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人會反感曾仕強?

飛龍在天9783


一位學者,認真鑽研過學術,並且願意與他人分享,幫助他人解惑,就應該值得被尊重(至於理論被不被贊同,另當別論)。很明顯,曾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值得尊重的學者。


一、中國人的思維基於陰陽,沒有決定的對錯觀,一切因時而動,也就是“白貓黑貓能抓老鼠的都是好貓”。這種公說公有理的理論,就很容易引發爭議。如易經,每個人對卦、爻的理解都不盡相同。曾仕強教授所涉獵的易經、儒家等,都是爭議很大的領域,自然容易受到不贊同,這是其一。

二、曾仕強教授最專長的領域為中國式管理,是基於易經和儒家提出的適用於中國人的管理學,雖不能說是絕無僅有,但也算是一家之言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接受西方學術理論,尤其在管理這方面,基本都是使用西方的管理學知識。如果有看過這本書,就會發現,中國式管理基本顛覆了現代管理學,將管理從理性轉換為感性,由於見解十分獨特,所以很容易被沒有認真研究過的人指為“胡說八道”,這是其二。

三、曾仕強教授的風格同南懷瑾老師的風格很相似,不拘泥於嚴謹的理論結構,也就是所謂的“隻言片語”,想到什麼說什麼。一般習慣曾仕強教授風格的,會懂得從他的話中去取自己所需的。但如果真的要去較真辯駁,可謂是“漏洞百出”。所以這種方式也一直受到部分人攻擊詬病,這是其三。

不管怎麼說,曾仕強教授作為一名學者,作為一名老師,我們都不應該用反感這樣地詞對他。


初未


不可否認,曾仕強教授的一些視頻裡面有不少“雞賊”的一面。

老闆問你“忙不忙”怎麼辦?

舉個例子,領導突然走過來問你:“忙不忙?”

回答“忙!”老闆認為你目中無人,身為老闆給你安排任務你都敢拒絕,看來真是不想幹了;回答“不忙!”老闆會誤認為你整日無所事事,所以就會把一些無關緊要的雜活安排給你幹。

曾仕強老師說:“回答忙,或者不忙都是錯的”。

當老闆問到“你忙不忙”?標準答案是:“我馬上過來”。

一,快速相應了老闆的要求;

二,沒有陷入“忙”或者“不忙”的尷尬境地;

看起來是不是很雞賊?

老闆和員工的“零和遊戲”

在曾仕強教授的例子裡面,員工和老闆之間就是一種零和遊戲,老闆的目的是為了抓住員工的一切空檔安排更多的工作,員工的目的是不讓老闆抓住任何的把柄,雙方處於高度的不信任狀態中,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二人博弈場景。

員工可以採用的策略非常有限,因為無論“忙”和“不忙”的策略,都會導致老闆不滿意,甚至對員工採取懲罰性的措施。

換句話說,對於員工而言,無論其對策如何,其結果只有輸。那麼面對這樣極端不利的局面,曾仕強教授給出的答案是:“走第三條路”,即回答的狀態是介於“忙”或者“不忙”,不將自己的底牌亮出,讓老闆無從下手,無法判斷員工到底是“忙”或者是“不忙”。

所以這時候,“我馬上過來”這句話,既沒有暴露自己工作量滿或者不滿,又回答了領導的問題,顯然是一個十分機智的回答,真可謂滑不溜丟,讓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受害的是誰

受害的是員工嗎?似乎不是,老闆抓不住把柄,根本不知道我工作量滿不滿;

受害的是老闆嗎?也似乎不是,反正老闆的要求得到了響應;

看起來似乎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然而確實如此嗎?

一個企業,如果員工和員工、員工和老闆互相之間都心機重重,互相高度的戒備、提防,這個企業能真正經營得好嗎?

如果一個員工在自己主管、經理前面都無法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個公司的職場環境該是多險惡?

如果一個主管、經理天天想著算計自己的下屬,這個公司還有人願意來嗎?

我們要反思的是,為什麼曾仕強教授提到的這個場景,能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

我們中國人是不是太不敢跟領導說實話了,是不是太在乎領導了,領導一句簡單的“你忙不忙”,都能引起我們無限的聯想?

