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喜歡到處打仗卻不吞併一寸土地?

茳J魚兒的淡淡心事


美國是商業國家,一切以利益優先,打仗之後吞併領土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當然不再吞併領土。現在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如果想增加領土根本不需要打仗,其他國家很可能會主動要求加入美國。事實上,在美國建國之初,美國曾經瘋狂擴張,從一個僅有13個州、面積8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等國家,一路擴張到了今天擁有50個州、面積937萬平方公里的世界領土第4大國。為何美國曾經熱衷於吞併領土,現在卻只打仗、不吞併領土呢?以下,觀察室為大家詳解。

美國白宮

在美國建國之初,美國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階段,需要更多的耕地種糧食、棉花,需要更多的自然資源發展工業,需要更多的領土拓展生存空間。在美國建國以後短短不到100年的時間裡面,美國從英國手裡接受贈予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法國手裡購買到看230多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納地區,從西班牙人手裡搶到了佛羅里達半島,從墨西哥人手裡搶來了今天的加利福尼亞、德克薩斯、新墨西哥等州,從俄羅斯手裡買到了阿拉斯加,搶佔了夏威夷等等。美國曾經對土地的渴望,並不亞於俄羅斯,非常熱衷擴張。當然,龐大領土面積為美國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材料種植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美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龐大的領土面積功不可沒。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美國現有的國土已經足夠支撐其經濟發展、人民居住,沒有必要再擴張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就主張允許殖民地獨立。關鍵在於,美國是一個商業國家,更希望通過經濟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來稱霸世界。不可否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在蘇聯解體以後,美國發動了很多次戰爭。但是, 美國發動戰爭主要目的是為了經濟利益,是為了維護世界霸權,而不是為了擴張領土。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存在,影響到了美國的中東戰略推行。所以,美國人就發動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以後,不僅對伊拉克的土地不感興趣,甚至一直想趕緊撤兵,甩開這個大包袱。蘇聯解體以後,美國發動了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一寸土地也沒有擴張。

跋涉2000多公里想要進入美國的“大篷車移民”

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超過20萬億美元的GDP總量,60000美元的人均GDP,想要擴張土地,根本不需要發動戰爭。例如,美國如果允許墨西哥併入美國,墨西哥人在公投中一定順利通過!但是,美國人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在1846年-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美國就有呼聲徹底滅亡墨西哥。時任美國總統的波爾克與美國國會認為,吞併掉墨西哥就意味著將龐大數量信奉天主教的拉丁裔墨西哥人納入美國,將會極大的衝擊美國社會,甚至是動搖美國人民主流價值觀。畢竟,美國是一個以信奉信教的歐洲白人後裔為主的國家。

波多黎各是美國的一個自由邦,已經先後兩次公投要求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都被美國聯邦政府拒絕。即使是地廣人稀的加拿大想要併入美國,美國人也未必願意。加拿大人均GDP只有45000美元,兩國合併,意味著更富裕的美國人要在經濟上幫助相對不夠富裕的加拿大!


美國觀察室


美國並非不喜歡土地,但一個國家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張

很多人喜歡拿美國和俄羅斯作比較,認為俄羅斯對土地的貪慾永無止境,而美國卻並不染指他國領土。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的根據,畢竟俄羅斯自立國之後就一直不停的擴張,即便是到了今天,俄羅斯依舊對土地充滿著興趣。

目前俄羅斯不僅在2014年吞併了克里米亞,而早在2008年俄軍便通過俄格戰爭控制了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這兩個地區現在跟俄羅斯領土沒有任何區別,只是缺個名分而已。並且普京現在仍然在努力促成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合併,甚至想聯合中亞國家重建巔峰時期的俄羅斯帝國。

相比於俄羅斯,美國對土地的貪念確實小很多,而在今天就算你想主動加入美國都是不可能的事兒。2017年06月11日,美國的非合併建制領土波多黎各舉行全民公投,根據公投結果,波多黎各人民決定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

然而面對著波多黎各人民的熱情期盼,美國方面卻沒有作出一絲的回應,用沉默拒絕了波多黎各的加入,而這已經是美國第二次拒絕波多黎各加入美國了。早在2012年11月6日舉行的公投中,波多黎各便已經決定加入美國了,但那一次美國政府同樣是以沉默作為回應。(波多黎各投懷送抱美國都不要)

