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上海沒?去過上海之後覺得上海怎麼樣?

Tom2468


碰巧今年就在上海工作,給人的感覺上海生活節奏太快了,常年在三四線的城市待慣了,一下子還真的難適應。還有一個就是在上海人與人之間的警惕性太強了。

昨天剛和朋友準備從閔行到陸家嘴去玩,本來想著自己開車去,可車子是外地牌照有限行路段,加上聽說陸家嘴那停車位難找,就算找到了停車費也很貴,所以就取消了開車去的念頭。就這樣我們準備去坐地鐵,第一次坐地鐵才知道不能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想問地鐵站里路人轉點現金坐地鐵,連問了三個人,都是手都不擺一下裝作沒聽見走了。後來問了地鐵的工作人員才告知可以下載個專門坐地鐵的軟件,就這樣才坐上地鐵。

其實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大家有警惕心理也理所應當,但我個人的感覺,就算你不幫忙,那出於禮貌說句現在不方便什麼的,也不至於讓需要幫忙的人傻站那裡犯尷尬啊……






丶山林居士


我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怎麼樣嗎?我小時候的影響是出門不上鎖鄰居是家人一樣的溫暖時而有爭吵但不計仇,我們家奶奶有三個兒子孫子孫女一大幫小腳奶奶只能說照👀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讀書自己去來回路上沒有壞人現在的孩子上幼兒園到初中一路上有人接送連校門口都有特警護校,我們校門口就是老師和值勤同學,我們這一代是愛勞動的人回家自己做飯還有弟妹一起吃,那象現在的孩子什麼事都不會,他們趕上好時代,17一18歲上山下鄉稻田當河浜麥子當韮菜在農場務農務工人到中年農場倒閉按政策回上海三無產品的人和外來務工人員一起打工主編:你懂的乾的是累活拿到手是最底層的💰默默無聞的幹因為我知道責任2字自己的孩子要供養。今天的上海發展的快在上海工作有一定的壓力,賺錢養家蠻累的畢竟是高消費低收入物價高,因為上海人膽小隻能窩在自己的土地上省吃撿用培養孩子。只希望他們也能出人頭地。


用戶9556931688123親


我是北京人,目前在上海生活。從民生角度,個人感覺上海比北京好很多。菜市場挺多,可以買到新鮮的雞肉和蔬菜,甚至運氣好還有活禽。我還在北京的朋友說這個清明她去超市挑不出新鮮的沒壞的菜,肉更別說了,魷魚都黑得發粘。上海空氣質量比北京好太多。交通出行僅僅工作日不準外地車上高架,這讓外地人感覺比北京寬厚得多。夜裡開車紅綠燈設計合理。粗略想了一下,最先映入眼簾的有這幾個。

至於熱情指路和歧視外地人問題,其實在哪裡都一樣。我並不覺得上海嚴重。反而是兩廣地區的窮鄉僻壤的人們,會因為你的穿著打扮不夠光鮮,一直反問我真的是北京的嗎?接著來再問是北京農村哪個山旮旯的?你們北方人是不是很久才洗一次澡?當然,這也有我自己的因素,因為我總是運動褲和T恤穿著,沒有南方女子精緻。但是我天天洗澡,絕對乾淨。在兩廣地區的南方,我的深刻體會是,笑貧不笑娼。人們會笑話你上歲數不結婚沒有兒子,但會羨慕一個男人同時搞定好幾個老婆,諸如此類讓女人感覺其存在價值更多的是生育機器和負責貌美如花給男子的家庭當擺設,還有做好賢妻良母,為男人的一家人鞠躬盡瘁。家裡死了婆婆,就逼著大嫂辭職回家做二媽,女人不同意就以離婚威脅,甚至女方的父母都勸女兒同意。逼兒子相親生子完成傳宗接代後又逼兒子離婚,說看不順眼兒媳婦,一家雞飛狗跳。見兒子交到有點錢的女友,就各種雞掰,讓兒子管女友不停的要錢裝修自家老宅。兒子搞外遇,一家人合夥幫小三躲避原配追查。還有很多很多奇葩,我也是醉了。可能作為一個出生在北京知識分子家庭的人來說,深入南方腹地,這些確實讓我瞠目結舌。

所以我很不喜歡兩廣地區這樣的人文。上海畢竟是一線國際化城市,江浙滬的文化與兩廣地區差別真大。作為一個平權主義者,我更喜歡上海。當然,廣東的美食的確一流。


葉子1999


上海是個非常包容的城市。

城市管理水平高,管理非常細緻,這是國內很多城市比不上的。

上海人不排外,上海人排‘毒’。所謂的外地人感覺被排斥,最大的原因是他們自己違反了社會公德。

曾經見過鄰居租房給外地人,晚上11點半下班,一群人唱著歌回房間,忘帶鑰匙了,拼命砸門,裡面明明有人就是不開,砸了十幾分鍾,終於開門了,然後一通吵架,直到凌晨1點鐘,總算消停了。

