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學校的教研工作?

用戶1294613454178


目前,不少學校的教研組只是作為學校的一個教研機構存在而已,其作用遠遠沒有發揮起來。教研組長只是扮演了一個上傳下達的“傳話筒”,教研活動流於形式,教師疲於應付,不但沒有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反而給教師增加了不少額外的工作量。

不少學校的教研活動無非就是讀一讀報刊雜誌上的文章;傳達一下學校、上級部門的要求;觀看一些課堂實錄;從網上下載一些零七八碎教育理論照本宣讀一下;評課時,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話,稀泥抹光牆的走個過場,做個記錄;集體備課時,無非是把主備人的教案拿來再過一遍,提不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碰撞不出來思想的火花,純粹只是走一個程序而已;教學質量分析時,無非是一些試題的設置、學生答題的狀況、及格率、優秀率等方面不痛不癢的簡單一談,根本上升不到試題設置的課標依據、意圖,考察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教學措施等方面的高度……。

說一千,道一萬,造成目前教研活動現狀的主要原因還在於管理。而管理的首要問題,就是學校領導的思想認識。思想認識不到位,管理何能到位?管理不到位,何談效果?方法措施不力,何談效率?

要想改變目前學校教研活動的現狀,學校領導首先就要改變自我的思想認識。只有領導自身思想上高度重視教研活動,才能想法設法的去抓管理,才能帶領教師撲下身子去搞教研。如果領導對教研活動的重視只是口頭上講一講,文件裡寫一寫,會上談一談,那就不用去談如何提高教研活動實效性這個問題了。

我們說,一個學習型校長能帶出來一個學習型班子,進而能帶出來一個學習型教師團隊。教研活動也一樣,領導能帶頭搞教研,想方設法的抓教研,哪有抓不好的道理?

那麼,如何抓實教研活動,提高研修質量呢?我個人有三個方面的建議,以供參考。

第一、領導帶頭,制度保障。

一個分工明確的組織,一個行之有效的制度,是順利開展教研活動的有力保證。學期初,各教研組首要的工作就是重申、學習、明確教研製度,討論本學期活動主題、內容、時間和明確每一次活動的主要承擔人和中心發言人。每學期幾次活動,每次活動是什麼主題、什麼內容,在什麼地點,由誰負責,邀請那些領導參加,一清二楚,然後,列成教研活動任務分解表打印下發給組內成員和學校領導。這樣,既保證了教研活動的序進行,又夯實了每位成員的研修任務,保證了教研活動的質量。

第二、推行主題式教研活動。

學期初,根據學校工作重點和本學期教科研工作要求,來確定每一次教研會的內容,把教研活動內容主題化(不論是課例評析、課題研究、問題診斷、學習交流,還是學情教情分析、集體備課等等,都可以確定為教研活動的主題),明確主題研討的承擔人和中心發言人。承擔人與中心發言人提前一週籌備活動和準備發言資料,其他成員也做相關話題的準備。材料準備好後,統一提交蹲組領導審核,蹲組領導審核簽字後連同自己擬定的本次教研活動總結、反饋、評價等提綱,一起交教學主管領導審閱,領導審閱簽字後方可開展活動。這個程序看起來較為繁瑣,但實際操作上一點都不困難。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層層把關保證教研活動的籌備質量,另一方面能夠形成上下統一齊抓教研的良好局面。

第三、激勵推進,營造氛圍。

一是在校園網中開闢“教研活動專欄”,或利用校園“人人通”平臺,沒有條件的學校可建立校園QQ群,將各教研組每次的教研活動策劃方案、活動材料,及相關圖片、資料上傳共享。

二是每學期中公開評選一次“優質教研活動案例”,凡被評為“優質教研活動案例”的教研組長,活動承擔人、中心發言人學校進行公開表彰,並在全體教師會上做經驗交流。

三是每學期末公開評選一次“優秀教研組”,頒發獎牌,發獎金,照全家福。通過這些激勵措施,不斷樹立典型,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抓實教研活動,抓出質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論什麼工作,只要用心去做,願意動腦筋、想辦法,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趙廣宇教育漫談


搞好教育科研工作,需要廣泛宣傳,讓校本教研新理念在教師中掀起“頭腦風暴”。\r為了把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理念、要求等內化為教育者的自覺行為,有效推動“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建設。\r1、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在學習中吸納新理念。為了使校本教研取得較大的成效,教師是關鍵。可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以增強教師理論和業務水平。\r2、組織宣講,在溝通交流中充實新理念。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力量。學校抓校本教研,離開了教師參與是做不出什麼成績來的。教學研究提出了“帶著課題進課堂,教學過程就是研究過程”,教學研究化,研究課堂化,實現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一體化”的工作思路,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r3、調查研究,在實踐中體驗新理念。認真宣傳建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的意義,瞭解學校開展“以校為本”教學研究的經驗和體會,與學校共同溝通、研討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等。\r4、提供新信息,在服務中體現新理念。利用各自掌握、瞭解的豐富的課改信息為學校服務。