美國最後一次接納新的領土是在1959年,那一年位於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正式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此後美國領土再未擴張過。

當然,美國並不是不喜歡領土。美國在獨立之初僅僅有大西洋沿岸的13個州,面積不過80多萬平方公里。後來在美英簽署的《巴黎和約》上,英國將密西西比河以東的150萬平方公里土地送給了美國,於是美國在正式獨立時面積為230萬平方公。

這個面積大小如果放到今天,連世界前十都擠不進去。但是到了今天,美國國土面積則高達93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面積大國,也是世界僅有的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公里的四個國家之一。這多出來的600萬平方公里土地肯定不是充話費送的,哪家電信公司都不會這麼大方。

美國建國後的一百多年中,美政府國奉行“天命昭昭”理論,許多美國政客不停地向民眾灌輸擴張理念,認為美國的擴張是上帝註定的。於是美國通過購買,脅迫購買,搶奪(主要是搶墨西哥的),將領土從大西洋的一隅之地直接拓展到太平洋沿岸,一步一步的將自己變成一個超級大國。(美國擴張地圖)

不過美國的擴張並不是無休止的,在二戰前後美國相繼放棄了古巴和菲律賓,這一點跟俄羅斯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蘇聯在二戰時期則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並佔據了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德國、芬蘭、羅馬尼亞等國大片領土,還強行將唐努烏梁海據為己有,要是沒人攔著,整個亞歐大陸都填不滿莫斯科的餓肚子。

其實對於今天的美國而言,本國的領土面積已經足夠大了。目前美國擁有3億多人口,即便是將這個數字翻倍,美國的土地和資源仍舊有能力為美國人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因此美國早已經沒有擴張的動力。(一望無際的美國中央大平原,這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農業耕作地區)

再者,如果美國佔據他國領土,則勢必也要接納土地上的人民,而美國又是一個選舉制度國家,突然接納大量人口必然會稀釋美國白人佔比,動搖白人的統治根基。精明如美國怎麼會去幹這種傻事?

所以美國並非對領土不熱衷,而是現在已經不需要領土了,目前美國的土地已經夠用了。


千佛山車神


雖然幾乎全中國人都在說“美帝”,但真正知道什麼叫“帝國”的,還真沒幾個。

所謂帝國,是西方政治語境下出現的詞,帝國必然有它的征服地,被帝國所征服的地方,就要享受不平等的統治。

這個,就叫作帝國主義。

即,帝國會把國家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本國,一部分是征服地。

譬如,我們稱英法為帝國主義,這個沒錯,因為英國在印度、香港,法國在越南,派的都是總督,來對這些地區的人們實施完全有別於本土的統治。

征服地的總督是國王直接委命的,而他們本土的首相總統則是通過民選產生的。

前者是集權帝制,後者是民主政治。

這個法理邏輯是極為清楚的。

在梳理清楚帝國主義的概念與統治邏輯之後,我們再來看美國為什麼不強佔土地這個問題。

答案也許很多人不能接受,但事實就是如此:
——因為美國根本不走帝國主義這條路。


美國曾經佔領過菲律賓,但它不願、也沒法讓菲律賓加入進聯邦來,更派不出總督來。

因為如果允許美國總統委任總督,那就等於承認美國大總統不是民主選舉,而是一個集權皇帝了。

從而,把整個美國的立國精神給否定了。

一派總督,它就變成真正的帝國主義了。


所以,最後美國人寧肯把菲律賓主動放棄了,也不肯改變其立國精神。

試想,如果是英法日俄把菲律賓統治了,能像美國這樣說放就放嗎?


強佔領土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付出成本之後,又不能獲得實際好處,那麼,強佔領土變變得毫無意義。

所以,正是美國標榜的“自由民主”的立國精神,既嚴格地限制了它走向通往帝國的路,又成功地佔據了世界霸權的地位。

因為,帝國主義必然是要滅亡的。

而自由、開放、平等、民主、法治,才是人類文明與秩序最強有力的呵護者。


當然,有人會反駁說:美國現在的領土及託管地,難道不是強佔來的嗎?

