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尼米茲敢在中途島與山本叫板,底氣來自珊瑚海海戰?

白楊樹下談歷史


說到太平洋戰爭,不得不提到珊瑚海海戰。它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超視距的航母對戰,自此奠定了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新的海上作戰模式,沿襲至今。這場戰役也成為日後軍事迷們熱議的話題。

尼米茲的情報站功不可沒,提供了日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他們將從聯合艦隊裡分出一部分兵力配合陸軍繼續南下,攻佔莫爾茲比港和圖拉吉。而獲悉日軍行動的尼米茲也火速調派弗萊徹的第17特混編隊前去迎敵,就此拉開了珊瑚海戰役的序幕。

日本陸軍為什麼非要在航母掩護下,攻佔莫爾茲比港呢?

原來,根據日本的“南進”政策,日軍橫掃東南亞,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相繼丟失。為了遏制日本的進攻勢頭,尼米茲派“約克城”號一直在澳大利亞東南海域遊弋,日軍苦於兵力不足,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此時,火速趕到的美第17特混編隊,連續對圖拉吉進行兩次空襲。戰果不大,但讓分兵配合陸軍工作的高木武雄頓時警覺起來,他毫不猶豫的判斷出在珊瑚海海域,至少有兩艘美軍航空母艦在遊弋。

這讓高木興奮不已,一是可以大顯身手的和美海軍主力大幹一場,為自己的軍人生涯增光添彩;二是讓陸軍那幫人看看,海軍的實力和作風永遠比他們強。更重要的是,迅速殲滅當面之敵後,火速馳援中途島,誘殲美太平洋艦隊主力。

然而,人類第一次航母大戰,卻是從“稀裡糊塗”開始的。

得知美軍大致位置後,高木命令所屬的包括“瑞鶴”號和“祥鶴”號在內的特混艦隊繞過所羅門群島,悄悄進入珊瑚海,企圖從背後出其不意地給美國人當頭一棒。

渾然不知情的的弗萊切此時正沉浸在轟炸圖拉吉的勝利中,還在不緊不慢的補充燃料。殊不知,高木的編隊已距離他不到70海里,正準備把毫無戒備的美國艦隊打個落花流水。眼看一場“悲劇”就要上演。

就在此時,“老天爺”幫助了弗萊切,一陣陰雨密佈,海面上狂風巨浪,打亂了高木的進攻計劃。能見度極低,不敢再貿然前進,為了穩妥起見,他下令全隊返航,弗萊徹就此逃過一劫。

看來,高木和南雲一樣,都是謹慎過了頭。此時,如果冒險出擊,第17艦隊一定是萬劫不復。一場本可以全殲美海軍的戰鬥,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沒有開始。

矇在鼓裡的弗萊徹大搖大擺的繼續尋找著日本海軍。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他居然下達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將本就實力偏弱的艦隊分成三路,目的是擴大搜索範圍。

分兵迎敵,這可是犯了兵家大忌。如果對手先於美軍發現目標,就會“各個擊破”,那個時候,弗萊切也就只剩下哭的份了。既然目的為了搜索,完全可以派出飛機進行大範圍的搜索,發現目標後,再憑艦隊主力“群起而攻之”。由此看來,弗萊切有些好大喜功,指揮水平和戰術意識很一般。

可是,分兵卻給他“稀裡糊塗”的帶來了好消息。很快,美軍偵察機便發現了高木的“特混編隊”, 弗萊徹聞訊大喜,命令飛機火速出擊。誰知在途中就發現了日軍航母,美機也不管那麼多,一通亂炸,只用了15分鐘將其擊沉,創造了二戰期間擊沉戰艦的最快紀錄。

然而,這首航母根本不是高木的,是支援日本陸軍準備登陸莫爾茲比港的“祥鳳”號輕型航母。現在好了,船都沒了,沒有飛機支援的陸軍再也不敢貿然進攻莫爾茲比,只得停止前進,最終放棄。

