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故事】韓城秧歌

鑼鼓的喧鬧,舞步的輕巧,這就是人們對秧歌的認識。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韓城,感受一下當地秧歌的魅力。


【韓城故事】韓城秧歌


秧歌是一種用鑼鼓等伴奏,將舞蹈,歌唱等融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秧歌”的起源,中國民間有著三種說法,一種來自古代農村在插秧的過程中用唱歌來打發時間,漸漸形成了秧歌;另一種傳說是“秧歌”起源於抗洪鬥爭。古代黃河岸邊的百姓,為了生存,奮力抗洪,最後取得勝利,大家高興地拿起抗洪的工具當道具,唱起來,跳起來,抒發高興的心情,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有了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逐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的第三種說法是根據《延安府志》記有“春鬧社,俗名秧歌”,可見秧歌可能源於社日祭祀土地爺的活動。韓城秧歌俗稱為“唱秧歌”,大都由一旦一醜來表演有故事、有人物的演唱或者小戲,表演時間多為正月十五晚上。韓城秧歌最大的特點是在表演的時候,唱則不舞,舞則不唱,擊樂伴奏時,唱時不敲,敲時不唱。清朝光緒年間,韓城秧歌藝人韓敏卿曾帶領當地秧歌班子進京演出,聲動京師。

【韓城故事】韓城秧歌


【韓城故事】韓城秧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