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從什麼時候起,德軍的戰鬥力開始下滑?

軍武文齋


如果拋開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所帶來的戰鬥力提升,僅從兵員素質方面來看的話,德軍戰鬥力的最高峰是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前夕,絕大部分的德軍師都是齊裝滿員的一級野戰師,並且擁有實戰經驗,部署在東線的幾乎全是這樣的師(警衛師除外),少數的裝備較差、編制較小的二級師則用於西線等佔領區的駐守任務。此時德軍中訓練有素且擁有作戰經驗的官兵所佔比例非常高,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德軍的損失總是大於補充,而且補充的兵員素質也無法和那些擁有實戰經驗的士兵相比,德軍士兵在數量(總數在增加,但是戰線也在拉長,平均兵力密度是在減少)和質量上都開始出現下降,並呈現加快的趨勢。



綜合來看德軍戰鬥力出現明顯下降是在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以後,德軍的裝甲部隊遭到了嚴重的損失,而步兵部隊自1942年開始就一直在從事超負荷的作戰,補充遠遠趕不上損失,新組建的步兵師無法適應東線的殘酷戰鬥,這加重了兵力的消耗,德軍各集團軍司令部首次開始在其作戰報告中指出德軍步兵部隊戰鬥力下降嚴重的問題,指出如果不採取根本性的措施來改善德軍的兵員補給,德軍的戰鬥力將很快喪失,失去關鍵的素質優勢。


1944年德軍的軍事形勢幾乎是全面的發生了崩潰,蘇軍一系列的戰略進攻徹底摧毀了德軍的東線防禦,四個集團軍群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中央集團軍群幾乎全軍覆沒,北方集團軍群被孤立在波羅的海沿岸,南方集團軍群也遭到重創(羅馬尼亞軍隊突然投降所致),北烏克蘭集團軍群也被擊退。於此同時在西線,德軍B集團軍群也被盟軍所打垮,損失了40餘萬人。短短几個月內,德軍4個集團軍群遭到重創,這在之前是從未發生過的,以往一個集團軍群遭到重創就意味著德軍遭到嚴重的挫折,現在四個集團軍群的損失則意味著德軍在軍事上的徹底失敗,德軍沒有能力重建這些集團軍群,德軍整體戰鬥力也出現斷崖式的下降。


戰略論


準確來說,從蘇聯大地上的寒冬來襲的時候,德軍的戰鬥力就開始下滑了,德軍在戰爭初期的確是勢如破竹,但隨著戰線的推進,兵力的分散,很多戰略目標開始變得讓德軍心有餘而力不足。寒冬和泥濘嚴重拖垮了德軍。


首先是沒有冬裝,士氣受挫。輪式車輛只能靠履帶拖動,但車鉤和鏈條又嚴重不足。車輛的冷卻水和防凍劑,光學儀器的防霜劑,槍械的潤滑油,等都嚴重缺乏。因此,德軍喪失了機動突破能力和高效的防禦手段。

原本預計在莫斯科歡度聖誕節的德軍在蘇軍的反攻下節節敗退,

哈爾德在日記中寫反,到2月28日為止,兵員損失達到了1005623人,相當於他全部兵力的31%,其中死亡202251人,受傷725642人,失蹤46511人,還包括凍傷的112627人。

沒能對蘇聯閃擊成功,對預示著納粹德國必然會陷入一戰時西線的泥潭作戰中,這對於生產資源相對有限而敵人眾多的納粹德國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普魯士之魂


應該說巴巴羅薩計劃就是德軍走向失敗的開始。

在1941年的時候,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正式開始實行巴巴羅薩計劃。

1941年6月中旬,德軍在蘇聯的邊境一共集結了190個師,大約有500萬人,向著蘇聯發動進攻,而蘇聯則是被德軍的假象所迷惑,導致蘇聯軍隊在戰爭的初期對德軍的突擊根本是毫無防備,在開戰的3周內,蘇聯就損失了200萬人,到了年底,損失的人數更是達到了700萬人。

