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經典碳酸鹽巖沉積模型圖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碳酸鹽巖的形成受物理、生物和化學因素的綜合影響,而且沉積環境的分佈不是隨機性的,具有一定分佈規律,分佈在某些特定的位置。

1

潮坪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分為潮上帶、潮間帶、潮汐帶三個亞相。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亞相示意圖


潮上帶:暴露期長,潮流能量低。屬於乾旱型(薩布哈)潮坪環境。易受氣候影響。

潮間帶:週期性暴露,低潮線附近能量較高,向上逐漸減弱。沉積物從下向上顆粒減少,灰泥增多。

潮下帶:平均低潮面以下,很少暴露水上。

2

海灘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分為濱岸沙丘、後濱、前濱、近濱(臨濱)四個亞相。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亞相示意圖


近濱:全部屬於水下,沉積物遭受波浪衝洗、擾動。發育交錯層理和水下沿岸沙壩。

前濱:屬於沖流帶,常為成熟度極好的純淨石英砂。

後濱:暴露在大氣中,僅在特大高潮和風暴浪時才被海水淹沒。

濱岸沙丘:被風暴浪搬運到後濱的砂質沉積物,長期暴露在地表,受風改造形成風成沙丘。細到中粒的石英砂,發育風成沙丘交錯層理。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現代海灘


3

風成沙丘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通常形成沿著海岸線平行分佈的橫脊,迎風面朝向大海,背風面朝內陸。與海灘一樣,風成沙丘可以在平臺的幾個區域形成。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現代風成沙丘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海灘和風成沙丘的沉積模型


4

障壁島沉積體系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障壁島是海浪造成的長而低、狹窄的沙島,平行海岸分佈。包括海灘、風成沙丘、潮汐通道、沙嘴、衝越扇、漲潮三角洲、退潮三角洲。

海灘:包括近濱、前濱和後濱沉積物。

風成沙丘:分佈在後濱的向陸一側的砂質沉積。

潮汐通道:障壁島內側水域與外海大洋之間的水流通道。

沙嘴:陸地突入水中的尖端沙灘。

衝越扇:障壁島向陸一側,當風力造成的風暴湧浪越頂穿過障壁島石,造成的朵狀砂體,與外海沒有通道。

漲潮三角洲:分佈在潮汐通道口向陸一側的朵狀體。

退朝三角洲:分佈在潮汐通道口向海一側的朵狀體。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障壁島各亞相的分佈示意圖


5

低能泥質臺地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包括廣海陸棚、海灣和瀉湖環境。沉積物以穴居骨骼泥和泥質砂岩為主,以鮞粒和骨骼顆粒形態分佈。

6

泥丘與泥壩沉積環境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泥丘和泥堤是在生物擾動成因的泥質和殼質類組成的線性長條形、低能沉積物。佛羅里達灣現有世界上最好的和已經研究成熟的泥丘和泥堤。泥堤的形成是由海草或藻類等生物對水流的控制作用形成。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佛羅里達灣的泥堤模型


7

藻丘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現在藻丘是在印度尼西亞和佛羅里達灣特有的碳酸鹽巖沉積地貌。地質時期也可見到類似的藻丘,通常是由不同類型的綠藻組成。

隨著藻類的生長,阻擋了泥質沉積物的移動。藻類死亡後,其所含的碳酸鹽組分參與到沉積物的形成中。

8

砂質顆粒淺灘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發育在浪基面以上的淺水高能的碳酸鹽巖沉積環境,多為鮞粒灘和沙灘。

顆粒類型多樣,主要是異地搬運而來,由風、海水、潮流等多種營力反覆簸選和沉積而成。

砂粒通常分選良好,顏色乾淨,發育交錯層理,表面可見沙紋。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凱科斯臺地上的現代鮞灘


9

點礁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點礁,也稱斑點礁。礁體呈近圓形或不規則狀。是發育在瀉湖或者濱外海底較小隆起上的孤立礁體。

主要分佈在大陸架浪基面以上,能量強,水流循環良好。斑塊礁可高達數十至數百米。

斑塊礁可以有迎風面和背風面,迎風面有更多的珊瑚生長。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伯利茲堡礁後面的點礁,水深可達30m。


10

蒸發臺地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分佈位置示意圖

海進期,大陸架的內部臺地區與外海隔離,從而形成淺水、潮下的蒸發環境。

燕尾石膏通常沉積在淺水中。經過地質演化變成手掌狀硬石膏。

一個超經典的沉積環境模型!


東得克薩斯的下白堊統手掌狀石膏沉積模型

文字:小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