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將領胡璉和張靈甫都是陝西走出來的黃埔四期生,他們二人誰的軍事才能更勝一籌?

大不列顛的帝王


我們談起戰爭,大多是問及規模,以及它的成敗,同時還有雙方的指揮官,離我們最近一次戰爭,當屬國共那幾年的戰鬥,雖然歷史已經翻篇,但那段史書上,曾記錄下許多英豪的性命,例如胡璉與張靈甫,兩人同屬於國民黨,蔣介石對於他們兩個十分器重,他們也是老鄉,都是陝西走出來的男人,巧合的是,胡璉與張靈甫同為黃埔四期的學生。

既然有那麼多相似之處,那麼很難不被人放在一起比較,那麼國軍將領中的胡璉與張靈甫,究竟誰的軍事才能更高呢?其實個人認為的話,兩個人不相上下,並且在抗日戰爭時,都取得過不少大勝仗,是我軍強有力的對手,只是兩個人的風格有所不同。作為陝西雙子星之一,

張靈甫的作戰風格,偏進攻一些,用現在流行的遊戲用語來說,就是打發更加激進,他曾經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而一場萬家嶺戰役,讓張靈甫的名聲響徹神州大地。

在這場戰鬥中,他親自上陣指揮,帶人趁夜晚摸入日方陣地,並且苦戰好幾個小時,將萬家嶺的日軍全部殲滅,在國共兩黨交戰時,張靈甫也是我軍一個十分頭疼的對手,他對蔣介石忠心無比,不僅偷襲淮陰,還二戰漣水,讓我軍吃了不少虧,當時這兩處地方也相繼失守,可見張靈甫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大了,不過他有個大汙點,就是殺死自己的妻子,因為懷疑自己妻子不貞,便將其開槍擊斃。

再來說說胡璉,雖然他和張靈甫有許多地方相似,但胡璉本人還是沒有殺過妻子的,但從上面所說的戰鬥風格來說,兩人還是存在一點差別,如果說張靈甫是進攻型打法,那麼胡璉就是防守型,他在許多戰役中,大多是以防守為主,在石牌戰役中,成功阻止日軍打開重慶的大門,在內戰時,胡璉也給我軍制造了許多麻煩,國共金門島交戰時,正是因為胡璉的防守打法,致使我軍三個團的兵力,幾乎在他手下覆滅。

蔣介石之所以器重他們二人,還是有許多因素在內的,當然更多是看中他們的能力,而且他們在黃埔畢業之後,遇見的人也不同,風格上自然有差距,張靈甫當時跟了胡宗南,胡璉則選擇在陳誠手下謀事,各為其主有所改變也實屬正常。雖然歷史上兩個人相似的地方很多,但不同之處也多,只是兩個人的地位出身相同,所以才被人放到一起比較。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胡璉與張靈甫哪個人軍事能力最強,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其實兩個人都稱得上民族英雄,在八年抗日中,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作為軍人的兩人,也是非常合格,雖然是政見不同,但也確實保衛了祖國山河,就光這一點,後人就不會忘記他們的功績。當然我們也要正確看待歷史,凡事不能以單方面去評價,多瞭解再發表意見,才是明智的做法。


木劍溫不勝


黃埔學生中,第一期和第四期的名將最多。第一期是老大哥,自不用說了,國軍中有胡宗南、宋希濂、杜聿明、關麟徵等,我軍中有陳賡、徐向前、左權等,可謂是將星薈萃。第四期也不錯,最出名當屬林彪,除了他以外,國軍中來自陝西的雙子星也格外耀眼——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張靈甫和胡璉。



張靈甫和胡璉都是陝西人,張靈甫1903年出生於陝西長安縣,胡璉1907年出生於陝西渭南華州。張靈甫比胡璉大4歲。 兩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點。



他們都是出生於陝西,他們都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學生,他們都是在1933年升任團長,其中張靈甫出任第1師第1團團長,胡璉出任第11師第66團團長,一個跟隨胡宗南,一個靠上陳誠。更巧合的是,兩人還同時喜歡過一個姑娘,兩人在西安的時候,都對高家大院的小姐高豔玉產生好感。不過,看了照片以後,高家選擇了身材高大、英俊魁梧的張靈甫。所以說,在吸引女人方面,張靈甫穩穩壓倒了胡璉。

對軍人來說,最要緊當然是帶兵打仗,這兩位誰的作戰能力更強呢?

