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你們是大年初一給紅包還是年三十晚上給紅包?

觀景天下


過年發紅包俗稱拜年紅包,那麼拜年顧名思義當然是拜新年,新年當然就是初一啦對吧?或者說過了年三十之後。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般是早上起來貼春聯福字,寓意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紅紅火火。全家一起吃團圓飯,寓意全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睦睦。年三十晚上當然是包餃子看春晚拉家常,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守歲。在農村還有一個到了初一零點還有放鞭炮敬天的習俗。拜年紅包大多數都是用來當零花錢了,也有的小朋友的父母幫忙給存起來用以以後急用。


軒轅小希


我是北方的人。在我們北方三十晚上給家裡長輩給晚輩的錢才叫壓歲錢,到了到年初一再給就叫拜年錢了。這兩個是不一樣的。


壓歲錢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古代有一個名“崇”的小妖怪,每年除夕都會跑出來摸孩子的頭,被摸的孩子就是發高燒,說夢話。為了不讓小妖怪再摸孩子的頭,孩子的父母就會用紅紙包上幾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頭邊,當小妖怪除夕夜來到孩子的窗前準備摸孩子頭時,看到了銅錢即使被吸引,忘記了摸孩子頭。從此以後,大人們就會在除夕夜來臨以前給孩子隨身帶著用紅紙包著銅錢,於是就有了壓歲線這個風俗。


壓歲錢,在我們這裡都是在年三十晚上12點之前給孩子,當然孩子一定要給老人磕頭的,恭祝長輩身體健康益壽延年,而長輩在給晚輩壓歲錢時也要說一些祝福孩子學習進步等,幸福健康的祝福語。壓歲錢作為中國春節的年俗,寓意著壓住過去一年的所有不如意,辟邪驅鬼,保佑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我家老人給孩子壓歲錢都是在年夜飯吃完餃子以後,要趕在12點新年到來之前完成。


懂知識的小胖子


給紅包的時間我們家是這樣的,自己的孩子,正月初一給紅包,親戚家的拜年時給紅包,比如侄子侄女往得近的孩子,我們一般都是團圓的日子給紅包,有時幾家人輪流請客團圓過年,吃飯後就發紅包,就是是臘月26至29之間孩子們去親戚家團圓吃飯後就可以收到紅包了。並且紅包在正月十五之前都可以發,過了正月十五就不發了。紅包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不管多少,都表達一個意思,希望每個孩子新的一年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人生百味美食部落


對於是年三十給紅包還是初一給紅包這個問題,身為南方人的我,親身經歷,是年三十給紅包的有,大年初一給紅包的也有,看情況而來。過年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吃完飯後一起看下春晚,聊下天,等到十二點放鞭炮或煙火,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這是小時候的記憶。如今,這樣的風俗依然在延續,但是看春晚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喜歡刷手機發紅包,時代不同了,如今是網絡時代。以前,有些在外工作的長輩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就要趕回外地,所以紅包習慣在年三十給。現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就算距離再遠,可以通過微信發紅包,不會擔心發不到紅包。所以,什麼時候發紅包隨自己心願和高興,可以年三十發,也可以大年初一初二或是初幾發,只要不要過了十五元宵節都可以。






請叫我籹神或執著的魚


小時候每到年三十吃完年夜飯,我就準備火急火燎的往外跑,準備找小夥伴玩。這時奶奶有時候是媽媽都會讓我倒一杯水給爺爺和大伯,我就照做。於是爺爺和大伯都會笑著接下誇我長大了,然後從兜裡掏出壓歲錢笑呵呵的給我了,當時的我不懂拒絕。有錢可以買花衣服和炮放,然後我就滿心歡喜的跑開了。

到了大年初一,去爺爺和大伯家拜年。他們會給我找個大袋子,裝好多糖果水果還會給我一個紅包。每次拜年都是那個空空的袋子,最後拖著滿滿的袋子滿載而歸。

我們家裡父母爺爺大伯年三十晚上都會給一個小紅包,初一給個大紅包。記不清多少,只記得滿心喜悅。


聽說風超大


我們老家是重慶大山裡的。家裡窮,沒有壓歲錢的概念。只盼著過年的時候。穿新衣,打打牙祭就不錯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那一般都是包湯圓。父母親有時會在湯圓中塞5分,2分或1分的硬幣,圖個好彩頭。我們也會在咬到硬幣後,再交給父母洗乾淨後,留做家用。因為,經濟的原因,我小時都是穿的哥哥姐姐穿小的衣服。小時過年時,最喜歡的事,就是放鞭炮。但又沒錢買,然後就看誰家辦酒。我們一幫小孩,就蹲在人家門口,守著客人放炮。有的客人點燃後就會扔在地上。那個時候,守在門口的我們會一哄而上,就在鞭炮的爆炸聲中,一頓亂踩,直到把鞭炮踩滅。