美國現在的領土,主要有三種三源:

一是最初獨立的13州;

二是買來的,如阿拉斯加、路易斯安那等;

三是其他途徑取得。

之所說是“其他途徑取得”,而不說是“強佔”,因為它與傳統意義上的征服強佔完全不同。


事實上,美國人早已經重新定義了對這個世界的主導權,即:

——真正的霸權,早已經不在於控制疆域版土,統治黎民百姓,而在於制定遊戲規則,控制國際秩序。


這與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才做產品,而最下流的企業則是做廣告,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風談天下


在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然而美國獨立之處僅僅只有13個洲。在美國政府的四處擴張已經購買的情況下現在美國已經50洲了。然而美國自從二戰以後美國又成立了夏威夷洲,此後美國在世界上打了多少場仗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意識到,美國並沒有吞併其它國家一寸土地。

難道是美國不需要土地嗎?

其實不僅僅是美國,在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已經將將侵佔土地這一粗暴的方法所摒棄了。20世紀人類已經進入文明社會。由於世界各國的發展差異。有強有弱像二戰前的叢林生存法則已經不適合當今的社會形式。如果美國頂著壓力到處打仗吞併土地。

那麼美國會受到世界各個大國的譴責。最終得不償失。美國明白這一點,例如在1990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想把其變成自己的第十九個省。然而直接招致西方國家的聯合打擊。最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美國喜歡到處打仗而不吞併一寸土地。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現在美國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大國。社會福利好,醫療條件好,然而有很多第三世界的國家存在著貧富差距。有的國家甚至連溫飽都是問題。更別提社會福利了。所有有好多的國家想加入美國。例如傳言美國與墨西哥戰爭後墨西哥議會後通過了加入美國的議案。然而得到了美國的拒絕。

傳言畢竟是傳言,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一切都得靠稅收解決。像這樣一窮二白的國家想加入美國,美國財政就必須補助他們,勢必會拖美國經濟的後腿。這對美國來說基本上是得不償失了。所以這也是美國喜歡到處打仗而不吞併一寸土地的原因吧。

還有一種可能美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美國雖然是超級大國,但是也有俄羅斯、中國、英法德等強國。所以對於美國來說,要吞併任何領土,都需要這些大國的同意,否則就會產生巨大的阻力。一旦大國聯合反對,群起而攻之了。一旦如此,美國就很危險了。所以,美國心裡也清楚,為了利益可以打仗,但是決不能吞併領土,否則大國地位不保。

然而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覺得這種侵佔行為非常不道德。所以隨著戰爭時期的結束,各個國家都沒有想過去佔領別國家的土地。不過美國卻換了一種方法,雖然不佔領這個國家的土地,就是在那個地方駐軍。利用好心的“支援”和“幫助”來獲取一些利益,這種方式跟侵略實則一樣。畢竟如果美國用強行佔領的話,必定遭受到各國的譴責。這樣美國就會陷入危險的境地。

那麼為什麼美國喜歡到處打仗惹生是非呢,展望以前,無論是經濟戰,反恐戰爭,貿易戰爭,局勢戰爭。幾乎和戰爭有關係的,美國都會參與。難道僅僅是因為美國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嗎?

美國憑藉自己的國際地位與自己國家先進的科技。幾乎處處戰爭,它便是戰勝國。然而勝利後並沒有侵佔土地而是幫助當地重新建設。進行軍火的販賣。從中牟取利益。所以美國的戰爭是越打越有錢。於是就有了美國喜歡到處打仗取不吞併一寸土地的說法。


無筆史官


美國從建國至今,就不斷的對外擴張,而且憑藉戰爭不斷髮展起來,又是歷史上通過戰爭獲利最多的國家。……

美國通過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年)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頒佈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聯邦制下總統制共和制。成為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近代代議制國家。

美國通過南北戰爭(1861——1865年),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

美國建國後不斷進行領土擴張,通過戰爭、低價購買、吞併等方式,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使美國領土由大西洋沿岸擴張至太平洋沿岸,由最初的13個州發展成50個州,構成了當今美國的版圖