我覺得這個不好說,也沒法比較,因為他們的特點完全不同。

張靈甫作戰,以攻擊力見長。他的成名作是萬家嶺戰役的張古山戰鬥中,親自指揮敢死隊,半夜摸上日軍陣地,血戰幾個小時,全殲日本守軍,為萬家嶺戰役的勝利,為消滅日軍第106師團,立下大功。在三年內戰中,無論是偷襲淮陰,還是二戰漣水,張靈甫指揮整編第74師,讓華東野戰軍吃盡了苦頭。淮陰,漣水相繼失守,由此可見,張靈甫作戰的進攻能力超強。

再看胡璉,可能正好和張靈甫相反,一生中精彩的表現都是和防守有關。胡璉的成名作應該是抗戰中的石牌戰役,他率軍血戰石牌,擋住了日軍的進攻,保住了陪都重慶的大門。這場戰役被譽為中國戰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胡璉在戰前慷慨激昂的一句話,讓全國人民記住了他:“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 ”而內戰中,胡璉也是以一場又一場的防守,令我軍無可奈何。章縫集戰役,胡璉以不到兩個團的兵力,讓中野5萬大軍無功而返。南麻戰役,胡璉所部又逼得圍攻他的華野6個縱隊,不得不黯然撤退。尤其是金門島戰役中,我軍投入進攻上島的三個團,在胡璉兵團的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沒。

綜上所述,如果說張靈甫是一支鋒利的長矛,那麼胡璉就是一面最好的盾牌。兩人的作戰風格迥異,為人處事也完全不同,筆者只是談談對兩位名將的看法,實在沒本事去評價他們誰高誰低。

1.陳正國:《胡璉全傳 》

2.霍安治.《軍事指揮官張靈甫 》

3.鍾子麟:《蔣介石的王牌悍將張靈甫》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胡璉和張靈甫年齡相差四歲,張靈甫比胡璉年長,但都是黃埔四期畢業的,又都是陝西人。解放戰爭期間,兩人都主要在華東戰場作戰,與華野對陣,所以比較起來不難。綜合來看,胡璉各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要比張靈甫強很多。雖然到張靈甫戰死的1947年,兩人的級別是一樣的,但胡璉已經具備獨立指揮戰役性集團的能力,而張靈甫的表現實際上還是主攻團團長的能力,沒什麼特別明顯的提高。

早期張靈甫追隨胡宗南的第一師,胡璉則在土木系發家的第十一師,是陳誠的骨幹。不過張靈甫在胡宗南麾下並不算特別突出。兩人當上團長都是在1933年,但到1935年以後,情況就有了變化。張靈甫如果不是因為殺妻案,就只能一直待在胡宗南麾下,在陝西待著。但命運捉弄人,張靈甫卻因禍得福,離開了胡宗南,出獄後被王耀武招致麾下,在七十四軍中供職。

抗戰期間,兩人表現都十分勇猛。但當時的他們都還不是獨立領兵作戰的戰役性的兵團,當時的師長也還是德式編組,滿編的一個師也就是一萬人,而當時國軍的師正常只有七八千人,滿編的是很少的。當然,七十四軍和已經十八軍是國軍精銳主力,即使在戰爭中受到損失,也經常是優先補充的,所以還是滿編的。張靈甫和胡璉也是在抗戰期間逐步升至師長,也在國軍中嶄露頭角。

抗戰結束後,內戰爆發,各自的老長官分別升官或者調離,他們也跟著水漲船高,先後升官。到張靈甫戰死的1947年,胡璉和張靈甫都已經是國軍五大主力的主官。張靈甫由於王耀武的推薦,在王耀武離職後升任整編七十四師師長,胡璉則升任第十八軍軍長。這時候兩人麾下都已經是三萬多人了,都要在戰役中承擔獨當一面的責任,從戰術性兵團上升到了戰役性兵團。

但和胡璉相比,張靈甫的表現就要差很多了。實際上,從他的表現來看,是不足以勝任整編師師長的。因為這時候的整編師經常需要離開上級的指揮,單獨作戰,需要主官自己獨立對戰場形勢、敵我態勢作出判斷。但張靈甫的表現仍然是善於強攻和攻堅,而不善於守。但對戰役性兵團來說,不可能永遠進攻,在很多必要的時候,都需要堅守阻援,來為友軍爭取時間。

