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另有深意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另有深意

俗語的種類很多,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為和我們生活最為息息相關的一種傳統文化,其中許多內容都是前人們對於生活的總結。它們其中有的詼諧,有的引人深思,有的雖是封建糟粕卻完美再現了當時的習俗。大多數時候俗語就像一面鏡子,以它為鏡,便可窺得生活。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瞭解的也是這樣一個俗語。它聽起來十分簡單,那就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和大多數俗語一樣,它沒有那麼多華麗的辭藻修飾,簡單易懂甚至充滿生活氣息。然而它真的像表面那麼簡單嗎?小編覺得,其實不然。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其中的含義。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另有深意

乍一看這句俗語,大家可能會看出點寧死不屈的氣勢。意味是那種表達自己寧可走投無路也不願尋得他人幫助,全憑自己努力奮鬥的壯志豪情。但是小編要告訴大家,它的意義並不在表明志向,而是警醒世人。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另有深意

這句俗語的前半句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顧名思義,就是哪怕家裡再窮,也不能在自己老丈人的田地上耕種。但是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明白,哪怕是現在,在許多農村地區都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習慣。在他們看來,女兒一旦結婚,就是外家人了,和孃家的關係有些甚至會疏遠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因為家裡貧窮要去和自己孃家分田地,原本在家的哥嫂們會怎麼想?可想而知,自然是輕則百般不願,重則關係惡化。這是夫婦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甚至關係惡化到了一定程度,還有可能激化夫妻自己家的矛盾,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另有深意

有時候,哪怕是親人之間的關係也沒法十分簡單的處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不節外生枝,還是不要隨便觸動孃家人的利益,這句俗語就是這麼個意思。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另有深意

而下半句“餓死不進蘿蔔園”同樣有它的道理。蘿蔔作為一種食物,自然有它自己的功效,一般來說,蘿蔔都是降火潤肺的,甚至因為含水量高,在今天被很多愛美的女性奉為去油減肥的好東西。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另有深意

但是凡事不能太過,蘿蔔也是這個道理,正是因為去油的功效,蘿蔔如果吃得太多,不但會讓人心慌心悸,嚴重的甚至會引起身體浮腫潰爛,是十分恐怖的事情。在饑荒年代,人們哪怕生吃樹皮,也不會生吃蘿蔔。這看起來讓人不能理解,但確實十分重要的事情。畢竟沒有哪個人希望自己會全身潰爛而死。

這句俗語看起來簡單,結果細細品味下來,其中竟然有這麼多韻味。其實很多俗語都是這樣,平時多留意一下,說不定能提前知道很多平時不明白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