李敏營山縣教研室


其實這個問題是個經久不衰的問題。教研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體制內學校的教研工作。如果在體制內工作過的教師或許不會陌生。初高中一般都設有年紀組長和教研組長(或者學科帶頭人)。一般的區縣都有教師進修學校,在規定的日期對應任課教師進修,類似於集體備課,集體討論。在本校一般由教研組長組織安排。

公開課。公開課是比較重要提升手段。

校校互動進行交流。實際上有不少地區已經這麼開展了。這真的很有益。

教育信息化也為教研工作的提升實現了了很好的教研途徑。可以實現實時教研和研討,我認為這是外因,教研工作的提升或許根本還是在於教師是否真的喜歡熱愛這個職業?是否喜歡和孩子交流?真的把是否上好每一堂課作為自己的教學追求?所以說,教研工作內外結合,內是根本,外是助力。提升教研真的是一個過程,內功的提升非短期可為!


圓融初始


由我這個門外漢談教研,我認為要教研的是怎麼把百分之八十的平庸孩子教出來,再要教研如何讓孩子聽得懂、聽得進、記得牢。

記得之前看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大意):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大多數的平庸孩子教育成成績優秀的學生。應當承認,一個班尖子生畢竟少之又少,多數智力平平。可你再把尖子生培養的都上了清華,又能有幾人?又為什麼博士、碩士還有回爐去學職業技能的?難道我們不該去“教研”嗎?

常見一些老師板著臉站在講臺上,照本宣科,教得不謂不認真,可學生一臉茫然。如果把教材經過自已的大腦再加工,總結出簡明扼要且學生又聽得懂的教案,學生能不歡迎嗎?

記得我上中專時,教語文的趙老師,講古詩、講古人寫詩要“功夫在詩外”,就講了一個很形象的故事:宋徵宗考畫家,出了個題目“深山藏古寺”。有人畫了山上的一座廟,有人畫了山裡廟的一個角,可最後奪冠的這個人,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小溪邊挑水,身後是一條小路。這個故事講完,誰還能不明白?

又記得教地理的小宋老師。一天他講我們的大運河。最後他說:大運河的長度必需記,考試肯定用的著。說著他又笑了:這個數字確實不好記,可你們看,這條運河又細又長,就像有的人樣,心胸狹窄,一氣就死!得,1794,這個數字32年了,我還牢牢記得。如果都能這麼生動,何愁學生記不牢?

得,一個外行囉嗦了半天,全當我奉“旨”交差吧(笑)!


嶧縣西門裡老李


1.儘量將在你上學時的積累那點東西發表,展現出來

2.儘量找學校的粗腿,多和他交流

3.想法勾搭學校專業特色的牛人,與他們合作


農大農夫


定期上農村學校授課一學期,再上省城好點的學校一學期,然後總結總結經驗。畢門造車毫無用處。說來容易,人員基本都是定員,那有機會這麼搞教研。必須得全員定期走動,否則沒什麼效果。謝了。


東榮962


教研工作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工作,也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搖籃。在新課標理念全面深入課堂的今天,我認為教研工作應當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科研活動,認真學習有關新課標理念、以全新的思維、積極開展特色教學研討,協助校領導打造一流教學品牌。因此,本學期教研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教師專業理論學習,提高教師思想認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的專業知識要求也越來越廣。因此加強專業理論學習刻不容緩!也只有理論水平確實提升了,我們的思想認識才跟得上去。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1、充分運用有效時間,多讀一本書。

記得華南師範大學劉良華教授曾說過:“你再忙,也要留給自己一定空間多讀一本書”。而“讀一本好書,就是給世界做了一件美麗的事。”這也是臺灣著名兒童作家方素珍說的。我們應該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對讀書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學校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廣泛地閱讀教育理論專著和文化底蘊深厚的書。這樣才能提高我們老師的思想境界,所以,讀書應當成為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部分。

3、利用“走出去,請進來”,加快教學前進的步伐。

多讓年輕的教師們“走出去”,再把名師們“請進來”。這應當是教師們

專業水平提高最便捷的一種學習途徑。例如這幾年來,我校先後派出好多老師

去外面培訓、聽課。她們有機會零距離地接觸最前沿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時瞭解當前課程改革的進程和方向。學習滿載而歸後,她們回來通過講座或

通過她們的展示課,我們全體教師都能感受到新課堂的新面貌,讓我們受益匪

淺!通過她們的彙報,讓我們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通過她們的師帶徒,

快速提高我校年輕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能很好地激活學校的教學氛圍!這也

是“走出去”的最好回報!