也正是在這裡,胡璉和張靈甫的能力差異表現得很充分。胡璉的十八軍是陳誠嫡系,在陳誠擔任總參謀長期間,有新式美援裝備,十八軍都是優先裝備的,所以戰鬥比較強悍,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很突出。尤其是胡璉對戰場態勢的感覺是非常準確的,只要發掘戰場態勢不對,就立刻撤離戰場。在豫東戰役中,華野外線兵團原定的作戰目標就是殲滅胡璉,但胡璉發覺解放軍有包圍自己的企圖,立刻就離開了戰場。

張靈甫的部隊同樣是國軍五大主力,裝備同樣很好,兵源又是以學生為主,相對來說素質比較高一些。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作為國軍進攻線的主要突擊集團,承擔著尖刀的責任。華野決心殲滅張靈甫的時候,已經通過穿插,開始把整編七十四師和友鄰部隊切割開來,目的已經很明確,但張靈甫卻對戰場態勢不敏感,反而放棄了國軍賴以立足的重武器,全部上了水源不足的孟良崮,自投死地去了。

相比之下,十八軍的表現就一直比較穩定。黃維兵團編成後,原定的兵團司令官是胡璉,但因為何應欽反對,才在顧祝同的推薦之下,臨時把已經離開前線作戰部隊五年的黃維拉來當司令官,十八軍為主力。黃維兵團被包圍在雙堆集的時候,胡璉本來正在南京,但卻主動請纓,要求返回部隊,希望把部隊帶出來。黃維兵團被殲滅的時候,只有胡璉一個人駕駛一輛裝甲車衝出重圍,返回了南京。

不要小看胡璉一個人能夠衝出重圍的這個能力,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因為他這是直接衝出去,而不是像孫元良、李彌那樣化妝成老百姓、士兵、伙伕之類的逃離戰場。而且,他知道駕駛裝甲車逃走,也說明他知道自己的優勢就在於裝備,所以要發揮裝備的優勢。而且,胡璉逃走是在解放軍已經發動總攻的時候,部隊已經完全被打亂了,不可能帶走的情況下,比孫元良、李彌那種直接拋棄部隊自己逃走要強得多。

至於為人,張靈甫和胡璉就差得更遠了。張靈甫到解放戰爭時期,被編入湯恩伯兵團作戰,但張靈甫和湯恩伯關係非常緊張,也很看不起湯恩伯,更看不起和他同在湯恩伯兵團任職的李天霞,只和黃百韜關係稍微好一些。而胡璉作為陳誠土木系的嫡系骨幹,人緣就要好多了。雖然未能當上兵團司令,但那是更高層面的權力鬥爭,和胡璉本人的能力無關。黃維去了之後,胡璉就欣然接受了,並沒有其它意見。

換句話說,粟裕是測試胡璉和張靈甫兩個人的戰場表現的最好考核老師,粟裕對他們的特點的總結也就可以視為對他們的最終結論。相比之下,粟裕對整編七十四師雖然評價不低,但對張靈甫個人的評價其實並不能算太高,而且對張靈甫的優點和缺點了解都很清楚,這也是粟裕敢於下決心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圍殲張靈甫的主要原因。而胡璉被粟裕評為狡如狐猛如虎,說明粟裕對胡璉的特點也是比較瞭解的,但還沒有找到明顯的缺點和破綻,所以才能在豫東戰役中被他逃脫。

至於說張靈甫被包圍之後有意以自己為誘餌,吸引華野圍殲整編七十四師,好讓國軍在外面包圍華野,再內外夾攻,他自己中心開花,這是後人附會之說,其實並無什麼明顯證據。如果張靈甫真有此意,那麼他就更加不應該拋棄重武器,自投死地去孟良崮了。要想做到中心開花,最起碼的是自己要能夠守得住,而要守得住,國軍唯一的優勢就是裝備,重裝備全部被當成包袱丟掉了,拿什麼堅守,又拿什麼中心開花?


