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聞】盤州市大山鎮:好日子一起過

“森林防火,人人有責”……4月,大山鎮長窪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杜鵑公園裡,喇叭聲、鳥鳴聲、山風過處稀疏聲和著陽光搖曳成影。


【天眼新聞】盤州市大山鎮:好日子一起過


花開似火的杜鵑樹下,57歲的徐成忠掃著小徑上的花瓣和落葉,他笑盈盈地望著公園下的新房:“這是我們的家,要打掃乾淨一些,連這山我都有感情”。

徐成忠原是大山鎮上寨村的貧困戶,多年前,他和老母親還有2個孩子擠在一間石棉瓦房中。

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惠澤下,2017年他們一家搬出了石棉瓦房,住進了90多平米的新房,徐成忠被居委會聘為保潔員,每月有1200元的收入,他難掩喜悅:“現在的日子真的是好過了”。


【天眼新聞】盤州市大山鎮:好日子一起過


保潔員徐成忠

和徐成忠一樣感受到“日子好過”的還有上寨村的228戶近鄰。

上寨村屬於邊遠的貧困自然村寨,“人背馬駝走泥路”是村民共有的記憶,易地搬遷政策下,上寨村整個自然村寨集中搬遷,離了故土不離近鄰,讓很多村民對新居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天眼新聞】盤州市大山鎮:好日子一起過


“鄰里之間還是抬頭不見低頭見,村裡的紅白喜事,大家也能像以前一樣互相幫忙。”對於35歲的施明應來說,高興不止這個。

原來娃娃上學要去12公里外是鎮上,走路就要2個小時,而今不到2公里的路,孩子上學接送不再是難題,搬遷的時候,他還將現家裡的3畝多地全部入股村集體合作社種植核桃樹,勤勞的他在大山鎮小河村小河煤礦上班,每月有近6千元收入。


【天眼新聞】盤州市大山鎮:好日子一起過


“以前的生活和現在相比,真的是天差地別了。”這是施明應常掛在嘴邊的話。

“一開始還擔心買點蔬菜都要遭錢,沒想到房子門前還有個小菜園。”86歲的施正菊告別幾十年的故土,也告別了“家家是瓦房,處處破破爛”的記憶,而今這小小的微田園不僅滿足平時生活需要,也成為承載她故土情的容量器。

新居的敞亮也打開了更多“敞亮”的日子。安置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規劃建設了兩個杜鵑山小公園,保存了小山的上七個品種的杜鵑花,還設計了休閒亭和長廊,村民有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還能一覽大山七指峰森林公園美景和安置點全貌,也因此吸引了很多攝影、繪畫愛好者來此採風創作。

而依託鎮區、景區、工礦區優勢,發展鄉村旅遊、森林康養的盤州七指峰森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七指峰居委會主任陳誠率先帶領村民準備“旅遊飯”,把閒置的房間租給外地遊客。


【天眼新聞】盤州市大山鎮:好日子一起過


生活已經適應

“目前有49戶農戶有意願發展鄉村旅遊,我們已經和一家旅遊公司簽訂了協議,5月底將會迎來200多名前來避暑的遊客,一張床位一個月800元,每個人每月吃飯700元,每戶能有近3萬元的收入。”

從選址搬遷安置點,到房屋的建設,陳誠都是參與者和見證者,作為一名村民他見證著新居拔地起。

192棟,228戶,686人,5個小區的劃分錯落有致,新生活的開始可以是一組具體的數據,更可以是人們接納新生活的起點。


【天眼新聞】盤州市大山鎮:好日子一起過


走在新居里,透過玻璃櫥窗,有的農戶在自家的牆面上貼上了“歸園田居”農舍幾個大字,發展鄉村旅遊的新願景正在這個秀美的安置點成型。

“村民的眼界開闊了,大家都開始向著更美好的生活發展。”而今,陳誠和村民都在期待5月遠方遊客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