所謂的西進運動與美國的領土擴張和工業革命相伴隨,更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加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美國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化、近代化強國。也日漸成為世界科技中心、金融中心、經濟中心……

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都是在戰爭初期,保持中立,大發戰爭橫財,後期加入戰爭,又都是戰爭的勝利者,都在戰後的世界格局中,處於優勢地位和主導地位。

如一戰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後的美蘇兩極格局,1989和1991年蘇東劇變,兩極格局結束,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二戰後,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美國唯一戰敗的戰爭,就是朝鮮戰爭,被朝中人民所打敗……

而且都是為攫取、維護世界領導權,都有地緣政治因素,控制經濟資源等因素的影響……

在16世紀新航路開闢時代,早期殖民擴張時代,是赤裸裸的武裝搶劫、欺詐性貿易為主,主角是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蘭、英國、法國……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工業資本主義發展,要求商品輸出,伴隨著炮艦政策和殖民戰爭,主角是英法,美國是追隨者……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要求資本輸出,和經濟上瓜分世界,美德趕超了英法逐漸成為主角……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把世界瓜分完畢,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

美國作為後起之秀,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日漸崛起,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獨領風騷,成為世界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世界霸主……

美國的對外政策,是伴隨美國國家實力的變化和國際局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由大陸政策,門羅主義(1823年,針對美洲大陸),到門戶開放政策(1899年,針對中國),再到一戰後特別是二戰後的全球戰略,攫取世界領導權……

二戰後,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帝國主義世界體系崩潰,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國際外交的發展,以世貿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自由貿易金融體系的發展……

特別是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雖然是“一超多強”,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暫時佔據優勢。但是,經濟全球化趨勢和政治民主化趨勢進一步發展,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歐盟、東盟、亞太經合組織等不斷髮展……

多極力量相互制約如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日本,以及地區大國伊朗、以色列、沙特、印度等………

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潮流,霸權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日益不得人心……

美國作為最大的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更關注的是如何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並憑藉世界霸主地位,掌控世界局勢,遏制現實的競爭對手和可能的潛在競爭對手,以獲取最大的經濟政治利益,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美國的對外政策,全球戰略,既取決於美國綜合國力的發展程度,是其內政的延續,也受地緣政治,國際資源等因素的影響,還受時代潮流和國際局勢的制約。……

因此,在當前(當代)新的時代背景之下,作為最大的最發達的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美國,看上去,喜歡到處打仗卻不吞併一寸土地!……

……(當今的時代,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新一輪擴張深化的時代,是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的時代。

也是叢林法則仍然通行的時代,更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共商、共建、共享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日漸成為共識的時代。

大國之間的合作競爭並存,較量妥協並存,矛盾摩擦不斷,致力於掌握世界領導權、海洋權、話語權;致力於遊戲規則的制訂、國際資源的掌控、國際分工的有利地位;

致力於自身結構的調整優化、知識產權的掌控與創新、文化權的引領)……






逛一逛3


美國和希特勒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即統一世界,天下大同。只是手段各異!

美國能稱霸天下,靠的是發行美元、控制石油、領先的科技和領先的科技武裝起來的軍隊!不過,光憑上面幾點,美國永遠不能如願。

因為,美國輸出的文化,社會制度有先天缺陷,後天根本無法彌補。

舉個例子,人類交朋友,只有那些本著尊重的心態,才能交到真正的更多的朋友。朋友多路好走,這種情況,才算正常。

國家間亦是!

歐洲諸國、日、以、澳等國是美國的盟友,但是這個盟友狀態更多是建立在利益之上。一旦利益受損,就有反目的可能。因為“利益可能受損”,所以這個盟友關係相當脆弱!土耳其就是一個典型。

遠的不談。

二戰以來,明面上,美蘇(俄)爭霸,歐美同氣連枝,因為社會價值觀基本相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盟友極少,是因為其嗜血如命,侵略成性。這種狼性,是其地理條件反應,即苦寒~強壯~擴張。

