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現如今,很多家庭似乎都秉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準則,並且依此"經營"著家庭。但是因為爸爸媽媽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事情,會造成一人陪伴的時間更多,一人陪伴的時間少一些的情況。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即便如此,孩子也會出現更喜歡媽媽或者是更喜歡爸爸的情況,這似乎也是"老大難"的問題,相信很多人在童年時代都被"喜歡爸爸多一點還是喜歡媽媽多一點"這樣的問題所支配著。

都說父愛如山,爸爸在家中是頂天立地的,是整個家庭的支柱和脊樑骨。總是在默默的承擔著家中的一切,就像是大山一樣沉穩,沉穩的愛著孩子。

母愛似水,母親的愛就像流水一樣,滋潤著孩子的內心,並且源源不斷,持久而又綿長,一直都陪伴著孩子。媽媽永遠是最瞭解孩子的人。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他們都是非常愛著子女的,並且願意為此奉獻一切。

如果媽媽日夜陪伴著孩子,可孩子卻更加喜歡爸爸,無疑會傷了媽媽的心的,那麼日夜相伴的媽媽肯定會很難過的,難道做錯了什麼嗎?

其實,當孩子更喜歡爸爸的時候,日夜陪伴的媽媽應該首先自我反思。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反思一:是不是平時太囉嗦了?

分享一個身邊的故事吧:

我有一個朋友為了孩子辭職成為家庭主婦,在家照顧孩子,事無鉅細,什麼事情都要囑咐好幾遍,時間一長,孩子認為媽媽很囉嗦,就有點厭煩,

"你別管我了行嗎?"

"你好煩呀!"

孩子反而更喜歡爸爸一點,但是我的那個朋友卻很無奈,明明全是對孩子的愛,可為什麼不被接受呢?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反思二:是不是過高的要求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立下過高的目標:

很多家長都盲目給自己的孩子定下目標,但是他們卻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完成,過高的去要求孩子是會讓孩子產生落差感的,這個時候會破壞親子關係。

達不到就諷刺挖苦:

因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長可能會去挖苦他們

"你怎麼這麼沒用?"

"你真是讓我太失望了!"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時間一長,肯定是會讓孩子很難過的,這些諷刺挖苦甚至是打罵是失敗的教育。

強迫孩子學一些興趣班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就強迫孩子去學一些興趣班,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反而讓他們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反思三:是否太強勢了。

言語上的強勢:

有些媽媽在職場當中是女強人,適應了這樣的身份後在家中對孩子也是女強人的口吻,

"你給我把飯吃了!"

"自己穿好衣服,整理好東西。""自己去上學。"

······

這些言語可能讓孩子感覺不到親切,反而是很強勢的感覺,讓孩子不太喜歡。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行為上的強勢:

有的媽媽可能掌控欲過強,事無鉅細,什麼事情都想要包辦,把孩子的一切都做完,就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這樣也是不對的,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發展空間,還有些媽媽認為把孩子的一切照顧周全就是愛,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窒息感。

那麼作為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做法一:多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首先,教會學會分享自己的事情。

讓孩子能無所顧忌的講述自己在學校裡的經歷,把在學校裡發生的一些新奇的好玩的事情將給母親聽,這樣也是陪伴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陪伴著他們走過成長的每一步道路,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加的有安全感。

其次,定期開家庭交流會。

鼓勵孩子去宣洩內心的情感,抒發自己內心情緒的波動以及成長過程中的曲折,定期開家庭交流會能夠更好的瞭解孩子的心路歷程,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是尤為關鍵的,尤其是在青春期的階段,有很多情緒上的波動,這個時候的交流顯得就很重要了。

最後,睡前談心。

媽媽可以把睡前談心和講故事結合起來,在孩子睡覺前去和他們談心,把他們在學校裡的見聞都講出來,可以更好的瞭解孩子的情況,增進親子的感情。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做法二:多多去鼓勵孩子的優點。

第一點,肯定孩子的長處。

有些孩子會在家長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長,這個時候作為媽媽一定要去鼓勵他們,保留他們的積極性,一定要去多多鼓勵和肯定他們,

如果一味的去否定孩子,只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第二點,每天多一點讚揚,不要給孩子定下太高的目標。

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不要給孩子定下不切實際的一些目標,盲目的相信所謂的贏在起跑線是不對的,假如孩子做好了,就去誇獎他們,每天多一點讚揚,會讓孩子的心情變得很好。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做法三:學會放手!

第一點:不要太強勢了。

很多媽媽習慣了強勢,但是這樣做對孩子是"窒息"的,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而不是語言上和行為上都牢牢掌控,這樣會讓孩子很難受。少一點控制慾望不一定是件壞事。

第二點:讓孩子自己的事情學會自己做。

要多給孩子一些獨立自主的空間,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給他們完全的充足的發展空間,而不是什麼都事無鉅細的全部包攬,不要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了,這樣反而是害了他們。

當孩子更喜歡“爸爸”時,日夜陪伴的媽媽就該“反思”這幾點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相信都是對孩子有著同等的愛的,所以沒有更加喜歡誰這種說法,主要是方式和態度不同罷了,只有用心去對待,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