還有其他的回答嗎

作為一個在職場上幹了快二十年的老兵,面對老闆問這樣的問題,我會視情況如何這樣回答:

如果我現在確實在忙一個很要緊的事情,我會跟老闆說:“我這會兒手上正好有點急事,要是有事,我現在就來……”;

如果我現在確實不是很忙,我會跟老闆說:“還好,這會兒暫時不忙,你有什麼急事需要我處理?”

相信這樣的回答,既說明了我現在情況,也給了老闆足夠的信息讓他作出合理的判斷。

曾仕強教授知識是淵博的,但是他傳授的一些方法,我們要區別對待,合理的接受,不合理甚至有些牽強的部分,我們不妨付之一笑,不必過於較真。大家認為呢?


談者無語


其實,我在接觸國學之前,在接觸曾老師講的之前。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不感興趣。還很反感。總感覺傳統文化,就是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總感覺,在現代社會,就應該是一些現代化的東西。對西方文化有崇拜之情。特別西化的一個人。我相信,不僅是我,還有很多人跟我以前一樣,是一個極度西化的份子。

為什麼我們會被西化?因為,我們在文化上嚴重的不自信。為什麼我們會在文化上有不自信?是誰刺激了我們?根源在哪?

接下來,我們就來剝絲抽繭層層解開謎團。我們在文化上的不自信,來自一場戰爭,來自一場海戰,來自於一個民族給我們民族帶來深深地創傷,給我們民族帶來的深深地刺痛。這根刺深深地紮在了我們的胸口上。所以,才讓我們在文化上深度地不自信。

到底是哪場戰爭,有這麼大的威力,打掉了民族自尊心,打掉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到底是哪個民族給我們帶來深深地創傷?到底是哪個民族把刺深深地紮在了我們的胸口上?這個民族就是我們的近鄰,大和民族,這場海戰就是著名的中日甲午海戰。

在甲午海戰之前,還有很多戰爭。為什麼偏偏是這場戰爭,打掉了我們的民族自尊心,打掉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在甲午海戰之前,還有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兩次鴉片戰爭,打開了通商口岸,打出去了租借,打出去了賠款,打出去了割地。但是,民族自尊心還在,文化自信還在。要說作用,還是起了點作用的,那就是起了導火索的作用。根本爆發點,還是在中日甲午海戰。

為什麼中日甲午海戰是爆發點呢?因為,我們輸給了從未輸過的國家,日本。曾經是我們的學生,日本。中國輸給了曾經做了我們一千多年的學生的日本,是一個巨大地恥辱。這是中國人不能忍受的。

在甲午海戰之前,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林則徐等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針。把失敗,總結在了技術上。但是,都沒得到重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才得到了,相當低重視。出現了,以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為首的洋務派,搞起了洋務運動。開辦了江南製造局等。還組建了一支,在當時世界上排名第六 ,亞洲第一的海軍,北洋水師。就是這樣,一支強大地海軍,被日本打敗了。不僅,戰敗,還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一時間激怒了一群有識之士的憤怒,爆發了五四運動,從此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不僅,有學生出來反舊文化,而且,還有像張太炎、錢穆、魯迅等國學大師,都站出來反對國學。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一浪高過一浪。最終,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但是,好景不長,袁世凱又奪取了勝利果實,再次稱帝。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北伐開始,民國建立。好景又不長,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國民黨腐朽不堪,節節敗退。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49年,終於建立了偉大地新中國。

新中國建立之後 ,經過了改革開放,中國從貧窮落後的國家,走向了民主富強的國家。我們民族自尊心找回來了,但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心,還沒找回來。還停留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礎上。甚至還有人認為,一切都是西方的好,一切都是西方的對,這麼一種思想。反感傳統文化,抵制傳統文化。

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反感曾教授,還不如說,反感傳統文化,反對傳統文化,比較貼切。那是因為,對傳統文化了解不深,對文化不自信造成的。

自從2001年,央視的《百家講壇》開播以來,中國的傳統文化才真正開始復興。對其他的講座,我都還感興趣,但是,對曾老師講《易經的奧秘》的時候,還是沒興趣。因為,還我停留在反封建迷信的基礎上,還認為那是迷信。所以,沒有太在意。但是,回頭在想,既然是中央電視臺在播,央視長期以來,是反迷信的前沿。總不能帶頭講封建迷信吧。我就試著聽了下。

