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奸難辨的唐朝宰相:他曾經力保李旦,站錯隊被李隆基所殺

唐朝宰相蕭至忠,年少時為京畿縣尉,以清廉嚴謹著稱。蕭至忠曾經與朋友約定在路上會面,風雪凌冽,行人都躲在屋簷下避寒,蕭至忠卻說:“與人約定,豈能為了求安而失信?”於是獨自立在風雪中等待,眾人都歎服。

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位。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與唐中宗是兒女親家,當政擅權,黨同伐異。蕭至忠依附武三思,因此升遷為吏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蕭至忠憑藉著武三思的權勢,任免官員毫不忌憚,杜絕權貴請託。不久蕭至忠升遷為中書侍郎,兼任中書令(宰相)。


忠奸難辨的唐朝宰相:他曾經力保李旦,站錯隊被李隆基所殺


武三思、韋皇后狼狽為奸,陷害太子李重俊。李重俊發動政變,先誅殺了武三思,然後去誅殺韋皇后,不料兵敗被殺。武三思的黨羽與宗楚客、紀處訥指使侍御史冉祖雍上奏說:“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是太子的同黨,請將他們收押下獄審問。”

唐中宗召蕭至忠審理此事,蕭至忠哭泣著說:“陛下貴為天子,難道不能保護一弟一妹,以致他們受人誣陷?社稷存亡,就在於此。臣雖然愚蠢糊塗,也認為陛下不能這麼做。《漢書》說:‘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願陛下詳細思考這句話。況且當初則天皇后想立相王為太子,相王絕食明志,請求迎立陛下。相王讓位的誠心,天下傳頌,足以證明冉祖雍等人所奏的事情,都是構虛。”唐中宗醒悟過來,不再審理相王和太平公主的事情。

當時宗楚客、紀處訥心懷不軌,樹立朋黨,其他宰相都唯唯諾諾,明哲保身,不敢匡正。蕭至忠處在其中,頗存正道,當時的輿論很看重他。


忠奸難辨的唐朝宰相:他曾經力保李旦,站錯隊被李隆基所殺


唐中宗暴斃,韋皇后意欲效仿武則天奪權。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皇后,擁護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蕭至忠外調為晉州刺史,頗有政績。

當時唐睿宗親信太平公主,對她言聽計從。蕭至忠秘密派人聯繫太平公主,請求入京做官。當初李隆基誅殺韋皇后時,蕭至忠的一個兒子擔任千牛衛(禁軍),被亂兵所殺,太平公主想借蕭至忠的怨恨之心,謀求大事,於是答應了他。蕭至忠依附太平公主,很快又當上了中書令。

太平公主貪圖權位,忌憚太子李隆基英明神武,想勸唐睿宗改立太子。然而唐睿宗卻傳位於李隆基,自己當了太上皇。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她與蕭至忠、左僕射(宰相)竇懷貞、侍中(宰相)岑羲等人密謀作亂。然而陰謀洩露,太平公主及黨羽被李隆基誅滅。當時蕭至忠逃入山寺,過了幾日後被官兵捕殺。


忠奸難辨的唐朝宰相:他曾經力保李旦,站錯隊被李隆基所殺


蕭至忠是一個很複雜的人,忠奸難辨。他與奸邪同黨,然而心中卻保持著一份正義。可惜因為兒子被李隆基的士兵殺掉,他站在了太平公主那邊,站錯了隊,以致被殺。

參考史書:《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二》

流年簷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