第二天早上他們上班,隨手狠關一下門,聲音響徹樓道。

隔壁住著兩個近80歲的老人,當天就去居委會反應了,然後把房東喊過來,立馬三刻就要趕這些人走。總共沒住滿2周,這些人就都被趕走了。

這些人搬走的時候,恐怕心裡充滿了不甘和心酸,但不一定知道為什麼會被趕走,甚至知道了也覺得上海人太矯情,這點小事這麼計較。

所謂的上海人排外的說法,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城市裡居住非常擁擠,管的又很緊,真的讓很多外地來的人不習慣。

但是隻要適應了這種環境,服從了這種管理,上海的機會還是非常多的。城市高速發展,有太多的掙錢機會,會砌牆做個泥瓦工,一天也能掙不少錢。

這裡社會相對公平,不需要太多的人情和潛規則。

社會服務配套發達,在上海生活習慣了,國內不管去那裡都看不上,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

去國外也一樣,想找個比外灘的景觀還要好的地方,全世界也不多見。

在大城市工作還有一個好處,能和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一起工作,能學到太多的新知識,碰撞出新的想法,這是小地方工作不具備的優勢。在上海工作幾年,能增長非常多的經驗,開闊眼界。

不好的地方就是生活成本太高,尤其這些年上海房價飛漲,外地人來上海購房真的很困難,壓力山大。

上海本地人可以舊房換新房,壓力稍微好一點,但也是幾輩人的積蓄都壓在這裡了。

生活成本高,工作壓力大,使得上海人看起來工資高,其實攢不下多少錢,生活品質並不算高。當然每個地方都有土豪。有些人家靠動遷能分到好幾套房,這個沒地方講理,只能羨慕嫉妒恨。


山依斜陽


我在上海呆過幾年。感覺上海,是有能力和有文化的人待的地方。像我這種既沒有文化又沒有能力的人。感覺還是在深圳廣東那邊。待的比較好一點。上海的消費超高。房租加上吃喝。溝通話費。一個月下來將近3000塊。而我的工資一個月加起來也就是5000多一點點。所以說我在上海過得很累。這5000多一點點還得做12個小時。做六休一那種。所以對馬雲說的那種996,我是深惡痛絕的。反正資本家沒有一個是好東西,都是吸血鬼。上海這邊唯一的好處就是你在玩的時間都能買到吃的。這裡有很多24小時超市。伍緣,全家,711。這種超市特別多。而且,上海這裡有很多大賣場,幾乎每個鎮上面都有幾個大賣場。消費很方便。娛樂很方便。什麼都很方便。但就是錢太難掙了。我們得付出比其他地方,多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掙到這麼一點微薄的工資。還得忍氣吞聲。不像深圳那邊。上海這邊是真的窮。上海本地人窮的就只剩下一套房。他們上海本地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存款,所以也就沒有什麼消費了。之所以說上海人有錢,是因為他們那一套房就值四五百萬。上海這邊夜生活除了酒吧。就沒有其他的什麼像樣的夜生活了。大排檔幾乎是沒有的。只有市中心一小地段有幾家大排檔在凌晨兩三點鐘。其他的地方一般到了十一二點鐘,路上就沒有人了。空空蕩蕩的。不像廣東那邊,十一二點鐘夜生活才剛剛開始。路邊的大排檔啊。粥店,養生粥店。還有其他的一些,像是喝啤酒的地方。上海這地方養蜂的地方也很少。整體來說,晚上的夜生活,上海市幾乎選擇性很少。除了酒吧就是KTV。沒有其他像樣的東西。而且上海這邊的體育項目也很少。主要是都在體育館進行的,沒有什麼像樣的公園。每個鎮的體育館都很少,有的都沒有。所以上海這邊,一到星期六星期天的話,只有極少個別人可以去到區體育館。預定羽毛球啊,乒乓球!所以上海人這種體育項目太少了。不像啊,廣東那邊。小區那邊都有足球場或者是籃球場,乒乓球檯。這邊小區是沒有這種設施的。更沒有像廣東那邊,每個小區裡面都有健身器材。上海這邊根本就看不到。小區很少有健身的東西。一是就算建設了也沒人用。因為這邊人太忙了。除了上班就是睡覺。不在睡覺,不在上班,就在上班的路上。這就是在上海工作的人們的狀態。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私生活。有一部分人稍微有一點時間,休息的話都在睡覺。平時五六點鐘起來。在路上坐兩個多小時的地鐵到市中心。然後就開始一天的忙碌。晚上又坐兩個多小時回家。加班是經常性的。有的時候星期六星期天都得接著加班。所以一當馬雲他們提出996,要合法性的時候,我就感覺馬雲就是一個吸血鬼。一個資本主義的吸血鬼。本來他在我信箱中的很好的形象一下跌落成了,成為資本家的形象。上海的地方,真的不是好地方。沒來的話千萬不要來。要來的話也去選其他的地方。真不是一個好地方。我現在都在考慮要逃離這個地方。


