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咱通遼人的“小賬本”

一本本家賬,一項項開支,不僅記錄著百姓生活的變化,更記錄著國家的發展。從1979年搬回內蒙古開始,家住奈曼旗大沁他拉鎮的離休幹部王鳳閣老人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記錄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自己家庭賬本的變化。

因為喜歡看報讀新聞,在86歲的王鳳閣老人家裡,共保留著許多報刊報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老人的其中一個賬本,保存最完好的記載著從1997年到現在20多年的家庭生活花銷賬本。說起賬本中的每一筆記錄,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自1997年至今,家裡的每一筆生活支出,我都建有明細賬簿,從不間斷。”王鳳閣說,賬本有每天的花銷和年生活總支出記錄,家庭生活支出包括紅白事兒份子錢、添置資產、日常開支等。每天都有流水記賬,從不漏缺。”

看看咱通辽人的“小账本”

翻閱王老記得密密麻麻的賬本,小到20年前花1毛錢買的糖果,大到孫女3萬元的學費支出,家庭賬本中的一行行數字,清晰地反映了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的不斷髮展。

據王鳳閣老人回憶,1979年他的月工資是108元,到1983年離休,月工資是300多元,漲了近3倍。40年來,老人的離休工資上調了大約6次,工資照比離休時也漲了30倍。

看看咱通辽人的“小账本”

王老的孫女還幫他繪製了一張家庭收支曲線圖,全家的年收入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兩千多到現在已經翻了好幾十倍。

看看咱通辽人的“小账本”

四十年來,王鳳閣家置辦的大宗物件記錄了改革開放的歷程:1985年,家裡買了第一臺電視機; 1990年添置了電飯鍋;1995年用上了空調;2008年,買了一套一百三十多平米的房子……

看看咱通辽人的“小账本”

而這些年,雖然王鳳閣和老伴年齡越來越大了,但對看病卻不太擔心。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已基本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人們看病不再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