蕭武


黃埔四期將星輩出,而胡璉和張靈甫無疑是黃埔國軍將領四期生中的出類拔萃之人。其實把黃埔四期生置於眾多國民黨黃埔系大員中,只能說是一般,無論是資歷還是機遇都比不得一期生,但這二人卻除外,老蔣對這二人是格外的信任。



蔣氏愛將,難分伯仲

胡璉和張靈甫,他們都是典型的“蔣氏愛將”,一個出身陳誠的土木系,是十八軍的骨幹,而另一個出身王耀武的七十四軍,是老王一派的骨幹。而此二人都參加過抗戰,胡璉還是名團長的時候就血戰羅店,而張靈甫則在萬家嶺大捷中奇襲張古山,他們的早期經歷幾乎大同小異,但此二人也過早的展示了悍將的一面,不過胡璉是“狡悍”,張靈甫則是“兇悍”。



而他們的性格還頗為相似,都喜歡寫書法,張靈甫的書法得陝西同鄉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真傳,而胡璉的也自成一派,比起張靈甫也是不遑多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兩位能征善戰的將軍都有著極強的耐心,因為寫書法靠的就是耐心,這也是為將之人因有的素質。在抗戰中期,張靈甫先是憑藉戰功成為了七十四軍五十八師師長,後抗戰勝利成為了七十四軍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御林軍統帥。而胡璉也不例外,在抗戰中期升任十八軍主力十一師師長,後成為十八軍軍長,尤其石牌一戰,名揚天下,獲得青天白日勳章,這點是比張靈甫要早的,而張靈甫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是於解放戰爭時期。




而此二人的命運在解放戰爭結束後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靈甫和胡璉是老蔣的忠實信徒,堅定的“反共”分子,對老蔣的命令是堅貞不渝的執行,在解放戰爭初期,二人便為老蔣的“戡亂”而衝鋒陷陣,其中胡璉部進攻我中原解放區,而張靈甫部則在我華東解放區橫衝直撞,一時成為我軍勁敵。但是沒過多久,這兩個不分伯仲的黃埔四期將星最終陰陽兩隔,張靈甫被我軍消滅於孟良崮,而胡璉則是多次僥倖逃跑,尤其淮海戰役中,其居然乘坦克逃出了我軍的包圍圈,從此張靈甫成為了過去式,但國民黨卻迎來了胡璉時代。



在老蔣率領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人心惶惶,而我軍也在福建沿海地區磨刀立馬,誓要解放臺灣,但就因為日後的“金門王”胡璉,最終我軍三野的三個團光榮犧牲,而金門之戰的歷史意義不用多說,胡璉也因此成為了國民黨後期的重要人物,後官居一級上將。其實這二人的軍事能力到底誰更勝一籌呢?我們也很難判斷,從經歷來說,同樣的黃埔四期畢業,同樣的抗日名將,又在老蔣眼裡是同樣的“黨國棟樑”,只不過二人同為老蔣的獨裁而戰,其中一個晚年也算“功成名就”,另一個卻埋葬在了戰場。

而我認為,無論是胡璉還是張靈甫,從軍人職業的角度來說,他們在八年抗戰中浴血奮戰,以軍人之身軀保衛祖國之土地,實乃光榮,就這一點,歷史是不會忘記。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絕筆歷史


軍事才能比較就是看作戰成果,胡璉與張靈甫的履歷有相似之處,我們就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比較吧。

1、兩位陝西青年的奮鬥

張靈甫與胡璉都是陝西人,自古關中出良將。

相對而言,張靈甫的學歷更好。

(胡璉與張靈甫)

他們在黃埔畢業後,和所有學生一樣,東征、北伐。不同的是,胡璉跟的是陳誠;張靈甫跟的是胡宗南。

到抗戰前胡璉是第18軍11師的團長;張靈甫是第一師獨立旅團長,由於殺妻進了監獄。


2、抗戰崛起

抗戰中,胡璉隨著老部隊十八軍,老長官羅卓英、黃維在淞滬羅店作戰,血染羅店。因功升為67師119旅旅長。

張靈甫在抗戰後出獄,進入51師任團長,開啟了新的軍事生涯。蘭封戰役因功升為51師153旅少將旅長。

(淞滬作戰)

