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点击上方“财经宋建文”关注,随时接收最新策略。观点有用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朋友参考。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互联网时代,创造出了很多新职业,给很多人送上了饭碗,而人工智能时代,可能会夺走很多人的饭碗。机器人送快递,机器人搬货,机器人做手术,很多职工似乎都可以被机器人代替。很多人也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的饭碗是不是都会被机器人抢了?

时代的巨轮,永远在推着我们发展和进步。

不可否认的,在未来,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当机器人学会了深度学习之后,具有比当前人类更为完善的运作流程,但毕竟机器人还是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暂时很难达到失控的阶段,更多意义上来说,机器人应该是作为人类的辅助或者朋友,帮助人类提升社会生产的效率,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

我个人觉得从几个方面辨证的来看待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结果: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让更多的人类解放出来,从事更适合人类的工作。

人之所以主宰地球,在于人类几亿年以来出现的一丁点细微的基因突变,使得人类的大脑出现了数百亿或数千亿的神经元,学会了思考,具有一很多主观的人类情感,这与宠物狗、猫显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感知。

而如果大量的人类从事的都是最低调的机械式的重复的工作,其实是在浪费人类的高级动物技术,把部份人类再次放到了低等动物的行列中去,利用他们的手或者脚,来简单的一复一日的重复着没有任何思考性的体力劳动,将会使得大量的人在大量的时间内丧失掉思考的权利和天赋。

当机器人可以代替掉大量低端的工作之后,人类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技能,发掘出现多适合人类的工作来,对整个人类的进化来说是一种推动。当然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会说,你说得轻巧,如果大量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工作被替代,这些人没有工作了,就没有钱,再去谈学习更是屁话。这里面存在一个悖论,就如同工业时代蒸气机的发明,收割机的发明会使大量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人失业一样,但历史证明了,社会系统会与自己的方式运转来协调到任何一次技术革新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人工智能会创造更多的需求,从而产生产工作

人工智能也并非简单的机器人替代,而是一整套智能化的科技进步,由大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和算法来实现更快速的结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会造就出更多的人类需求,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而这一系列新的需求,自然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新岗位,从而让因机器替代而失去工作的人再就业。

比如某个食品连锁店,通过大数据,精准的分析顾客的偏好和需求,个性化的为客户提供让其满意的食物,将会使得客户对该连锁店的食品需求提升,扩大其市场份额。而食品店为了满足需求的增加,就需要扩大经营,从而聘用更多厨师人外卖配送人员,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当然这里会有人质疑,如果以后外卖也用机器人呢?那是新一个级别的替代,时代必然会走一步看一步)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机器替代人类工作,能有效的提升社会生产效率

如果我们大多数人,几百上千人,都挤在一个工厂里每天做着组装的机械式工作,其实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但是企业为了维持运转,还是需要雇佣几百上千人挤在这里做拼装。

这里有一个问题,人类是高级动物,有主观体验。无数人拥在一起,会很压抑,会很痛苦,类似的比如富士康一类的工作,按件计价,神经紧绷,工作压力大,更甚者还有员工自杀的事情发生。但是机器代替人类,机器是没有感情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压力,只要你为其设定好程序,提供持续的电源,它就会一直为你工作,也不必背负有血汗工厂、压榨底层人类的道德罪名。

人类要休息,要吃饭,要上厕所,这些都需要时间,甚至人类员工会因为家庭、伴侣的感情不合从而影响工作状态,造成工作失误,还有员工流失问题,老员工走了,新员工进来又需要学习、熟练的过程。而机器都不存在这些问题,而机器人则只是初期可能较高的投入成本,后期对比以上所说的时间、状态、流动等因素后,成本是远远低于人类员工的。

这一方面可以提升社会生产的总效率,同时也能尽最大可能的提高企业的利率,所以不管我们情不情愿,未来都必然是这样的趋势,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虽然机器替代人类,但反而会提高员工收入

在前一条我所说的机器必然代替员工,那么其实运营成本是低于全员工成本的,假设原来车站挤满员工,每个员工3000元的月工资,那么使用机器替代后,有可能摊销掉折旧后,每个机器人的月工资不到1000元,可以节约下2000元的工资支出。

但是完全机器人是很难实现的,正如本文开篇我所说的,机器人更多的是帮助人类,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人类来间接参与的,这样的话企业就可以把原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训练来操纵机器人协同工作,并且可以把原来3000元的工资提升到6000元,虽然工资翻倍了,但因为需要的人员减少,对企业来说,成本依然是大幅减少的。

这样的话,社会效率提升,企业利润提高,而员工的收入同样也会提高。这里由科技驱动带来的是一个多方面共赢的结果。(这里又会产生一个新疑问,有人会认为我所说的员工收入翻倍了,那是因为员工减少了,那失去工作的呢?这就回到了我在前面第1 点和第2点所说到的,社会系统会以其他方式为其提供更合适的工作岗位,最终整体人类员工收入都会得到提高)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结论:机器人代替人类,是一个循序渐进及自我协调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恐怖。

而且,就目前来看,在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阶段内,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将会促进社会效率整体的提升,再最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巴尔的摩的马林钢铁厂是自动化驱动创新的典型案例。在中国制造商的竞争下,马林钢铁厂的核心产品价格下跌,迫使该公司转向。马林钢铁厂购买了机器人线材成型机,并开始专注于为波音和通用汽车等公司生产高质量的精密产品。此外,它还雇佣了更多的人,提高了工人工资,并吸引了更多不同背景的工人。

	马林钢铁厂首席执行官、所有者德鲁·格林布拉特(DrewGreenblatt)表示,自动化不仅为公司发展提供了生命线,同时也为其员工带来好处。他说:“突然间,工人们的生产力大幅提高,这是因为我们给了他们工具,即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感谢这些机器人,如果没有它们,这些人就会失业。”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抢了?

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