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技術趨勢分析:量子計算(中)

這是《 》的續篇。

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

德布羅意波粒二象性的提出,給經典物理來了一個極具顛覆式的衝擊,經典物理認為,物質的屬性及狀態都是確定的,要麼是A,要麼是B,而德布羅意的波粒二象性,卻說物質即是A也是B。

在波粒二象性理論提出之後3年,也就是在1927年,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這個理論是說,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

不確定性原理最初叫測不準原理,說的是當物體小到一定程度,我們是無法同時測出它的位置和速度的。

未來技術趨勢分析:量子計算(中)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要理解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還是得從對宏觀世界物體的觀察開始說起。

平常如果我們要觀察一個物體的位置或者說速度,我們首先必須要看見它。

而看見一個物體,是因為有大量光子打到了該物體上,然後有部分光子反射並飛入你的眼睛裡,你的視覺神經感受到了這些光子,你的大腦通過對這些光子的入射方向,速度等,計算出你要看到的物體的大小,位置,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所以,我們平時說看到一個物體,你不是真正的看到它了,看到的是從該物體彈過來的光子。

對物體的觀察,在物理學中,也等價於對物體的測量,這種觀察或者說測量,並非說你直接觀察或測量到了該物體,而是你藉助了其他東西,達到了觀察或測量的目的。

比如我們藉助尺子測量出了桌子的尺寸,但現實世界的物體,我們必須藉助光來進行觀察或測量,如果沒有光,我們什麼也看不見,觀察或測量則無從談起。

在宏觀世界中,由於物體很大,我們觀察或測量一個物體,通過光子打在目標物體上,實際上我們把光子對於目標物體的影響忽略不計了,因為光子實在太小了,打再多的光子到宏觀物體上,也仍然無法把目標物體的位置和速度影響多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但在微觀世界中,比如你要去測量一個電子的位置或速度,你用什麼去測量呢?

除了光子,似乎也沒有其他更合適的東西了,正因為如此,對一個微觀粒子的測量,比如說對電子的測量,我們藉助光子,哪怕拿一個光子,都會嚴重擾動該電子在該時刻所處的狀態(位置和速度),這就好比你為了測量一個足球的位置和速度,拿另外一個足球打到該足球上,你是無法得到他的準確狀態的。

不確定性原理及波粒二象性理論,不同於經典理論的那種“物質狀態是確定的,知道現在就可以預測未來”的哲學觀,它給人一種模稜兩可的感覺,讓人感覺摸不著頭腦。

但薛定諤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薛定諤與量子疊加

不同於海森堡從粒子角度來觀察微觀世界,薛定諤是從波動的角度來觀察微觀世界的。

電子是一種波動,是電子波。電子的能量與動量分別決定了它的物質波頻率與波數。既然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應該會有一種能夠正確描述這種量子特性的波動方程,這個點子給予薛定諤極大的啟示,他因此開始尋找這波動方程。

1926年,薛定諤提出量子力學基本方程,叫波動方程,也叫波函數,薛定諤方程。

未來技術趨勢分析:量子計算(中)

薛定諤及其波函數

波函數是概率波。

既然在微觀狀態下,我們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粒子的狀態,那麼使用概率的形式來描述,更為合適。

比如該粒子在此刻此處出現的概率是50%,在此刻另外一處出現的概率是50%,那麼描述該粒子在此刻的狀態,用波函數表示就是這兩者狀態的疊加,即位置A的50%+位置B的50%。

由於這種波函數的描述方法太過抽象,太過違反直覺,薛定諤還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來進一步闡釋這個理論。

實驗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根據經典物理學,在盒子裡必將發生這兩個結果之一,而外部觀測者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結果。但在量子的世界裡,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

未來技術趨勢分析:量子計算(中)

薛定諤的貓實驗

這個思想實驗,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了。

貓居然可以是生死疊加的?

儘管這一理論太過違反直覺,但它卻是量子計算的核心。

量子比特

量子比特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研究者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在此就不贅述了,我們不妨直接來說說量子比特和普通的比特有何不同,你就能明白什麼是量子比特了。

傳統計算機中,數據存儲是以“比特”(bit)為單位。每個比特在特定時刻只有0或1的一個狀態。而在量子計算中,信息以量子比特的形式存儲,量子比特是0和1的疊加狀態,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1。

疊加狀態,不就是前面薛定諤的貓思想實驗所提到的嗎?

所以說,量子疊加,是量子計算的核心。

由於量子比特具有狀態疊加的能力,它的計算能力就大大提高了,不是一點點,而是指數級的提高。

正是因為量子可以呈現即是0又是1的疊加狀態,讓量子的計算能力遠超傳統計算機,同為十個比特位,普通的計算機一次只能表達一個10位的二進制數,而量子計算機一次可以表達2的10次方(即1024)個二進制數。

其實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ation) 的概念早就由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P. Benioff於80年代初期提出了,但為何經歷了這麼久,量子計算機還是個龐然大物呢?在展會上也僅僅只能進行概念展示呢?

理想很完美,但現實很殘酷。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