的單方造價有差異,他自己也感覺小了點兒,希望我能幫他看看,提提意見把把關。

經情況瞭解和實地勘察後,開始靜心研究預算書。模板、砼、鋼筋、砌體、抹灰等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均在可控範圍內,可以肯定預算員沒有少算。

再行深入,毛病漸顯,越看越多,最後甚至感覺到了有點吃驚的程度。許多細節均未計算,如果是決算的話,用損失慘重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鑑於篇幅的原因,在此只敘述一個小部分一一一地下室地面工程。

地下室車庫結構為梁式滿堂基礎,樑上翻800高。建築工程做法:

1、500厚素土墊層

2、300厚2:8灰土墊層

3、100厚C15混凝土墊層

4、C15細石混凝土找坡,水溝方向坡度2%

5、20厚水泥砂漿面層

6、集水坑、排水溝做法見圖集。

預算員套用的子目:

一般預算員最常漏算的項目有哪些,為什麼?

這樣的預算書在一般人看來似乎並無問題,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

一般預算員最常漏算的項目有哪些,為什麼?

漏算土方項目

未追究回填的土方來源。實際情況:回填的土從工程東北角300多米處用挖掘機裝車,運至樓房一角,加工好後用雙輪車運至作業面。漏算:

1、挖回填土;

2、運回填土;

3、雙輪車運土(計算規則中,墊層的運距是5米內,而土方只在工程的一側,遠超5米的距離),此項漏算20多萬元;

4、未理解素土墊層與回填土的概念,把室內的素土墊層計算成回填土,基價相差8.49元/m³,如加上取費,則少算10元/ m³以上(素土墊層基價由人工費與機械費組成,而人工費與機械費是取費基數),此項漏算7萬多元。

一般預算員最常漏算的項目有哪些,為什麼?

漏算集水坑、排水溝、墊層模板

1、整個地下室面積龐大,墊層不可能一次性澆築完成,而分段澆築就需支模板;

2、澆築墊層時室內的集水坑、排水溝等也要支模,應根據批准的施工方案計算。

一般預算員最常漏算的項目有哪些,為什麼?

漏算地面伸縮縫

採用的圖集總說明中要求設置伸縮縫,預算員在圖紙上未見明確說明,於是全部漏算。

交底後繼續漏算工程量,因不知道沿牆、柱四周也要設置,同時將圖集說明中的每5—6米設置一道,簡單地理解為用長度除以間距,得出工程量,不懂得伸縮縫的設置是有規則的(如:與柱和柱、牆之間的間距有關),此項漏算8萬多元。

一般預算員最常漏算的項目有哪些,為什麼?

細節漏項

1、不懂得施工程序,不知道地面的隔牆基礎、排水溝、集水坑是在地面土墊層(俗稱 “回填土”)結束後開始開挖土施工的。同時,排水溝、集水坑結束後多餘的土方還需拉到地下室外面。

2、不懂得施工工藝,漏算墊層、找平層混凝土的泵送。

3、不注重細節,漏算排水溝、集水坑四周的預埋角鋼邊框及預埋角鋼、地溝鋼蓋板的油漆,地溝、集水坑內找坡、抹灰……每項的費用雖不多,但累計也有數萬元。與漏算的墊層模板性質相同,均屬細節漏項。

八千平方米不到的一個地下室地面,遺漏15個子目項【見《地面定額子目使用交底》表】,合計漏算少算37萬多元,摺合>45元/㎡,損失不可謂小。

一般預算員最常漏算的項目有哪些,為什麼?

究其原因一,預算員缺少工地實踐,脫離現場施工實際。不懂施工流程、工藝,就不知道對工序做法進行分解,不會分解就不會組價,望文生義地應用定額,閉門造車,漏算少算就不奇怪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經營思路有問題,對預算員的重要性不重視,或只掛在口頭上。選擇人員的時候在工資上討價還價,有人就行,不是以質為重。尤其是那些按實決算的工程,一個預算的好差,極其重要。一份完整的預(決)算,牽涉到合同、圖紙、組織設計、方案、洽商、會議紀要、變更、簽證等等,是個系統工程,缺一不可,常聽到的話就是:“這個由預算員去算”,卻不知道預算員如何才能算得到。

用經濟頭腦指導施工生產,是個較大的管理課題,需要我們的老闆們用心地去做,需要我們的預算員們用心去思考。

你還知道哪些預算員經常漏算的項目?

一般預算員最常漏算的項目有哪些,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