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招工越來越難,工地農民工在逐漸“消失”嗎?

鍾舒漫shersher


誰說工地招工難啊?招工很簡單。我現在正在廣東省茂名的大型工地。這裡大老闆手下的小工才男小工160,小工140,這是長期乾的小工,曬太陽,挖泥土,回填,搞基礎,打混凝土累活都幹。人家知道外面的工價是200多,都願意跟他幹,加班多。外面200多是打突擊的價格,做幾天可能沒活幹,休息時間比較多。

重要的是人家還是年底才能結帳,每個月只能拿1500的生活費。還有很多80後,90後,年輕小夥子也在這裡幹,天天曬太陽曬得像條黑泥鰍。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工廠,他們說工廠裡面太不自由,不能帶手機,工地上自由。

對於瓦工砌牆的,工價不漲,難度增加,要求外表好看。總體感覺並沒前幾年行情火爆。工人都感覺建築行業是在走下坡路。

2012年到2014年,建築行業的人都感覺沒有人來學會沒人繼承,現在沒這種感覺了,目前行內人都多了。好多瓦工都沒事做了。


122567831


不會消失,這個是肯定的,工地上招工難那是沒有的事情,我就在工地上幹活,不要看表面,實際上還是有工人的,只是年輕人很少了,大多是年齡大的人,因為工地上都是體力活,先不說工資好不好拿,主要是環境差,累髒,灰塵較大,又是戶外作業,夏天溫度高,冬天風大,生活沒有規律,主要是這些原因,年輕人不願在工地上幹活,至於工錢,拿不到的只是極少數,現在的社會拿不到工錢是不存在的,雖然它不像工廠裡面一個月一發。我們一般年底結清工資,中途遇到急事,也隨時可以拿到錢,好了,年輕人不願幹工地,年紀大了又幹不動了 怎麼辦了,那就等下一批年輕人年齡大的時候再幹,一代接一代的循環,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再加上國家科技發展快,很多工序可以機器操作,減少靠苦力操作,這樣就沒問題了,畢竟搞建築工資還是很誘人的,也比較自由,工價也會一年比一年高


緣來就是你133659487


現在工地招工,是比較困難!農民工的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比較少!等他們老一輩老去的時候,年輕的又接不上,合適的農民工,只會越來越少!但是往往沒有達到消失的地步!


一個工地招一批人來幹活都是通過人際關係介紹的!工地也是一層一層轉包下來的!並不存在找不到人!包泥工的,工頭老闆自己手下有一個班組!包木工的也是,一夥人在做!沒有,說是單幹的!都是一個小集體在工作!

農民工越來越少,指的是以後!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幹工地!工地上的工作環境比較辛苦,他們又覺得很沒面子!他們有自己的理想,不願意在工地上辛苦賣勞力!現在工地上都是7080後為主!等著這批人年紀越來越大,小輩的又不願意幹!是有點青黃不接!但是搞建築幹工地是基礎行業,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都不會說是消失的

以後隨著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不管是工資福利還是養老各方面制度越來越完善的話,還是很多人願意去幹的!因為不可能全部都去做辦公室,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工作!


狂奔的蝸牛不怕累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農民工不會消失,工人少了,難招到農民工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60歲以上的人幾乎不出去打工了,兒女都成家了,在家種種莊稼,和菜園,安享晚年了。六零後的人也逐漸老去,慢慢的也就退出了,只有七零的人還要繼續幹,上有老下有小的,負擔很重,八零後的去工地打工也比較少了,他們年輕的時候,弟妹少,生活條件比七零後的生活好很多了,也沒有吃過多大苦,所以他們是承受不了工地的苦和生活,一般的都選擇去工廠上班,比較輕鬆一點,九零後的去工地打工的就更少了,除非是做技術的活,體力活他們是不幹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十幾年工地工人還是穩定的,等七零後老去,中國正式走向老年化了,八零後和九零後子女都不多,去工地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未來工地招工很難,所以面臨‘’消失‘’,我分析的不具體,歡迎大家留言提出建議!


鄉村朱大哥


這幾年工地農民工師傅數量一直在持續減少,但是不會逐漸"消失",我想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那麼農民工永遠都不會消失,只會向更高級更智能化發展。現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社會福利好,勞工工資待遇高,勞工完全按照勞動合同規定時間勞動和獲得報酬,比現在中國農民工生活幸福多了。

我國改革開放後,進行大面積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受到良好教育老一輩農民丟了田地,都參加中了國基礎建設,一躍變成工人階級,為我國基礎建設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為了生活,甚至現在還有一批人還在施工一線做著最苦最累的工作。

為什麼工地農民工師傅數量越來越少了,因為老一輩農民工都老了,體力不支幹不動了。且工地是禁止60歲以上的農民工的,有些工地甚至把年齡提到50歲。因為年齡大,年輕時候出力多,50來歲腰都開始拱了,反應較慢。施工單位怕年齡大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只願意用年輕人,因為年輕人較機靈。

工地農民工師傅減少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新生代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地,因為工地苦、累、髒。大家都選擇了比較輕鬆工資較低的工廠、製造等行業。當然現在年輕人頭腦靈活,自己喜歡搗鼓搗鼓,做生意、開店、創業等。



改革開放40週年了,中國發生了地覆天翻變化,人民過去吃不飽穿不暖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特別是智能化發展,農民工勞動強度將會越來越低,社會福利,勞動報酬越來越好。比如現在裝配式建築發展,很多構件直接在工廠生產,工人工作環境變好了,很多高強度體力活全部由機器人完成,隨著裝配式建築推進,建築農民工用工數量也會減少,向更高質量發展。


建造師橋水


我在縣城開了一間名煙名酒店,我老婆看店帶孩子。過年過節忙,平時不怎麼忙。我在縣城裡幹外架天工三百多,工地上大多四十多歲左右,年輕人不怎麼上工地,一天九小時不停地幹沒有時間,有時累了歇歇老闆都不高興,找不到人。外架工用工荒,還不讓請假。


志勇神高


網上瞎說,只是年輕人少了,大多數是中年人。我現在就在工地上幹活兒,早上5點半就得起床,中午吃完飯就幹活兒,晚上6點下班。洗澡,洗衣服都不方便,還經常停水。每天累個半死,一般人還真吃不了這個苦。人到中年迫於生活壓力才在工地幹活兒……


香帥不是傳奇


不要吃飽了沒事幹。上網亂說。幹一年給你發工資。還不一定拿的到。維權千辛萬苦。請問那個願意去工地幹活。吃的不如大小姐家狗好。住的一間房,裡20幾個人。洗衣服一大堆不知道誰是誰的。過個私生活。還的帶老婆住賓館。工地老闆就知道讓你幹活。從不關心農民工生活。健康。


.寂寞老頭


中國就不缺人……

早些時、對農民工、下崗工、好好對待、何愁招不來幹活人……


鞍山二姐


農業,重農業卻不尊重農民的營生,打工是附帶收入,終歸是那靠地靠糧的農業人呀。一味盤剝生意,今專家如何農資增產的科技,糧卻越來賤,咋不讓糧食的收入與農資等科學的掛鉤,讓農民家有所依,出門打工,工資有所靠。就知道大政跡,農民的小生計咋就不上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