春日的華爾茲


解放後,如果自由發展,沒人支援上海,上海則可以轉而和外面做生意,那他今天可能比香港還繁華。他賺的錢誰也不用支援。老百姓的生活一定是頂呱呱。所以說不要像你們那樣講,什麼上海的繁榮是由周圍的幾個省支援而來的,上海每年創造的盈餘大都被中央調走支援各地,直到今天還是這樣。要知道,文革前上海產值佔全國總產值的六分之一,而今天很多老上海還住在螺螄殼一樣的斗室裡,改革開放以後,他們都漸漸老了,慢慢退下來了,沒人能買得起現代的新房,你說到底誰幫了誰?

說話得憑良心。


藍天9709842


上海還有許多金錢買不來的東西,不在上海久居,深入她的骨子裡,你是體會不到她的特色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這只是肉眼能看到的表象,而上海之所以成為眾人矚目的都市,其內在的力量和精神不少人卻是看不到的。上海,為什麼是共產黨的誕生地?為什麼是工人階級的搖籃?上海為什麼人文薈萃?上海為什麼經濟、文化、科技、金融、交通比較發達?這其中的原由是什麼?!只願享受上海發達的城市生活,卻不曾與之共同奮鬥貢獻過,是無法理解其中的道理的。上海原市長、海基會會長,汪道涵同志退休後曾說過:“我完成了中央的任務,但是我對不起上海人民”。作為共和國的長子,上海的技術人員、工人乃至整個工廠都支援到全國各地、邊遠山區、軍事三線,直至改革開放初期,上海歷年都貢獻了佔全國1/6的國民生產總值!長子為父挑重擔呀!人說上海人小器、精明,你們可曾知道上海人“螺絲殼裡做道場”的無奈與心酸嗎?!上海不是一個“地理概念上的城市”,她具有與中國幾乎其他城市獨特的特質,是因為這裡是中國開埠以來,中西文化交匯、碰撞、交鋒、爭鬥之交融之處。是中國現代產業工業的發源地。上海今天的發展不是突兀的䇄立,而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繼續,是奮鬥的化身,是中國現代文明覆興與展翅飛翔的代表!這就是我,一個老年上海人對上海的看法。


ww157045153


我是上海出生上海長大的河北藉上海人。去年,我堂兄嫂來上海玩,我帶他們遊玩了上海所有該玩的地方,臨走時,我問他們:說說,上海怎麼樣?兄說,兩個字,繁華。論玩,不及北京。嫂說,好吃的多,上海的小籠包,生煎包,比北京的慶豐包子好吃。飯店的菜美味,就是甜了些,量也少。我說上海的人呢,回答是,穿著很時髦,別的也看不出啥。我說,下次還來嗎?回答,來,有你兄弟在,怎能不來呢。不過,不到處轉悠了,怪累的,又花錢,看過一次夠了。


阿龍68837


上海什麼都好,就是房價太高。全世界好的東西都運往上海,且價格不貴。我喜歡吃荔枝,到廣東惠州一帶也只能吃半月,可在上海,這新鮮荔枝可吃50天,當真是吃遍全世界。吃的穿的,許多東西比老家還便宜。交通方便且價格合理。地鐵,公交不用說了,輪渡黃埔江2元,輪渡長江去崇明17元,多便宜。上海開放包容,環保和衛生也做得不錯。警察多而你不察,使你安全但無干擾。中國人的許多優秀品質在上海均可體現。我,外地人,但喜歡上海。


大海60035134


你好,我本身已經在上海生活了五六年,在這裡我就說一下我對上海的印象吧。

因為我本科是在上海上的所以在畢業之後我毅然決然的選擇留在了上海上海這個地方是一個非常有魔力的地方它不僅是中國的第一大經濟體而且還是中國客流量最大的一個地方。

我認為我對上海的印象是大而且有錢,並且機會多。這些印象都特別簡單,但是又非常實用於現在的傷害,上海可以說是非常的大,在我最開始來上海上學的時候,到我畢業就沒有能把上海給轉完。而且上海的有錢不是吹的,國內國外許多公司的總部幾乎都在上海,而且在這裡你幾乎不用費力氣就能找到很強的地標性建築物。

再說一下上海的機會問題吧,上海這個地方,因為企業非常的多所以想找工作並不難,但是如果想往上高升或者得到一個好的職位,那還是相當難的,因為人越多的地方競爭就越激烈,尤其是在上海各個職位上面都是精英,都是在985211中畢業的人才中的人才,所以想要混出一番天地,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