“請進來”,我認為也是教研活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這幾年來,我縣及

到全國經常會請並北京專家、深圳等教育發達地區的專家來我縣上課或講座,

這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應抓住這些契機,積極參與,積極學習。

二、繼續加大校本培訓力度,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

校本培訓是繼續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師專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開展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制定嚴格規章制度,確保人人參與,講究培訓質量,就一定能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積極推進校本教研。把年級組、教研室和教研組,建設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的組織。在學習內容、學習形式、研究方式、學習研究時間等方面予以落實。

2、繼續開展個人課堂教學的反思活動。提倡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後必須就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措施進行反思,寫出書面報告。

3、加大聽課、評課力度,建立評課診斷性意見的制度。聽課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最便利的有效方法,通過聽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同時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通過評課更能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注重科組合作交流,增強各組員的協作意識。

為改變過去教師習慣於單兵作戰的狀況,讓合作成為教師教學行為的一種習慣,讓教師的個人智慧與集體共享,讓教師的個人智慧間產生碰撞,激發出更大的智慧,我們本期重點開展集體備課和研討課活動。

1、集體備課,互動研討。

集體備課能讓教師們通過合作交流、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地將校本培訓工作與備課組建設緊密結合,激發大家的智慧,博採眾長。各年級應當積極開展集體備課,互動研討,不斷完善備課制度,加強集體探討,研究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思路等。形成的教案要聯繫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現狀,體現自己的教學風格,凸顯“以學定教”的備課宗旨,從“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求實創新,充分體現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各備課組每單元可安排一位主備課教師,每位教師在聽取主備教師的設計方案之後,提出補充修改意見,形成共識,由主備課教師寫出教案,其他教師再根據自己本班學生實際和自己教學需要採取圈點批畫、增添刪減的方法進行修改。在實際教學後,每位教師

還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認真反思,對個人教案進一步完善。這樣,形成了集體

的五環節即:個人預案、集體研討、整合實踐、認真反思、實踐成案。

2、有效開展公開課,讓公開課的教研效益最大化。

公開課作為一項常規的教研活動,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各科組成員要做到,一位老師授課,同學科的老師一定要全部前去聽課。同時,特別對觀課、議課

明確如下要求:①做好聽課準備。要提前瞭解講課的教學內容。做到有目的、有準備地聽課。為了讓聽課老師更有針對性聽課,執教者授課前要把自己的教

學設計發到學校公眾號上,讓聽課老師可以事先了解。②尊重執教者,認真聽課,不隨意與人交談,影響前面師生上課。聽課必須思想專注,觀察全面,既

要注意教師的活動,又要注意學生的活動和反應。③記好聽課筆記。聽課是議

課的基礎,聽課應作好聽課記錄。聽課記錄除常規要求外,特別要記錄下自己

的聽課感想和評議。因為聽課時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記錄,議課時才能有說

服力。④議課要及時認真地進行。評課要根據教學實際,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對於教師的優點,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教學中的不足,要給予必要的剖析,用例子加以說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議課有利於我們進行二度設計,真

正體現議課對教學水平的促進作用。

四、注意對年輕教師的栽培。

年輕教師有活力,年輕教師有空間,年輕教師更需要我們關愛。學校的教

研活動應當積極培養青年教師,以老帶新,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大膽創新。幫助

青年教師紮實練好教學基本功,為年輕教師搭建平臺,組織他們積極參加教學

研究和有關評優活動,例如優秀論文、優秀案例、優秀教學反思等等,促進年輕教師專業成長。

五、運用知識網絡,搭建教師交流平臺。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教研已成為新時期教研的一個新的陣地。藉助網絡平臺,打破時空界限,提高教師利用網絡獲取前沿教科研信息和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交流平臺,探索網絡教研新模式,加強教師的互助協作與交流互動。進一步加大網絡教研力度,讓信息時代的便捷在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在新課程不斷改革的今天,有效開展教育教研工作是提高學校教育工作具便捷的途徑之一,教研工作能為學校教學保駕護航。


楓葉紅6701


聽誰說的呀這麼準。


雲天青色雨煙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如何開展教研工作是最有感觸的。結合自己學校的情況跟自己的經驗。說說自己的一點建議。首先是每個學期每個老師都要在自己學校上一次學校公開課,全課組的老師都要參加,課後正評課活動。其次每學期邀請一些同行的省級優秀教師來自己學校講一些示範課,每次都晚進行講課評課活動。最後學校讓同學校的老師出去,去省級學校跟崗學校。時間按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決定。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


數形幾何


教研工作是各種學科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學習的一個主要方式,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統一規則的教研活動,目的是研教,通過研究學習,細化優化探究教育,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最終達到高質量教學,整合優質資源和教學力量,打造教研教學,育人一體化,保證教學效果,,再教研學習中,總結經驗,交流對話,建立起積極的合作關係,分享成功經驗,為教學發展做出貢獻,打造民主 開放,高效的教研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