抗戰初期的慘烈作戰,軍官大量傷亡,有才能的新鮮血液得到了迅速成長。

胡璉在淞滬會戰之後,在蘇南還進行了游擊戰,作戰效果顯著。張靈甫繼續在硬仗中鍛鍊自己。

在上高會戰中,張靈甫立下大功,之後從代理師長成為師長。

在1943年鄂西會戰中,張靈甫所部58師也是參戰部隊,收復甕安。此戰中胡璉死守石牌,為全局立下大功,進入主將行列。

(石牌戰役)

之後雪峰山會戰兩人都立下大功。

比較抗日戰爭,胡璉參戰次數雖然沒有張靈甫多,但關鍵的幾次勝利,其影響已經超過張靈甫。

3、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中,胡璉是11師師長,張靈甫是74師師長,都屬於國軍五大主力。在內戰中,自然是作為拳頭部隊進入華東戰場。

張靈甫率兵在淮陰、漣水多次迠,立下戰功。在第二年的孟良崮作戰中,全軍覆沒,自己也被擊斃。國軍的山東進攻基本失敗。

(孟良崮戰役)

胡璉章縫集、南麻、大別山與解放軍多次作戰,勝負相當,甚至勝率更高一點。胡璉已經具備指揮大兵團的能力。之後在金門有取得勝利。

(南麻戰役)

胡璉自然強於張靈甫。

總結:

胡璉與張靈甫的起點基本一致,在路徑問題上胡璉基本是土木系系統,張靈甫起初在第一軍、後來到了七十四軍。在後來的發展中,胡璉後來居上。在解放戰爭中,胡璉的軍事才能更是得到證明,而張靈甫則身死軍滅。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毛主席曾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能得到主席如此高評價,胡璉也算不虛此生了。而他的山西華縣老鄉張靈甫,雖是一員悍將,大約也不能和他相提並論。

兩人都是年少成名,一同考入黃埔四期,一起寒窗苦讀,加上後來的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共同戰鬥,兩人結下深厚友情。

加入國民軍的胡璉作戰勇猛,智慧超群,在北伐和中原大戰等戰役中屢建奇功,深得陳誠賞識,於是成為陳誠“土木系”核心戰將。

胡璉一生最佳之作石牌保衛戰。1943年的湖北宜昌,當時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兩線作戰的日本,已經是泥足深陷,敗像以露,妄圖在中國戰場速戰速決。於是調動10萬大軍,意圖拿下石牌,然後沿長江直抵重慶,石牌就是重慶的最後一道防線。國家危如懸卵,國民黨政府已準備步張獻忠後路,遷都西昌。石牌失守,國家將遭受重挫。由於此戰的重大意義,石牌被蔣介石比作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並嚴令胡璉等駐防軍隊死守。


時任十八軍第十一師師長的胡璉,臨危受命,給妻子父親連發五封遺書,決心以身殉國,決一死戰。他告訴妻子:“親老家貧,妻少子幼,鄉關萬里,孤寡無依,稍感慼慼,然亦無可奈何,只好付之命運。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接讀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情真意切,讀之淚目。

中國官兵眾志成城,利用有利地形,頑強防守,甚至與敵進行白刃戰。陳誠問胡璉:“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言:“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最後在這場事關兩國國運的戰鬥中,胡璉笑到了最後。中國軍隊付出傷亡一萬餘人,殺敵兩萬五千餘人。有此一戰,胡璉可稱功勞蓋世。胡璉也以此功升任第18軍軍長。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不識順逆,參與內戰,為蔣介石充當急先鋒,與人民為敵。屢次給我軍造成重大犧牲。當張靈甫的整編74師被困孟良崮時,胡璉拼死救援,被我軍死死擋住,也是無可奈何。整編74師被殲後胡璉大哭,發誓要為張靈甫復仇。然正如孫中山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胡璉那裡又能抵擋歷史車輪呢。隨後的淮海戰役中,胡璉部隊被圍殲,自己駕著坦克狂奔,倉皇逃回南京。可惜英雄一世,糊塗一時。


鐵馬冰河戍輪臺


張靈甫是蔣介石給國民黨軍人立的榜樣,是代表蔣介石的臉面。

蔣介石一生只敬重兩個人,一個是戴豎,幫他治軍,一個是張靈甫,幫他帶軍,沒有這兩人的忠誠,蔣介石也管不住軍隊,說服不了軍人。

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打了幾十年,蔣介石嫡系部隊就沒有被共產黨軍隊全殲過,個個從心裡是看不起共產黨軍隊,認為只會打游擊戰。

