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書院:崇文尚教

一個地方,承載和傳承其文明根脈的最重要載體,不是優美的自然風景,而是古樸滄桑的人文景觀——比如書院。

在鬱南縣桂圩鎮,就有一間聞名遐邇的書院——桂河書院。該書院位於桂圩鎮政府大院內,由清嘉慶十年(1805年)知縣沈寶善倡建,至今有210多年曆史。

桂河書院:崇文尚教

桂河書院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前中後三座,前座大門石匾上刻著:“桂河書院”四個大字(現已散失),門前有一個磚砌的小園臺(民國期間被毀),臺下是廣場;中座是大課堂,是書院的主體建築;堂門前以磚砌通心列柱承託簷部,簷下飾飛頭,簷上覆以藍色的琉璃瓦,外牆周圍飾有雀鳥、花草、樹木及山水等圖案,屋頂鋪蓋紅瓦,瓦當飾蓮瓣圖案,具有中國古代建築藝術風格。課堂兩側是附廊,附廊旁是齋舍,兩側附廊各有一道拱門直通後座魁星樓,座與座之間有一個天井。這裡樹木蔽天,鮮花馥郁,環境幽雅,別具洞天。所種植的丹桂、玉蘭、夜合花等雖然經歷長年累月的日曬雨淋、風吹雨打,但至今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書院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平面成梯形,由廣場而入,一座比一座次第漸高。

歲月滄桑,星移斗轉,桂河書院也在歷史的潮汐中沉浮變遷:科舉廢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桂河紳士在書院開辦桂河兩等小學,民國初期改為桂河高級小學,後期又改為桂圩中心小學,解放後學校遷移。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地下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部隊常駐在這裡,因而,這裡又是鬱南的“小延安”。

桂河書院:崇文尚教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建設需要,後座魁星樓被拆除,目前只保留中座主體建築和一小後花園。後花園的兩棵桂花樹從書院建設之初就已種下,每年秋季花開時節,香氣撲鼻,至今已成為鎮院老樹。據上一輩老人家說,建立書院時栽種丹桂,是有著深刻寓意的——就是期望來這裡讀書的學子能刻苦勤讀,考試能蟾宮折桂,出人頭地,成名成才,貢獻社會。

從書院出來的學子確實很多不負重望,數年來人才輩出。有的成為鬱南發展的中流砥柱;有的默默付出,不曾記入史冊;有的成為鬱南人的驕傲或者學子的典範。據考證,留下芳名的桂河書院傑出人士有很多,在這裡,擇選幾個。


桂河書院:崇文尚教


李倬雲,桂圩龍崗村人,清咸豐年期間考取進士,官至“修職郎”,是八品官;

李梅村,桂圩龍崗村人,清咸豐年期間考取貢生,頭名舉人,曾獲御賜“歲魁”金匾牌,官至南寧司學;(“歲魁”金匾牌,可能沒有“狀元及第”匾牌這樣榮耀,但它同樣為我們提供了研究桂河書院以及清朝時期地方性科舉考試情況的歷史信息,是研究地方文化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

李朗山,桂圩龍崗村人,晚清舉人,官最大做到西寧知縣(相當於今天的鬱南縣委書記一職)。

桂河書院:崇文尚教

李鎮靖,桂圩龍崗村人,中共黨員。自小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立志長大了從軍報效國家。長大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民主革命時期,曾任鬱南抗日民眾武力指揮部參謀長、三羅支隊司令員等官職。解放後,歷任西江軍分區第一副司令員、東北石油學院第一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大慶油田生產指揮部副主任、廣東石油化工廳副廳長兼黨組副書記等職務;

李榮欣,桂圩龍崗村人,中共黨員。曾任桂河書院院長,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鬱南民眾武力指揮部桂圩常備自衛隊隊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粵桂邊三羅總隊第一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粵縱隊第四支隊第一團政委、團長,建國後,曾任鬱南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兼縣長、中華全國總工會海員工會勞補部副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生活部副部長等職;

劉俊英,桂圩金螺村人,中共黨員。民主革命時期,曾任西江特委地下交通聯絡負責人。建國後,歷任鬱南縣委常委、稅務局長、糧食局局長,江門專區工業處處長、肇慶地區經委副主任等職;

桂河書院:崇文尚教

李光漢,桂圩龍崗村人。他不惜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出物出力出人,毅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震撼全國的西江武裝起義,為三羅、西江沿岸地區的人民解放戰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共產黨的忠誠的好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戰友,有“西江地區的先生”之稱;

