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聽大戲,人多戲曲才更有味道

現在想聽戲,買個收音機就可以播放,任意選臺很輕鬆,不過缺少了齊聚一起的氣氛和熱鬧。生活的腳步一直在前行,許多下鄉唱戲的也都改了行,或出去打工,或留在家裡務農,八九十年代的全村聽戲的場面也慢慢消失,不過什麼事也不是絕對的,至少還有一些戲班子在堅守著最後的陣地,但凡有這樣的演出,不需要發傳單,村民的口耳相傳特別的快,十里八鄉的村民在指定的日子裡都會早早的來到。

農村聽大戲,人多戲曲才更有味道

每到精彩的部分,村民們也會情不自禁的叫好一聲,演出也是分上下場,中場休息的時候老人們也是抓緊去個廁所,然後趕緊回到自己佔的作為上,因為所有座位都是臨時自己搶佔的,雖然是這樣卻井然有序,不需要指揮,大家都是奔著聽戲來的。有的為了得到更好的欣賞效果也會坐在高的地方,這樣的位置一般都是最自在的

農村聽大戲,人多戲曲才更有味道

小時候看見唱大戲的,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有賣好吃的,譬如:糖葫蘆、芝麻糖、泡泡糖、氣球、瓜子、小玩具,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后,就會跑戲臺子後面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分享的同時也會時不時往臺上瞅一瞅,他們臉上為什麼要畫畫啊?而且衣服穿得也很奇怪?

農村聽大戲,人多戲曲才更有味道

時過境遷,想起來依然會有很多的感觸,有的會問,這聽戲要錢嗎?不要的,都是鄉里或者大老闆,大公司贊助的,一般都會在一個地方唱上三天的大戲,讓村民聽的過癮。戲班子裡演員也都是跟團走的,哪裡有活哪裡去,一次演出工資不是固定的,基本一天100到200左右,吃飯就是在當地的村民家,住一般都是村裡的大隊部,或者便宜的旅館裡,特別的不容易,一年到頭常年在外,家裡許多是顧不上的,所以現在有的戲團是家庭成員,這樣有什麼事也好有個照應,不必分心更多。

有個老漢走到小編的身邊問道,你是戲班的班主嗎?真希望你們能常來這裡,我們也好有個聽大戲的機會,小編本來想說不是的,不過卻回了一句,好的爺們,咱以後會常來的,老漢聽道滿意的笑了。年輕人的出去,農村變得空蕩,娛樂文化也是不多,老年人更不喜歡綜藝節目,也只有圍在一起聽大戲才是排解孤獨的最好方式,因為戲曲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那個年代的流行。

隨著農村慢慢的改變,許多農村也都蓋起了自己村的大舞臺,我感覺這樣挺好的,不僅僅是可以唱大戲還可以演出本地的民俗節目,一定會給咱們農村帶來許多的歡樂。

朋友你們村,現如今還有聽大戲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