粟裕舉全華東軍區之力,在孟良崮設伏,全殲蔣介石五大王牌之首74師,舉國震驚,從此國民黨軍隊不敢再小看共產黨軍隊。

只要一被共產黨軍隊包圍,馬上奪路而逃,生怕被全殲,只要被共產黨軍隊阻擊,馬上就心虛了不敢向前,只要碰上共產黨軍隊拼命,馬上就奪命而逃。

從此共產黨軍隊不再把蔣介石軍隊放在眼裡,專打國民黨各王牌部隊,去爭當共產黨的王牌部隊,獲得更多榮譽,更多支持,更多兵源。

蔣介石失去了張靈甫,也就失去了軍人榜樣,從此嫡系部隊不敗的神話就被打破了,人人自危,也就不敢與共產黨軍隊亮劍了,才兵敗如山倒,逃到臺灣島。


光芒萬丈34957




國民黨中央軍有好幾個名將都是陝西走出來的黃埔學生,除了胡璉和張靈甫之外,還有黃埔一期的杜聿明。

陝西處於中國西部,在當時的環境下,想去一趟廣州是非常不容易的。


幸好當時國民黨中的元老於右任是陝西人,他自己找了一些人湊了一筆錢源源不斷的把陝西的熱血青年,從陝西街到上海進行面試,最後再到廣州去複試。

杜聿明號稱是中央軍中機械師的王牌軍佼佼者,在抗戰中,他基本上沒有錯過任何一場大戰。

胡璉和張靈甫同樣如此,胡璉最知名的就是石牌決戰,頑強的收住了從湖北進入重慶的門戶,把抗戰勝利的希望堅持到了最後。

張靈甫所在的74軍更是被稱為虎賁軍,被日本人稱為虎部隊,是抗戰中最受日本人尊敬的一支軍隊。尤其是為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張靈甫和胡璉兩個人的老家離得不是很遠,張靈甫是西安人,胡璉是華縣人。他們兩家的私交非常好,相互之間經常走動。

如果非要在兩個人之間做一個比較的話,那就是張靈甫擅守,胡璉擅攻,這中間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

在抗戰中,張靈甫從團長做起。他每戰都衝在前面,所以身上多次負傷,尤其是在腿傷未愈的情況下,堅決出院參戰,最終成了一個瘸子。

張靈甫足智多謀,英勇善戰,深受王耀武將軍的喜歡,因此抗戰結束後,王耀武將軍就把他推上了74師師長的位置。

74師從江蘇開始進攻,一路把粟裕的部隊趕到了山東。在孟良崮戰役中,如果張靈甫的軍隊能夠堅守幾天,那麼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中央軍。但這一支軍隊是擅攻不擅守的,再加上友軍配合不力,最終被消滅在了山東戰場。



胡璉將軍是陳誠土木系的嫡系軍官,他的軍隊以防守為專長,但在進攻上也非常有自己的特點。

最知名的就是石牌決戰,日本人佔領湖北後,就企圖從宜昌向石碑進攻,再拿下宜賓,就可以攻入重慶了,逼迫國民政府投降。胡璉將軍抱著必死的決心和日軍展開了浴血奮戰,其中最著名的就有拼刺刀就長達數小時之久,終於把擅長拼刺刀的日本人擊敗了。


後來在山東戰場,慄裕企圖用消滅張靈甫的辦法把胡璉消滅掉,然而機智的胡璉早就看穿了一切。他在開打的前20多天,就開始在南麻修建立體式的防守體系,180度無死角防守。山東野戰軍圍攻了近20天,根本無法突破,自己反而損傷慘重,不得不退出戰鬥。

當國民黨軍隊敗退臺灣後,臺灣和大陸之間的金門就成了必爭之地。為了能夠堅守臺灣,蔣介石就任命胡璉將軍來防守金門。當解放軍三個加強團乘船登上金門島後,胡璉先是命令炮兵炸燬船隻,然後把登陸的解放軍包圍起來進行最後的殲滅,除了2000人被俘外,其他全部犧牲。



胡璉將軍賴以成名的三場戰役,都是防守戰。

因此很難評估張靈甫與胡璉到底誰的軍事才能更高,只能說兩人各有特點。如果說攻守更平衡的話,當然是胡璉將軍更勝一籌。


新知傳習閣


我選擇胡璉。

網絡時代,張靈甫莫名其妙的火了之後,眾人對張靈甫的評價就十分極端,有的人視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流砥柱,大有將其捧上國民黨第一名將的架勢,而有的人卻十分鄙夷,認為張靈甫不過敗軍之將,何以談勇?