盧鑑明,桂圩街人,知識分子,他自小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堅決擁護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曾與李漢光一起支持和參加了震撼西江的武裝起義,解放後,先後在省農業廳、工業廳和輕工業廳工作,是廣東省一至四屆政協委員,鬱南縣第一位省政協委員。

還有李猶龍、韋鼎基、李公直、盧月樵、韋樹匯、李振開、李隆章等一大批聞名省內外的科技、醫學人士。

桂河書院:崇文尚教

桂河書院培育的人才就如所栽種的丹桂之花,既多花又芬芳,有一位讀書人有感於此,還寫了一首詩以記之:

桂香翰墨兩相濃,河水流芳百世通。

書草養成千裡馬,庭院載出萬年松。

自解放後桂圩中心小學從這裡遷出,這裡一度作為鎮政府的辦公場所及全鎮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如今它已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桂河書院,一座石刻碑記赫然入目。

桂河書院碑記如下:

國家尊祟聖學,文教覃敷,自京師首善地以及省垣都會莫不詔立書院,給以稟餼,俾士子漸摩鼓舞,由小成而進於大成,降而府郡州縣守土者亦各隆重其規,因是而知鄉村野處亦不可人自為師,家自為學,而溺泛於喬野樸鄙之習,無由而擴其見聞也,然則書院之設,正不可以方隅而或緩矣。予宰西寧五載,遊刃固未能有餘,而生平心所向往每在乎建學明倫。嘉與邑內之士臻於期路,各隨其地而為之創立書舍,使志學之士有所群萃而州處,於是於羅西喜泉之外又建桂河書院焉。或曰,桂河距縣治十餘里耳,甘棠書院亦便來學,奚必須汲於桂河而為之,勞且費也。餘曰,古之設庠於黨,設序於州,計道里本相連接,而必即其地而別其所為學,以明其各有所屬也。桂河之設,夫亦就是耳。然則名之以桂河,是乃桂人之所私也,何私乎爾?其地則桂田之稱爽塏者,其費則桂人之所樂輸者,其事則桂人之所董成者,以桂人之所有成桂人之學校,無所取資於外也;且桂河之上下方袤數十里,其之美秀而與小子之有造者實不乏人,而皆可於此陶冶而成就之。雖謂桂人之所私也亦。

第公之,於人何取其為私,此又在乎桂人之來學而後成其為私,不徒以地之相近而別其私也。居是鄉者,亦當顧名而切廣學之思,不可徒作外觀之具也已!予自經始此地,至者非一次,既相成其規制。厥士惟剛,厥位負陽,厥材既美,厥工又良,堂門房廡,佈置有方,黝堊丹刻,輪奐生光,以視乎京都、省垣、府、郡、州、縣,規模製度雖有方狹之不同而可以栽培士類則一而已。劉生仁守襄成此舉,實與有功,請勒石碑以垂後。序竊有辭以勖於眾曰:“學校之設,由來尚矣,當慮終而稽其所敝。教之有由興焉,有由廢焉,載於學記者所當詳也;學之有德行焉,有道藝焉,列在周官者所當遵也,即今制義取士,拜獻先資,所為本之詩書易禮以辱其本,參之諸子百家以暢其支,如古人之成一家,言教學者,亦宜以是為師法也”。允懷於茲,學積厥躬,異日之雲蒸霞蔚,豹變蛟騰,或以立德顯,或以能文鳴,上可以應君相登祟之選,下亦不失居鄉有德之望,此則予之所厚幸也!慎無敗度破律,藏垢納汙,非惟失創建之之深意,抑亦為多士所羞。

壬戌科舉人,知西寧縣事,閩中沈寶善撰。

嘉慶十年乙丑仲秋吉日

細細品味碑文,心中不由升起對書院創立者的無限敬仰。透過字裡行間,我領略到先賢們卓越的眼光、高蹈的襟懷、睿智的心性。這書院,分明是一座收藏文明珍珠的寶庫,它的精神價值一如明鏡,輝映出古老文明經天不衰的日月,也映襯出個別後繼不肖者的淺陋和粗俗,更激勵著無數鬱南人士崇文好學、拼搏進取、無私奉獻……

桂河書院,讓我沐浴在一種大智大雅大美大格局大境界的氤氳中,久久地佇立著不忍移步……

雲浮融媒中心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