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1、粵菜

粵菜即廣東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發源於嶺南。粵菜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三種風味各具特色。在世界各地粵菜與法國大餐齊名,由於廣東海外華僑數量佔全國六成,因此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2、廣東醒獅

廣東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時,醒獅在廣東出現,起源於南海縣。現流傳於廣東、廣西及東南亞各國華僑中間;在廣東境內主要分佈在珠三角及粵西地區。廣東醒獅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醒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3、粵劇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於嶺南地區等粵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唸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是用粵語演唱的戲劇樣式,有300餘年的歷史。粵劇吸納了多元的音樂、戲劇元素,將梆子、二簧聲腔與粵方言音韻予以完美的結合,創造性地拓展了中國戲曲的藝術表現,成為中國南北戲曲藝術的集大成者,迥異於中國其他戲曲劇種。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4、廣東音樂

台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台山的“八音班”是廣東音樂的活動形式之一,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悠久的歷史。明清之時,八音班主要演奏佛教音樂和民間小調。太平天國運動後,八音班實行變革,將樂曲演奏和戲曲演唱相結合,逐步走入成熟。1949年後,台山市的廣東音樂活動納入城鄉文化室的範疇,成為文化室的活動項目。全市有一百二十多個廣東音樂活動組織,遍佈城鄉。2006年05月20日,廣東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5、茶藝(潮州工夫茶藝)

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散條形茶瀹(yue)泡法的範疇,是瀹飲法的極致。雖然盛行於閩粵港臺地區,但其影響早已遍及全國,遠及海外。2008年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第二批。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6、端硯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硯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古時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封坑,硯資源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名貴。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7、廣州塔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暱稱小蠻腰,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藝洲島)赤崗塔附近,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海心沙島隔江相望。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杆高146米,總高度600米。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僅次於東京晴空塔,是世界最高最長的空中漫步雲梯,塔身422.8米處設有旋轉餐廳,是世界最高的旋轉餐廳。廣州塔有5個功能區和多種遊樂設施,包括戶外觀景平臺、摩天輪、極速雲霄遊樂項目,有2個觀光大廳,有懸空走廊,天梯,4D和3D動感影院,中西美食,會展設施,購物商場及科普展示廳。

8、羅浮山

羅浮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秦漢以來號稱仙山,史學家司馬遷把羅浮山比作“粵嶽”,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它又是中國道教名山,道教稱它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與南海縣境內的西樵山並稱為南粵二樵, 故它又有東樵山之稱。是中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嶺南第一山”。北宋蘇東坡曾在這裡作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而使羅浮山聞名於世。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9、丹霞山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廣東省韶關東北側的仁化縣。丹霞山由紅色砂爍巖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家以丹霞山為名,將這一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區、首批世界地質公園,還被稱為“天然裸體公園”。這裡是世界上發育較典型,類型較齊全,造型較豐富,風景較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 詳細>>】

10、新豐江水庫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萬綠湖是華南地區第一大湖,又名新豐江水庫,是華南最大的生態旅遊名勝,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是1958年籌建新豐江水電站時,在距廣東省河源市僅6公里的新豐江下游的亞婆山峽谷修築攔河大壩蓄水而形成的。1993年被國家林業部規劃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被授予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區。距廣州、深圳均在200公里以內,堪稱是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萬綠湖是依託新豐江水庫建立起來的風景區。

11、深圳世界之窗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世界之窗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深圳灣社區深南大道,是中國比較出名的縮微景區(類似北京世界公園),以弘揚世界文化為宗旨,是一個把世界奇觀、歷史遺蹟、古今名勝、民間歌舞表演融為一體的人造主題公園。公園中的各個景點都按不同的比例仿建。全園分為世界廣場、亞洲區、美洲區、非洲區、大洋洲區、歐洲區、雕塑園和國際街8個主題區,分別展示了法國埃菲爾鐵塔、巴黎凱旋門、意大利比薩斜塔、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一百多個世界著名的文化景觀和建築奇蹟。

12、佛山武術

佛山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明初,佛山武術已相當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術流派紛呈,湧現出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武術名家和武術組織,並通過各種途徑走向世界,現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時至今日 ,南北派別的武術劃分已經不復存在了,然而作為南派武術的發源地---佛山,這座美麗的小城市,依然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有關於武術發展的點點滴滴,在佛山的本地,依然有很在學習我們的傳統武術的人,在民間仍然存在練武之說。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13、珠海大劇院

珠海大劇院總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位於珠海情侶路野狸島海濱,建設工期為4年左右,珠海大劇院是一大一小兩組“貝殼”的形體,構成了歌劇院的整體形象,珠海市博物館和城市規劃展覽館卻是以海天相連的橫縱式設計取勝,這種橫縱式的設計使兩館成為一個和諧而有機的整體。珠海大劇院項目將採用世界先進聲、光學設計和舞臺工藝設計。大劇場可容納1600人,由前廳、觀眾廳和舞臺三部分組成,滿足大型歌舞劇、音樂劇、芭蕾舞劇、話劇、交響樂、大型綜合演出等需要,小劇場可容納500人。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14、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在新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產,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其典型樓群有雁平樓、開平立園、方氏燈樓、馬降龍碉樓群、錦江裡瑞石樓、迎龍樓等。2017年12月,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15、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

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於1982年國務院批准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含林則徐銷煙池和虎門炮臺舊址兩個重點文物保護。林則徐銷煙池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海灘,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主持將收繳到的英、美等國輸入到中國的2萬餘箱、共2376254斤鴉片當眾銷燬在這兩個池內。虎門炮臺在珠江口虎門兩岸。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帝國主義在廣東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1年2月25日,英軍大舉進攻虎門,提督關天培率軍英勇抗擊。

廣東省的15個特色地域名片一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