相比之下,俄羅斯人更加自私。

而美國,只需要接受其價值觀,社會制度,文化輸出和其它做事方式並相互友好,他並不會怎樣。而與他背道而馳的國家則需要接受“上帝”的懲罰。

不管是統一世界,還是兩強爭霸,都必須面對兩個現實,一個是經濟的命脈~石油,一個是安全的保障~軍力。所以,中東是永遠的熱點,在美國人眼裡委內瑞拉現政府就是一根刺。

在“統一世界”的路上,俄羅斯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坎,所以美國一方面絞盡腦汁的使詐,設絆,搞封鎖,以期他從內部崩塌。一方面又積極消除反美國家,只要決定開戰,總能能找到藉口。

科索沃,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阿富汗……哪一個不與美國對立?哪一場推翻政權的戰爭的理由是正當的?這個就牽涉到了一個避無可避的做人原則~道德問題。

如果美國足夠強大,以美元和文化侵略,假以時日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完全收服。戰爭的代價就是人道主義災難,說好的“保障人權”呢?難道被侵略國的人民就沒有人權?!

當事國是暴政也好,獨裁也罷,人民看在眼裡。而美國所謂的“為民除害”之舉所造成的餓殍遍野、難民如潮,更讓其人民無法釋懷!

所以,更多的人看清了美國國旗後面那張醜惡嘴臉,更多的人討厭甚至憎恨美國的做法,所以911事件是註定的,因果關係,報應不爽。

美國對其他國家開戰,並不是為了開疆擴土,只是為了收服並接受美國輸出的社會價值觀,和控制其所有資源,以防被敵國利用。

不過,在文明社會,叢裡法則已經過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才是王道!




相安麗


這個問題有點片面,我想作者應該是看到美國二戰後至今,打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得出的結論吧。如果是這樣,那美國確實是沒有通過戰爭吞併別的國家,也沒有佔據別國的土地。但是二戰前可不是這樣。可以說,美國從建國開始,到二戰前,就是一部擴張和征服的歷史,美國通過不斷的戰爭和購買的方式佔據了大片的土地,和英國開戰,和法國開戰,和西班牙,墨西哥打仗,才有了今天美國的版圖。



有人說現代以來,美國沒有吞併別國的土地,是因為美國的自由,民主,文明,還有什麼道義之類,還有說美國是正義戰爭,所以不吞併別國等等,為美國的戰爭行為塗脂抹粉。

那麼,美國為什麼後來打仗不吞併別國土地了,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就得先來看看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歷史上,無論打著多麼冠冕堂皇的旗號,宗教也好,討伐無道也好,主持正義也好,主動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從來就是掠奪財富,這一點亙古不變。



歷史上,發動戰爭的國家要去佔領別國的土地,那是因為,有土地就有資源,有土地就有人口,有土地就有財富。人口和資源本身也是財富的組成部分。只有佔有了別國的土地,才能最大化的永久的掠奪別國的財富。

但是,進入現代以來,直接佔領別國領土去掠奪財富這一套行不通了。

首先,時代變了,已經不是過去那個拳頭硬就可以到處擴張佔領的年代了。二戰後六七十年代,在亞非拉等前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民族獨立運動,大英帝國,法國等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成為主權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可能再去佔領別國的土地了,一個是國際輿論的指責就受不了,另一個是佔領了也守不住,英國就是例子。



其次,戰後成立了聯合國,這個聯合國正式美國總統倡議下張羅起來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成立之後,越來越多的新獨立國家都加入了聯合國,以至於至今幾乎所有國家都是聯合國成員國。美國不可能再去公然侵佔別國土地,破壞聯合國的基本原則了。而且美國的行動多少都會受到聯合國及其它國際組織的制約,沒那麼囂張了。


最後,發動戰爭,佔領別國領土,可能不僅得不到財富,還要往裡面貼錢,很可能成為賠本的買賣。比如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後,美國至今陷在裡面出不來,美軍還不斷面臨傷亡,國內對政府的壓力都很大。

這個時候,美國如何掠奪財富呢?他有新方法!這就是經濟手段。

一、通過國際貿易中的“剪刀差”掠奪發展中國家財富。

美國低價購買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原材料,然後高價出售本國的工業產品給這些國家,這種不公平的貿易,使得美國不用打仗就可以輕鬆掠奪大量財富,這個也被稱為“新殖民主義”。