在朱可夫的指揮下,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和庫爾斯克擊敗德軍,蘇聯的嚴寒季節來臨,無數的德軍被凍傷凍死。

最終德軍已損失了數百萬人的代價退出了蘇聯,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也就是德軍失敗的開始,主要的原因就是德軍低估了蘇軍的反抗能力和戰鬥意志,而且後勤的缺失,氣候的不適,過長的戰線都成為德軍最後失敗的原因。





會戰鬥的熊


二戰,從一開始的入侵波蘭,征服法國,實行巴巴羅薩行動,德軍一直是勢如破竹,但從1942年開始,德軍開始展現頹勢,戰鬥力一天不如一天。

到1941年底,德國已經佔領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然而,龐大的領土也需要大量的軍隊來維持穩定,這也導致前線無法擁有足夠的兵力去展開進攻行動。此外,由於1941年12月份美國加入協約國,英國和蘇聯得到了美國大量的各種戰備支援,使他們能夠持續與德軍對抗。在與蘇聯的戰鬥中,大規模戰役的失敗導致德國失去了大量的精銳士兵,這也導致德軍的戰鬥力下降得非常快。

此外,二戰時期,由於機械化戰爭的到來,德軍需要大量的石油來維持其龐大的機械化部隊,而依靠羅馬尼亞的石油資源顯然不夠,德軍入侵蘇聯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獲得高加索地區的石油資源,可惜奪取失敗。石油的緊缺導致德軍的機械化部隊被捆住手腳,戰鬥力下降。

與此同時,東部戰場上的不斷失利和德國城市遭到盟軍的大規模轟炸導致德軍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希特勒的決策,失敗主義不斷蔓延,士氣的不斷下降也造成了德軍戰鬥力的降低。

總而言之,1942年之後,德軍的戰鬥力是大不如前。


老諸談史


二戰從1940年以後,德軍的戰鬥力逐漸開始下滑。

其主要原因為:1、戰爭的對手和形勢上的不一樣。雖然在戰爭前期是英、法、波蘭對德宣戰,但是由於各國採取的是隔岸觀火的架勢,使得德國可以逐個擊破,導致波蘭被滅,後法國也重蹈波蘭的覆轍。

2、作戰觀念老舊。上面說到,法國也被德國滅了,那麼這個歐洲大陸的一個強國,為何也被輕而易舉地消滅了呢?原因就在於其作戰觀念老舊,只知道一味地去防守一條馬奇諾防線,結果德軍繞開了,劍指巴黎!其次,蘇聯也過於相信那一紙《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最終導致德軍長驅直入。

3、兵力問題。德軍前期投入的兵力相當巨大,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國家在某一場戰役中兵力超過德國。就拿“巴巴羅薩計劃”來說,德軍投入的兵力約為500萬。

4、準備充分。在1933~1939年間,德國軍費增長約為150%

5、運用戰法靈活。善於運用“閃電戰”。

當然,上面所說的是德軍前期的優勢。下面就來說說它後期的劣勢。

1、德軍的海軍沒有英國強大,一艘航空母艦都沒有,甚至於連最基本的戰術都沒有,這如何在海上獲得優勢?

2、後期兵員不足。在後期,德國軍隊裡面的人大都是老人和孩子!

3、高層指揮失誤。就拿希特勒來講,他總是喜歡越權指揮,做一些自認為很準確的決斷。

4、信息體系差。後期英國已經破譯了德軍的電報密碼,而德軍方面卻沒有察覺,或者說做出良好的應對措施。

5、資源不足。德軍從1943年的庫班空戰後,就一直在丟失之前所佔領的土地,同時也就導致了一些資源的缺失,比如說:石油。

好了,對此,你們還有什麼高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我是自帶MVP的小司令,我專注於製作有趣、有料的軍事節目,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