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大寬帶與廣連接

2017年3月22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在CCBN主題報告會中,發表了題為《大寬帶與廣連接》的演講,介紹了廣域窄帶物聯網,無線寬帶及網絡技術。

邬贺铨:大宽带与广连接

鄔賀銓院士首先提到了廣域窄帶物聯網具有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低成本等技術特點,並且在未來具有廣闊的適用場景,可以用於智慧城市的遠程操作、環境監測、共享單車等。按照工信部統計,在2015年中國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7500億元,2018年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隨後鄔賀銓院士舉了亞馬遜通過物聯網購物結賬以及車聯網兩個應用範例,並引入了區塊鏈這一熱門技術。區塊鏈技術最早應用於金融系統,以建立各區塊之間的連接和計算,實現數據的加密和支付,現在逐漸進入到了互聯網及運營商領域。鄔賀銓院士以殭屍物聯網這一2017年的突破技術來強調物聯網安全性的重要。作為物聯網部分的總結,鄔賀銓院士提出了物聯網廣域大應用、工業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大企業進入物聯網,以及公共私營合作制等物聯網新氣象。

演講的第二部分是關於無線寬帶技術的前景。在回顧了第一代至第四代通信技術後,鄔賀銓院士重點介紹了第五代通信技術即5G,該技術相比4G用戶體驗數據率提高10倍,頻譜效率提高3倍,移動性提高1倍,無線延時減少90%。為了實現這些目標,5G將引入大量新技術,包括天線數高達128的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天線技術(MIMO),通信雙方在上下行同時同頻工作的全雙工通信技術,能夠聯合數據發送提升單用戶吞吐量和系統頻譜效率的超密集組網技術等。鄔賀銓院士隨後總結了歐美的5G頻譜戰略,認為我國在頻率規劃的時候還將面臨協調問題,在5G使用的高頻段由於很難找到對稱頻譜,所以TDD將成為主要雙工模式。在衛星互聯網發展方面,低軌道衛星網絡及具有頻率優勢的Ka波段高通量通信衛星,將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此外,還提到了移動智能終端功能拓展、穿戴設備應用、VR及AR等熱點技術的應用。

演講的第三部分是網絡技術的演進。鄔賀銓院士提到今年是計算機應用的60週年,去年是人工智能概念提出的60週年,光纖通信發明的50週年,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將成為新的創新平臺。未來中國寬帶用戶光纖滲透率將達到80%,引入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並實現網絡軟件化,基站建設實現雲化通信網絡,根據差異化業務需要實現移動邊緣計算,IPv6在全球範圍加速部署,而我國廣電也需要重點進行IPv6建設。

最後鄔賀銓院士以“十三五”國家戰略型新興產業規劃作為總結,為我國廣電技術發展提出了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