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課,學生們鬨堂大笑,15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魯迅在中國的小說界可以說是大有名氣,對於推動中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件小事來認識一下他在當時的人格魅力。魯迅在民國九年在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極力推薦下到北大教授《中國小說史略》,那時,他僅僅被任為一名講師。他第一次去北大上課,沒講幾句同學們就鬨堂大笑,這是怎麼回事呢?魯迅生活一向簡樸,剛走進教室的他衣服上留有很多補丁,很顯眼。

魯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課,學生們鬨堂大笑,15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要知道在當時,政府對於這樣的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是相當高的,而他這身打扮讓在場的學生很是驚訝。當時我國還處於民國,還沒有統一使用的普通話,魯迅是浙江紹興人,講課時自然使用一口紹興話,結果沒講幾分鐘終於有人憋不住笑出了聲,進而在場所有人鬨堂大笑。

魯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課,學生們鬨堂大笑,15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按說大部分教師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多少有點不自在,甚至會影響接下來的講課效果,但是魯迅並沒有,而是繼續講他的課。他講課有一個特點:從不說廢話,對於講課內容敘述條理清晰,但是又不是純粹的理論,深入淺出,讓人聽了若有所思,而對於一些大家都接受的理論觀點他又會提出自己獨到的借鑑,等上課十五分鐘以後教室裡早已鴉雀無聲,都被他的講課內容所吸引。

魯迅第一次到北大上課,學生們鬨堂大笑,15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就這樣,魯迅一課成名,在他接下來的教學期間,有慕名而來專為聽他一節課的學生,社會人,甚至是在校老師,可以說每節課下邊都擠滿了人,包括走廊,過道。魯迅任職期間一心從教,並不因為自己只是一名講師而不滿,他同時為北大建言獻策,設計了校徽。當時胡適在北大的地位幾乎沒人能比,而他足足可以跟胡適平起平坐,可見魯迅當時在北大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