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聽石屏舊時光中的窄軌故事

作為個碧石鐵路的最後一站,石屏雖沒有像箇舊那般歷經沉浮,卻自有一段與個碧石鐵路難解淵源的故事。聽聞石屏的人,多半先是知曉袁嘉穀的名字。石屏自元朝以來,重教興文,人才輩出,於清朝年間得“文獻名邦”之名。濟濟人才之中,要數袁嘉穀最為有名。袁嘉穀,雲南獨一無二的全國狀元。從封建王朝的狀元,做到現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

一起來聽石屏舊時光中的窄軌故事


石屏人文底蘊厚重,靈山秀水,有“西看秀山,東看異龍湖”之說。異龍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碧波浩渺幾十裡。夏季時,異龍湖畔可看荷花亭亭而立。初秋的傍晚,更是絕佳的景色。夕陽西下,餘暉絢爛,倒映在湖面上,分不清何處是水色,何處是霞光。水草輕漾,蘆葦微蕩,偶有鳥兒掠過。正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另外,湖畔邊的“洄瀾疊翠”、“龍湖鎖鑰”等歷代名勝古蹟就是不可錯過的景緻。

一起來聽石屏舊時光中的窄軌故事


個碧石鐵路出建水後,繼續西行經過鄉會橋、壩心鎮,最後經過的正是異龍湖。經過異龍湖後,個碧石鐵路沿湖水北岸而行。若登高而望,款款而來的列車彷彿暢行大海之濱,全無雲貴高原的氣勢,反增添了一絲江南水鄉的柔美與俊秀。

一起來聽石屏舊時光中的窄軌故事


石屏並未經歷太多動盪,石屏車站修建完成後,個碧石鐵路成為石屏人往來建水、蒙自等地的主要交通方式。老老少少乘坐著慢慢悠悠的小火車前往遠方,曾是無數石屏人心中溫暖的記憶。個碧石鐵路退居歷史幕後,石屏站成為蒙寶鐵路的一個站點。2010年,此線全面停止運行,目前只剩下售票大廳等主要建築。走近一看,石屏老車站立於一隅,猶如歷經滄桑的老人,靜默不語,洞察世事。法式的車站,站臺上的棕櫚樹依舊挺拔,以不屈的姿勢守護著這座老車站。明黃色的車站外牆,已有些許脫落的痕跡。綠漆鐵柱剝落裂開,反而像綻開的花,露出紅色的花紋。軌道下的枕木依次排開,呈現出暗棕色,託著兩條鐵軌直到遠方。窄軌列車消失了蹤跡,但這段故事卻凝結成實物的模樣,穿過時空距離娓娓道來。

一起來聽石屏舊時光中的窄軌故事


如今來到石屏的人多前往石屏古城,探訪石屏古州衙、袁嘉穀故居、文廟、玉屏書院、石屏風、企鶴樓、準堤閣等古建築群落,或是嚐嚐遠近聞名的石屏豆腐,但仍有不少人總要前往石屏火車站,重溫那段溫暖記憶。

圖片來自石屏宣傳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