半世滇瘋半世流離


我們是三十晚上給紅包的

吃年夜飯

圍爐的時候就給紅包了

小時候去外婆家,才會大年初一給紅包

自己父母一直都是三十就給紅包的

比較小的時候一般父母給的紅包都會大年初一才會去發錢

長大一些就是晚上發紅包

圍爐後就去消費買東西了

童年和讀書的時候真不懂思考父母掙錢的辛苦

以前初中的時候還會網吧通宵到天亮才回家睡覺

現在想起

還真替父母感到心酸

父母總是用包容

寬容的心伴著我們成長

關心和愛護我們

以前大年三十就穿新衣服

拿紅包

吃好好的,童年感覺還是挺美好的

雖然家裡窮,

但是吃喝,玩,樂

父母都給我們了

溫馨的畫面

歷歷在目

一個家庭和諧,離不開大家的努力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心想事成。

,,,,,

。。。。

。。有一天孩子長大也會和我們一樣

會替父母心酸的

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

我們農村就是大年三十就給紅包了的,

去拜年,才是初一給紅包的,


情感人生中


我的老家是河北保定農村人,說起給紅包,一般已經工作的子女,或著結了婚自己分家過得子女過年的時候,要給雙方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發紅包。這種紅包一般都是年前二十九或三十給,再有就是長輩給自己年幼的兒女,孫子孫女發紅包,這種紅包一般也是三十給,叫做壓歲錢,初一初二長輩們再給外孫 外孫女,外甥 外生女發紅包,自己的孫子孫女則多領一次紅包,叫做帶歲錢,另外公婆再給剛結婚的新媳婦(就是兒子結婚的第一年的春節)發紅包,這個紅包是初一給,在早些年間兒媳還要給公婆磕頭拜年,現在很少有磕頭拜年的了。親屬關係遠點的都是過年後發紅包。潤璞歡迎朋友們點評探討。分享更多的過年習俗知識。


王潤璞


我們這邊習慣年夜飯之後,看春晚,12點結束之後,會包餃子,然後都要吃過12點多的那頓年夜餃子才會睡覺。

因為吃過飯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之後還會有放鞭炮的步驟,這幾年鞭炮管制之後才省去了這個步驟,同時進行的還有燒紙,一般是母親跪拜那種。

所以睡覺的時間非常短,一般只有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又得起來串門拜年了。

紅包都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一般我會跪拜父母,第一句永遠是爸媽過年好,然後我的小寶貝就會得到爺爺奶奶的大紅包。


baby安迪


我來說說我們這邊的習俗吧,我這裡是粵北山區,和湖南交界處。

大年三十,按習俗會和伯伯叔叔家一起吃團圓飯,還有小孩子,在一起吃飯可熱鬧了,菜也是滿滿的一桌子。備份越高做的位置越高。

吃飯剛開始沒過多久,就會從備份小的開始給我們紅包(大人輩分最小的那個婦女來給我們為成家的),然後吃完飯就一起看電視,或者一起放煙花,和大人們談談人生,說說自己的奇聞逸事,有的人也打麻將,玩紙牌。然後去祭拜村裡供奉的神位(全村人供奉那種)

大年初一,春節那天,晚上0點準時放鞭炮,俗話是說誰家越早誰家越走運,運氣也好。然後接著就是幾個小時的煙花禮炮轟炸天空到天明,然後吃早餐(雞蛋甜酒)這時媽媽會給我們開門紅紅包(一般是2-10元)。然後去輩分最大的開始依次拜年,進門前放禮炮,進去吃雞蛋甜酒,吃完坐幾分鐘然後接著去下一家,碰到正餐就一起吃飯,大年初一基本都是這樣過的,也會去村裡面每戶人家去問個好,什麼仇恨在這一天都會拋開!走之前一般會給個利是包(2-5元)。

總的來說就是大年三十和春節都會有紅包,只是寓意不一樣。

以上習俗僅限我村這樣哈,其他地方的我不敢說,大家家鄉的習俗有興趣的也可以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