我認為,對於張靈甫的兩種觀點都過於極端,首先張靈甫肯定擔不起國民黨第一名將的稱呼,否則的話,他就不會在孟良崮犯如此之多的錯誤,而且敗得如此之慘,甚至付出了自己的性命。更何況張靈甫的最高職位也不過是一軍之長,無論是地位、資歷還是戰績,國民黨將領中比他強的為數並不少。


但不能因此就徹底否認張靈甫的軍事才華,粟裕大將作為我軍中戰神級別的人物,本來就沒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張靈甫敗於粟裕,並沒有什麼丟人的。張靈甫可稱得上國民黨一員悍將,但卻不是智將,更不是帥才。

縱觀抗戰八年,張靈甫在74軍的表現就可以看得出來,在74軍中,尤其是在王耀武的麾下,張靈甫作戰勇猛,對於苦仗惡仗,從來悍不畏死,他多次負傷也與作戰勇猛有直接關係,也因此,張靈甫屢立戰功。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張靈甫在擔任74軍軍長之前,他一直在王耀武的麾下任職,雖然不斷晉升,但從未獨當一面,獨自領軍。也因此造成了他將才而非帥才的侷限。

但他的黃埔軍校同學胡璉卻完全不一樣,對於胡璉有一個較為公認的評價:“狡如狐,猛如虎”。張靈甫做到了猛如虎,卻顯然無法做到“狡如狐”。胡璉在勇猛方面不如張靈甫,但在狡詐方面卻完美勝出。

抗日戰爭期間,堅守石牌要塞,重創日寇,併為鄂西大捷作出突出貢獻的胡璉,因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石牌要塞保衛戰也是胡璉的成名之戰。在此後的湘西會戰、雪峰會戰及解放戰爭,都充分顯示了胡璉的軍事才華。

與此同時,率部屢立戰功的胡璉,憑藉的並不僅僅是一往無前的悍勇,還包括他狡猾如狐的智慧。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中,胡璉率領的第18軍能夠成為國民黨最後一支被殲滅的王牌部隊,雖然不排除運氣的成分,但顯然作為軍事主官的胡璉,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從胡璉和張靈甫的結果也能看出兩人性格的不同。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一戰殞命,而胡璉所率領的部隊雖然在淮海戰役中被全部殲滅,但胡璉卻屢次逃脫,併成功逃往臺灣,在1972年還被國民黨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鳶飛九天2018


肯定是胡璉,毛主席評價:狡如狐。當年粟裕幾次想圍殲整十一師,都被胡璉提前感知,離開帶領部隊開溜或向友軍靠攏,華野吃幾次虧。

後來國名黨以整十一師為基礎組建十二兵團。胡璉以為司令官是自己,可是蔣介石任命黃維當司令官,那時黃維已經去當了幾年老師,都沒有打過仗,只任命胡璉當副司令,胡璉氣的稱病請假回家。

淮海戰役時,蔣介石命令黃維從武漢到徐州救援杜聿明,結果沒打仗經驗一頭扎進埋伏圈,蔣介石發現後把胡璉空投到十二兵團,準備突圍,結果突圍失敗無力迴天,兩人各乘一輛坦克突圍,結果黃維被俘,胡璉跑回去了。

蔣介石後來任命胡璉為兵團司令,重新組建十二兵團。

廈門戰役後的金門戰役,解放軍3個團近1萬人衝上金門島,守軍已經從海邊陣地崩潰,勝利唾手可得,即將解放金門島。正好碰上蔣介石命令胡璉帶領新的十二兵團五萬多人從大陸撤往金門島,已經有部分部隊上岸。胡璉立即組織部隊抵抗,並派飛機轟炸解放軍的船隻,結果解放軍沒有渡船運輸第二批增援部隊一個軍,孤軍抵抗3天后彈盡糧絕,壯烈犧牲。

從結果看來,胡璉比張靈甫厲害幾個檔次。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6009486545454081210, "vid": "v02004f20000bffd7sl1mik2fsg73ru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