聽完之後,豁然開朗,終於瞭解到了什麼叫《易經》,《易經》到底做什麼的。聽完之後,還不過癮,還優酷裡面的泰學傳媒,翻到了《易經的智慧》、《道德經的奧秘》、《道德經的智慧》、《三國演義的智慧》等。這才真正瞭解到中華文化的偉大和了不起。

曾老師在《易經的智慧》裡面,講述了中華文化的特點,以及中國人人性特點等。實際上,中華文化,就是根據中國人的特性,量身打造。

曾老師指出,中國人,不能得罪,不能啪馬屁,也不能刻意討好。哪怎麼辦?只能用中國文化化解。得罪一箇中國人,道歉是沒有用的。中國人是不接受道歉的,嘴巴上講原諒,背後照樣整你。哪怎麼辦?只有不得罪。所以,中國人一般都是兩邊不得罪。中國人,不能討好和啪馬屁。中國人疑心重,刻意討好和啪馬屁,他就會想你到底做什麼?他會防著你。中國人,不喜歡啪馬屁,但是,喜歡濃濃馬屁味道。在中國,既不能啪馬屁,又要製造馬屁味道。有些就反感了,怎麼能這樣?哪能怎麼辦?只能這樣。中國人特性就這樣。

還有在中國,很多人不遵守各種條例、條規。例如,行人闖紅燈。很多人也反感。把這叫沒素質。其實不然,在沒車的時候,闖闖紅燈,又怎麼樣?沒車的時候,能過就過嘛,傻傻地等,有什麼意思?這不叫沒素質,這叫隨機應變。有很多人,聽到這裡,就認為曾老師,教大家去犯規,去犯錯。所以,很多人也反感。其實,曾老師講的這套,不是教你犯規、犯錯。而是,教你認識中華文化,運用中華文化。往好的地方用就是隨機應變,往壞的地方用,就是害人,就叫投機取巧。曾老師還特別指出,人可以隨機應變,絕對不可以投機取巧。

曾老師,還推出一些祭祀等活動。又有人反感了。認為這些都是迷信的東西。不應該推出了。其實,祭祀是中國人教育子孫的一種手段。在教育後代,其他方法沒有效果的時候,就把祖宗抬出來,教育子孫。跪在祖宗面前,教育子女,比自己說教,更有效。中國人,多一種教育方式。多好!中國人祭祀,有三種對象,天地、祖宗、先賢。天地生萬物,我們理應敬重。祖宗,有祖宗才有我們,我們心中有祖宗,子女心中才有你。古聖先賢,他們在文化上,物質上給我們鋪路,所以,我們把他們做為鏡子,做為參考,當成榜樣。這些才是祭祀的真正目的。而且,祭祀是教育子女的。所以,我們祭祀一定帶上子女,才能起到教育目的。祭祀真正內涵,謝天謝地,不忘祖宗,敬畏先賢。

所以,我們不要反感傳統文化,不要反對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全靠中華文化,才有今天。中華文明之所以到今天都沒斷絕。都是因為中華文化。不要再誤解中華文化了。只有真正瞭解中華文化,才不會誤解它、反感它。一定要多瞭解,多讀,多想,多應用。才不會誤解和反感。

因為時間和篇幅原因,只列出以上幾點。有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謝謝。

如需更多學習曾仕強教授的內容,請關注良心網,曾仕強留聲機、中國式管理頭條號等。


水人和


因為曾仕強大師在其本行的文化管理學方面有的瑕疵實在不少。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的話,我覺得,曾先生有自己的文化開拓不假,對許多傳統文化都有很多的研究,但是我們始終不能說,他在管理學和國學複習上有很大的價值,甚至有點反向。

現在關於這個問題的各種回答人云亦云,真的是雜亂。但是最最關鍵的一點。

他的標籤是管理學,可是他真的有管理學的研究與成就嗎?