二、通過跨國公司掠奪他國財富。

美國的跨國公司遍佈全世界,跨國公司將高汙染,高能耗,資源需求量大的產業都轉移到亞非拉這些發展中國家去,在這些國家投資設廠,利用廉價資源和勞動力,為本國企業賺大錢。

三、利用金融手段掠奪財富

美國在二戰後,構建佈雷頓森林體系,通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WTO等掌握了國際貿易和金融的主導權。並在全球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憑藉美元的國際本位貨幣地位和優勢,發行紙幣等低成本的美元資產換取他國的商品、勞務和實物資源,獲取直接或間接的國際鑄幣稅收益。他還可通過美元貶值,賺取國際通貨膨脹稅收益等。利用金融手段輕鬆薅羊毛。


所以說,如今的美國並不需要吞併別國領土就可以輕鬆掠奪財富,他之所以還到處打仗,只是為了確保他的霸權地位,以便利用霸權地位更好的掠奪財富!


三開其口


美國為什麼喜歡到處打仗,卻不吞併一寸土地?

在我們印象中,只要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大部分原因都是因領土爭端和資源爭奪而起,隨後打起來過後,打勝的一方要宰割戰敗的一方,基本上都是以割地賠款而告終,而且勝利的標誌也以戰勝國強佔多少戰敗國多少領土為標準。



這也是我們學習近代歷史,經常能夠看到的一幕,如1870年的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割地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給德國;1905年的日俄戰爭,俄國戰敗,割讓庫頁島南部給日本,並且把自己在中國東北的南滿鐵路權益全部賠給日本。

然而美國自從本土擴張完成後,之後打不少次戰爭,特別是二戰後,打的多次戰爭,如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不是以領土擴張為目的,也並沒有吞併阿富汗、伊拉克等國家一寸土地,這到底是為何?



具體解析:

(一)美國領土足夠用。

美國本土的領土擴張自從1848年的美墨戰爭後就停止了,美國是一個發展非常成熟的資本主義強國,他的戰爭是為了資本擴張服務的,開始領土擴張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擴張而來,當美國領土擴張足夠大,足夠用時,資本主義到了成熟階段自然會停止。之後就是走出本土,與歐洲列強搶奪世界市場。

美國不是日本和俄國這樣帶有濃厚的封建軍事帝國性質,這些相對落後的國家,把土地視為財富,當然是侵佔越多的領土越好了,而美國則把資本和市場視為財富獲取源泉,只要佔領足夠多市場就行。



(二)領土擴張成本太高。

美國本土的張成本其實很小,得益於北美大陸地廣人稀,處於未開發狀態,包括強佔墨西哥的大片國土上,都沒用幾個人居住。然而美國侵佔其他已經成型的國家,那樣統治成本就非常高了。二戰後,由於世界各民族覺醒,導致歐洲殖民帝國都陸續退出殖民地,讓其獨立。其實並不是這些殖民帝國良心發現,而是繼續維持殖民,統治成本太高扛不住,已經不划算了。

而美國人很早就看出來這一點,還是到處擴張市場的更賺錢,這也就是清末時期,美國向在華列強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初衷,讓所有的殖民帝國都打開自己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市場,大家一起做生意。當然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國的美國肯定是賺盡便宜。



(三)美國戰爭為了經濟利益服務。

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總體看來都是為了美國的石油美元霸權服務,這是美國核心利益,才不稀罕伊拉克和阿富汗那些破地,那麼窮的地方能夠炸出幾兩油水。即使是伊拉克油田經過戰爭破壞後,也賣不了多少錢,還不夠美國軍費呢。

戰爭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美國全球經濟利益格局服務,只要穩定住石油美元格局,就能維護住美元世界流通貨幣的地位。才能維持美國的世界霸權的地位,美國世界霸權紅利,那可是每年全世界各國都給美國送錢的,數千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以及美國人可以拿著綠紙美元到處購買(掠奪)全世界人民的財富。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其實美國的領土都是半搶半買來的。

我們看一下美國的國旗,美國最初的國旗上面只有十三顆星星,現在呢?滿天星,這些星星就是一個州,這多出來的是哪來的?