這場“稀裡糊塗”的勝利,讓弗萊徹歪打正著,一舉兩得。

同樣“稀裡糊塗”的還有高木。

幾乎就在美機攻擊“祥鳳”號的同時,高木的特混編隊也發現了美軍,於是全力攻擊。可到達指定海域時,哪裡有航母編隊,只有一艘驅逐艦和一艘加油船。來都來了,不能白來,日機飛行員在咒罵偵察機“笨蛋”的同時,惱羞成怒的將怒火全部發洩在它們身上。

初戰失利的高木,不甘心、不服氣,不顧天色已黑,狂風大作,派出27名有著夜戰經驗的飛行員,向預想的美國特混艦隊方向飛去。結果,非但沒有找著目標,卻遇到美軍護航的戰鬥機,被打的屁滾尿流,落荒而逃。這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還在後面。打了勝仗的美軍護航戰鬥機已經陸續返航,但細心的觀察員發現天上還有許多飛機,正在請求降落。原來這是被打蒙了的日機在海上兜了近一個小時後,誤把“列剋星敦”號當成了自己家的了。送上門的菜,豈有不吃的道理,瞬間高射炮轟鳴,一架架日機被打了下來。

第一天的戰鬥,雙方就這樣“稀裡糊塗”打成了一鍋粥。美軍略勝,但沒有傷及筋骨的兩軍開始彼此尋找對方,誓要決一高下。雙方在海上轉悠了兩天後,終於碰到了一起。這可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戰,主角就是艦載機。

雙方几乎同時發現了對方,幾乎同時派出了飛機。日方的“祥鶴”號被炸成重傷,撤出了戰鬥;美方的“約克城”號受輕傷,“列剋星敦”號受重傷,四天後,在返回途中,由於受傷過重,加油時發生爆炸並沉沒。

這樣的結果,讓雙方都有損傷,彼此都不敢再冒進,紛紛撤走,珊瑚海海戰就此結束,雙方几乎打成平手。

從戰術效果上看,雖然日方飛機和人員損失多於美方,但他們以損失1.2萬噸輕型航母“祥鳳”號為代價,換取了對方3.3萬噸重型航母 “列剋星敦”號。此戰,可以說是日軍略勝一籌。

然而從戰略上看,則是美國贏得了勝利。

首先,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日本的武力擴張第一次遭到了遏制。讓他們清醒的認識到,第一次真刀真槍地跟美軍在海上交鋒,就受到了重挫,使得聯合艦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不攻自破。

同時,進攻莫爾茲比港的作戰計劃被無限期向後推遲,也使得日本迅速佔領澳大利亞的計劃破產,有利的牽制了日軍,支援了其他戰場上的抗戰。

其次,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同時推崇的“航空制勝論”,開啟了人類戰爭史一個全新的篇章。過去鉅艦大炮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正式在世界舞臺上確立了自己不可動搖的地位,沿襲至今。

尤其是在美國,超視距的航母戰得到更大重視,開始加大對航母的建造和研發。二戰結束時,居然生產了100多艘航母,可見其重視程度之高。

當然,更為重要是,此戰徹底影響中途島海戰的雙方實力。按照山本的計劃,高木的特混編隊在完成配合任務後,是要支援中途島誘捕美海軍主力的南雲。如果是這樣的話,在中途島美日航母數的比例將是4:6,硬碰硬的話,美軍必敗。

現在的結果是,美軍以一艘航母的沉沒換取了日方翔鶴號受損、瑞鶴號嚴重減員,均不能參加中途島戰役,航母數的比例成為3:4,讓美軍取得勝利成為可能。難怪尼米茲戰後宣佈這是“一個具有決定性深遠意義的勝利”。

如果高木不過於謹慎,繼續追擊,擊沉“約克城”號,尼米茲還有底氣發動中途島戰役嗎?歡迎留言和討論。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