現在整理他的人形標籤如下
職業:教師 (專業學術並非經濟學和管理學)

國學大師 國學代表作儒家管理哲學》 《傳統中國文化中的價值觀及其現代詮釋》(十分牽強) 首先正統儒學並無管理學,否則立朝幾代多易政體,對於價值觀,文化價值觀根本從無現代學習古代一說,價值觀的現代詮釋如同問怎樣使用蘋果X復原經典蘋果4的價值,空。

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沒有真實授權)


,中國式管理之父(民間或坊間別號)

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私立小大學,無大實驗室,無出名專業,人數不到兩千,無資金有掛名)

2010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五 2010年的暢銷書水平,自然不必多說。

現在我用一點篇幅談論曾仕強的中國式的管理學和曾仕強的國學風格問題,起手就要說最重要的一點,管理學為何分中國式,西方?所謂的中國式管理,不過是整日醉心中國倫理道德和人情世故。

但是,我們說說很有趣的一點吧,中國式管理的誘惑力很大來源於人人皆知的華人富商。但是,華人富商們的管理學,十分重要的便是任人唯賢,舉人不避親,資金清單,公示集會,互相照應。更有甚者,良心生意,從不股權做風浪,定價雷打不動,華人頻繁週轉金錢債務互相坦白,飯桌不論生意,更是從不中庸俗氣。這是什麼傳統呢,是古代的晉商,徽商,大商人的家族傳統,與中國式管理何干!

舉個例子,領導突然走過來問你:“忙不忙?” 回答“忙!”老闆認為你目中無人,身為老闆給你安排任務你都敢拒絕,看來真是不想幹了;回答“不忙!”老闆會誤認為你整日無所事事,所以就會把一些無關緊要的雜活安排給你幹。 曾仕強老師說:“回答忙,或者不忙都是錯的”。

與我國風度實幹,信心互助的華人商人集團簡直是對立的極端。 哪裡公司應該如此呢,整日算計工作的資金和空缺,不顧公司有序和銜接,。

但是,對於對於中國人複雜的心理和文化情結,還有易經的研究,講的也不錯。這裡我不多談。

另外,真正想學管理學的,其實,管理只是一個殼子,學經濟學,才會知道,錢在哪裡,學社會學,才會知道,人怎麼合作。 今日頭條 與悟空問答有很多文章,搜搜經濟學和社會學,一看明瞭。


虹間夢長




為什麼一些人會反感曾仕強?這問題很好,因為事關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往往是判斷是非的標準。一個人有什麼樣的三觀,就會怎樣看待這個世界,就會怎樣處理自己和外部的關係。

眾所周知,曾先生是所謂中國式管理的創始人,其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推廣這種管理學。那麼他口中的中國式管理是門怎樣的學問呢?



個人認為有三:

一,不尚法治尚人治。他的著作和講學,很少見到對制度建設的研究,而通篇只見對所謂權經達變的推祟,也就是權謀之學,這本質上亦不過是厚黑學。

二,不尚價值尚權術。真正的管理學,背後必然有一套價值理念在支撐,比如公正公開、透明和平等……而曾先生之學,在這些理念上著墨甚少,卻大談特談黃老之學及應變之術,仿如宮廷心計。

三,零碎不成體系。曾先生雖講述頗豐,但左看右看,不知其奧義究竟為何,既無思想體系的鋪陳,亦無人所皆知的概念,卻是一堆陳舊案例的堆砌。



前兩點,在我看來是其病灶所在。因為當今社會之現實情形,尤其需要先進制度的建設和推動,除舊佈新,而絕非重蹈古人之窠臼,陷入到厚黑裡頭不能自撥。

我相信這也是其被人所反感的原因。企業管理事幹社會進步,人心淨化,積小步成大步,積小勝為大勝,斷不可開倒車,將一個個企業塑造成千古一轍之人治組織。

因為很顯然,這違背了現代企業管理的精義。在一個成員人格上平等,人人循章而行,拒絕特權的企業裡頭,真不需要權謀和權術。

以上!