我替大家理一理。

我們知道現代美國緣於西方移民。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批在英國混不下去的人來到美國,從而開啟了一百多年的移民潮。一群犯罪份子跟流浪兒創造了一個最強的帝國。這裡面的道理值得深思。

一開始,北美洲全是西方各國的殖民地。大家知道的,西方資本化進程很大一部分就是對殖民地的抽血過程。這樣一來,北美洲上英國殖民地的人首先不幹了,他們搞起了獨立運動,建立了美國。美國剛建立時地盤很小,只有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州,面積大概在九十萬平方公里。還沒有我們的內蒙古大。

打完獨立戰爭,英國人一輸就把北美的地盤讓了出來。這樣,也不過才230萬平方公里。現在美國的面積是962萬平方公里,這剩下的600多萬平方哪來的呢?

這當然是碰上土豪了。

第一個土豪是法國。當時法國跟西班牙打仗,拿破崙這位戰神從西班牙手裡搶到了北美路易斯安那地區,這塊地皮很大,230萬平方公里。

拿破崙的這塊地皮還沒捂熱呢,美國總統傑斐遜找上門,說我們美國人買。多少錢呢?二千七百萬美元。這也太便宜了吧。顯然是個賠本買賣,但拿破崙竟然同意了。

一來,拿破崙也是從別人手裡搶的,二來,他擔心英美聯合起來對付他,乾脆變現。

拿破崙當時拿了現錢,特別高興。美國國內還有人不同意,因為美國是州聯邦制,美國人擔心面積一下大一倍,自己的投票權就被釋稀了。但最終這筆劃算的買賣還是做成了。很划算,但不是最划算的,最划算的在後面。

第二個土豪是西班牙,當時美州的佛羅里達是西班牙的地盤。美國要跟西班牙買,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做價500萬美元。西班牙咬咬牙賣了。為啥呢?因為西班牙這位曾經的海上霸主已經不復雄風,本土都被拿破崙佔了。哪裡還管得著海外的殖民地。不賣也會被美國吞併,乾脆拿錢走人。

第三個土豪:墨西哥。墨西哥真的是又土又豪,當時墨西哥的領土是伸入北美很深的。

比如現在美國第二大州得克薩斯以前就是墨西哥的。美國支持得克薩斯獨立後,像收二房一樣把得克薩斯收了。一分錢沒花。但對墨西哥來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很快,美國對墨西哥開戰,一打就把墨西哥打服。打贏了就要跟墨西哥做生意。買土地,什麼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猶他這些地方,以前大部分都是墨西哥的。現在拿著槍來談買賣,不賣也得賣。

最終,美國花了1500萬美元買了這些土地,共達140萬平方公里。這相當於墨西哥一半的國土了。當時美國人還想著全部吞併墨西哥呢,這算是吐了一半出來。墨西哥原本有希望成為一個大國的。這一吐血大甩賣,也就馬馬虎虎吧。

接下來,最大的土豪:沙俄。沙俄把阿拉斯加作價720萬美元賣給了美國。

跟其它土地是美國強買的不同,這個土地是沙俄強行推銷給美國的。當時沙俄把阿拉斯加當作一個打獵場,弄點毛皮,結果動物弄完之後,沙俄覺得沒價值了,想拋售給美國。為了大甩賣,俄羅斯花了十萬在美國做廣告,最終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拍板買買買!第一天晚上達成協議,第二天天沒亮,威廉·西沃德馬上簽字。

俄羅斯拿著錢高興壞了,而美國人把威廉·西沃德罵慘了,說我們的國務卿是不是傻了啊,阿拉斯加就是西沃德買回來的大冰箱嘛。搞得西沃德門都不敢出,躲了好多天。

事實證明,西沃德做了美國史上最划算的買賣,七百萬就買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經過這些買賣,美國從最開始的十三星旗

變成了密密麻麻的五十顆星

現在哪裡還有花錢買國土的買賣啊,我準備搞個眾籌買個百來萬平方的。

現在墨西哥人說,天堂很遠,美國很近,南美洲有五千人正離開自己的國家,準備衝進美國。很多墨西哥人偷渡到美國,其實當年要是抵抗再消極一些,墨西哥早就是美國的一部分了。

再說,為什麼現在美國不吞併領土了。

這很簡單,一是殖民這一套不行了,二戰之後,英美這些殖民大國早就不殖民了。不能殖民,就不能搞二等公民,你要吞併一個地方,就得給人家國民待遇,這個負擔就太大了。現在把墨西哥給美國,美國敢要嗎?能把墨西哥全民提到美國的消費水平嗎?

