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畫出紅色竹子,白居易對話鳥巢禪師,詩人也貢獻於佛教文化

蘇東坡畫出紅色竹子,白居易對話鳥巢禪師,詩人也貢獻於佛教文化

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詩人杜牧的這首《江南春》,讓人不難看出,歷史上,佛教文化在江南曾是多麼的興盛,雖然伴隨著歲月的無常,已消失於煙雨中,但是,所遺留下來的寶貴的佛教文化遺產,卻對我國的繪畫以及造型藝術仍一如既往地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蘇東坡畫出紅色竹子,白居易對話鳥巢禪師,詩人也貢獻於佛教文化

梁楷的《白居易見鳥巢禪師》

自古以來,佛教倡導入世修行的同時,更注重靜修, 所以歷代寺廟的選址,多在自然環境優美的地方。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祗園, 竹園兩大精舍, 都是“池流清淨, 林木繁茂”的園林式寺院。在古代,佛教寺廟不但是僧眾修持之所, 同時還具有佛教文化藝術的教育弘揚之功能, 是集建築、繪畫、文學、雕塑、音樂於一體的佛教藝術殿堂,它是佛教繪畫藝術的啟蒙之所。這些寺觀壁畫藝術,陶冶著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的性情與靈感,輻射式地對我國的文化藝術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從大量的史料中可看到,歷史上有許多文豪詩人也對佛教文化有過貢獻。大詩人白居易, 書畫大家蘇東坡也與佛寺有不解之緣, 並且還留下了絕妙詩文及不少逸事趣聞。

蘇東坡畫出紅色竹子,白居易對話鳥巢禪師,詩人也貢獻於佛教文化

蘇軾的《枯木怪石圖》

白居易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也是一位虔誠的佛門弟子,自稱香山居士。他在杭州任刺史時曾參訪鳥巢禪師。鳥巢道林禪師見秦望山上松枝茂密,就居於樹上,有如鳥兒築巢而居,故人們稱他為鳥巢禪師。白居易仰觀樹上的鳥巢禪師,說:“禪師住處甚為危險。”禪師說:“太守的處境比我更危險。”白居易說:“弟子為一州太守,住鎮江州,何險之有?”禪師說:“你身居官場,明爭暗鬥,識性不停,譬如薪火熾燃,怎麼不岌岌可危?”白居易請教道:“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如此簡單的道理,三歲小孩也知道。”禪師說:“三歲孩童雖會說,但是八十歲老翁卻未必瞭解其意。”

這段佳話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佛門公案。

宋朝大詩人、文人畫代表蘇東坡與佛教更是因緣甚深,他與佛教高僧佛印禪師較量禪機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在此暫且不提。尤其他對大乘佛理的領悟更是讓人望塵莫及。對佛理的深刻理解體悟,使他對宇宙人生的認識產生了質的飛躍。他在前、後《赤壁賦》中闡述的深邃義理,其實就是基於他對禪理的領悟。

蘇東坡畫出紅色竹子,白居易對話鳥巢禪師,詩人也貢獻於佛教文化

蘇軾的《朱竹》

同時,他還從“心物一元”的佛理中受到啟發,創作了具有象徵意味的文人畫紅竹。一次,有人看到他用硃砂畫的紅色竹子時,大惑不解地問:世上豈有紅色的竹子存在?蘇東坡沒有正面回答卻從側面反問他:歷代大畫家畫竹均用墨色,那麼你曾見過世間有墨色的竹子嗎?對方啞言而笑,若有所悟。(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