行者劉二


學奸滑有理,真誠有罪唄

潛移默化的

拉偏理

詭辯

看似有理有據 深思歪理邪說

不教人向“善”

教人學奸滑

如果人人都去學奸滑

你對別人奸滑一下

下次別人要不要對你奸滑回去

整個社會人人都互相算計

夫妻關係

子女關係

同事關係

朋友關係

……

只剩下算計

人人都厭棄討厭這個世界

本來的美好生活被細枝末節處處都有的小算計毀了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什麼品性什麼面相

看著就不是讓人心裡舒服的面相

已然辭世的人不好評價,不值得推崇


qzuser192301204


這不奇怪,原因是因為愚昧。

總體來說人類現階段很愚昧,所以真正的大智慧是一定不能被廣泛理解和支持的,沒錯,是一定不能!比如,老子、孔子等人的智慧,民國以來的所謂大師便無一人能真正懂得。

認識智慧需要智慧,理解智慧也需要智慧。換句話說,理解一種大智慧的前提需要你也是智慧的,而且你越接近他就越能理解他。舉個例子,狗無法理解人類的智慧,為什麼?因為狗的智慧等級太低了,但人能看出狗是想吃還是想拉……

現實社會中,智慧越高的人越孤獨,越難以被人理解。除方外之人外,清、民以來知名學人,都與曾公相去甚遠,不見一人出其右,所以你不理解他是正常的,原因只因為爾等不懂,爾等無知愚昧。

這正如狗無法理解人的智慧一樣!


獨孤客54


嚴格的說,曾先生的所論是“不接地氣”的,這是他解說易經的最大漏洞,其二,透過曾先生的講解可以“看見”,他對易經的講解是膚淺的,照本宣科的色彩比較濃,拾人牙慧的色彩比較濃,這說明他並不具有對易經的真知真解的能力。換言之,他並不具有或近似達到古人的人性層次,當然也就不可能具有真正講解明白易經的素養了。

素養不及,一定就是虛偽的,就是參雜使假的,膚淺,甚至偏頗的,也一定是令人作嘔的,儘管,也許曾先生並不是主觀惡意。

人,若不能看清楚自己,不能自知自明,就不可能踏實,也不可能真實,那麼,你的所作所為呈現出來的當然也一定缺乏真實,缺乏踏實了,就沒有根嘛。當然就會引起反感了。

聖賢經典,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講的,哪怕你是一個很努力,很優秀的搬運工,你能把很多人的講解內容搬運過來,但是,如果你自身的人性層次接近或達不到聖賢的同等層次,那麼,你的講解一定是木納的,僵化的,不接地氣的,偏頗的,甚至是邪惡的。很可惜,當今社會,這樣的講解人非常多,由此而迷信的聽講人也當然越來越多了。


北京得明


曾仕強對易經的看法絕對有他獨到的見解,當下世界他的水平應該是最高的。那是專業的水平,當然當下普通人或者說非專業人士是都不是真正懂易經的,認為是迷信,曾仕強是以專業的講解易經,所以一些不懂易經的覺得易經是迷信的人肯定會不太喜歡他。而且曾仕強是個很實在的人,他也很高調,有時候高調也會有人不喜歡。我一開始也不太喜歡他的高調,而且他似乎還有點不莊重,總喜歡擠眉弄眼的,我一開始也不喜歡他。但靜下心來想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瑕不掩瑜吧,曾老在易經上的造詣不是炒作的,確實有一套。至於他的管理學之父的頭銜,雖然我不太認同,但在當下同質化的一類中,他是最有料的。這些東西本來大多是炒作的,但是由於曾老的學問根基,他也確實贏得了管理者們的喜歡。這是很不容易的,能說的多,能說出道理給人幫助的少。不過再說他點瑕不掩瑜的事,他對道德經的解讀並不是很透徹,算及格吧。我個人意見。最後緬懷一下曾老,一位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家,易經文化的真正解讀者,偉大的學問家。





茅屋小譚


自已喜歡讀易經,但由於自己修為有限總無法融會貫通。約六年前在網上接受曾教授幾十集,講解易經,豁然開朗,他能由淺入深,深入淺出,結合現實自然規律,人與自然的關係,逐卦進行拋析,解開易經古典神秘面紗,給初學者開啟了一道亮光,使我受益非淺。曾教授知識厚重,學識淵博,講道風趣幽默很有親和力。在當下,物慾橫流,時風日下之時你能靜下心來聽聽曾教授的講道,比那些"心靈雞湯″更能使你受用多多……致於有人持不同″意見"更甚"討厭″之說。我認為是知者見知,仁者見仁,各佔在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己。曾教授所傳授給你我及社會的是,天,地,人的一個相處法則,而不是有人所理解的對與錯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