所以,現在的領土一半是資源,另一半也是負擔,尤其是統治成本很高時。

另一個原因,自從資本主義發達之後,要從一個地方弄錢,根本就不需要搞什麼殖民了,用一些金融手段就容易弄走大筆錢的,或者人家跟你不是一個位面的,你做一萬條褲子,人家一個蘋果手機的利潤就比你高,幹嘛還要吞併做褲子的國家,然後通過管理生產褲子的人來獲利?現在高級的手段是兩種,一種是金融手法,一種是全球分工不平均來賺錢。有這兩大法寶,領土什麼的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


腦洞歷史觀


美國在建國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曾經為了土地打過仗,不過在進入20世紀之後,美國基本就再也沒有為侵略它國土地而發動戰爭。

那麼為什麼美國近些年打的仗不少,但是它卻並沒有通過戰爭吞併別國的一寸土地呢?
(美國地圖)

其實美國打仗很多但沒有吞併它國一寸土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壓根兒就不是為了搶奪土地而發動戰爭。儘管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直到1959年才正式加入美國,但是美國的領土範圍在進入20世紀之後就基本穩定了下來,之後美國再沒有大規模向外擴張領土。在美國的版圖確定下來之後,這個國家也進入了全面的快速發展道路,最終它才成為了如今這個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美國曾經想要把某些地方併入自己的領土之內,比如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這幾個地方都是美國通過和西班牙的戰爭搶過來的,但由於古巴和菲律賓等國國內始終存在較強烈的反對美國統治的勢力,因此不耐煩的美國人最終選擇了放棄菲律賓和古巴。如今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那些擺脫美國獨立的國家已經和美國存在天上地下的差距,現在就算菲律賓和古巴想要加入美國,美國人壓根兒也不會接受,就像波多黎各多次公投想要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但是美國國會並沒有搭理波多黎各。
(菲律賓居民區)


波多黎各人終究還是幸運的,至少他們都是美國公民,可以隨意選擇在美國的任何地方居住,但是菲律賓人和古巴人進入美國卻有可能被當成非法移民。從波多黎各的入美公投遭遇美國國會冷遇的結果我們也可以看出,別說讓美國政府出動軍隊去侵佔它國的領土,即便很多國家想要主動加入美國,美國壓根兒也不會接受。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美國為什麼對領土沒有興趣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美國這個國家不屬於任何個人或者集體,美國只屬於全體美國人民。一個國家領土的擴張往往只是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強大,當一個國家屬於某個集體或者個人的時候,統治者就會有動機發動對外侵略戰爭,因為領土越多統治者控制的人口和資源也就越多。但是對於現在的美國而言,領土擴張並不會讓它的國民受益,如果是把那些窮國給吞併了,美國民眾反而會因此遭遇損失。
(美國城市)


美國是一個高度富裕發達的國家,而且它還是一個比較民主平等的國家,美國要是把伊拉克和阿富汗這樣的國家給吞併了,那結果無非就是讓美國多了兩個州,或者可以說是相當於美國人主動去找阿富汗人和伊拉克人一起搭夥過日子,但是美國人可能這麼做嗎?事實顯然是不可能,誰喜歡找一群比自己貧窮落後一大截的人來一起生活呢,那不是明擺著要給伊拉克和阿富汗倒貼錢嗎,這種事兒美國人可不會做。
(美軍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對於現在的美國民眾而言,也許最不划算的事情就是對外擴張領土,美國對於領土擴張已經徹底失去了興趣。在此很多人可能又要問了:美國打仗不是為了土地那是為了啥?關於美國打仗是為了啥的問題李姓先生之前已經解釋過很多次,美國發動戰爭既不是為了領土,也不是為了資源,它只是試圖對外輸出自己的體制和價值觀,同時它也是在維護自己構建並主導的全球秩序。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釋,希望讀者朋友們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