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為家人做過一頓飯?

愛閒聊的小火柴


我為家人做過飯,而且,不止一頓飯。我做飯是愛家人的具體行動,在家庭裡做飯不是某位家人的“專利”,家庭成員都應該體會到做飯的辛苦,都應該承擔起做飯的義務。

年幼時有關做飯的幾個猶新的記憶

當我幾歲的時候,母親參加生產隊裡的勞動,早晨會把鍋的下面煮上紅薯幹(餵豬),上面放上饃,鍋蓋上面坐一個帶釉子的和麵盆。母親下地幹活前,總會把我搖晃醒,告訴我記住燒火。


有一次,我看到廚房裡鍋蓋上母親坐了一個和麵盆,知道母親鍋裡面做好了飯等我燒火。我坐進灶窩裡點火燒了起來。燒了一會兒火,感覺應該鍋裡面冒氣了,可是還看不到冒氣,我就從鍋蓋縫隙裡倒了點水,聽到鍋裡面滋滋的聲音。又燒了一會兒,估摸著應該飯熟了就住火了。當母親收工回家,告訴母親我已經把飯燒熟了,母親聽後,一邊說著不好,一邊往廚房裡跑去。原來母親下地幹活前,起了一盆蒸饅頭的面放在了鍋內。母親掀開鍋蓋,蒸饅頭的一盆面都快被我燒熟了。

還有一次,早晨起來後,家裡人都下地幹活去了。我和鄰居家的小妹妹一起燒鍋。小妹妹把著了火的燒火棍無意中放到了我的棉褲上,引燃了我的棉褲。當我覺得小腿疼時,看到棉褲上燒著了一個洞。至今,我的腿上還留著一個那次燒傷留下的疤痕。


做飯也是付出,要懂得感恩。

我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從外面回到家裡,正看到奶奶端著一蓋簾剛出鍋的饅頭往堂屋裡面送。想和奶奶開個玩笑,說:“奶奶,你今天蒸的饅頭又小又黑,這次沒有蒸好吧?”誰知道,奶奶聽到我這樣說,一臉怒氣地把一蓋簾饅頭全倒在了地上。後來我明白了,奶奶這大歲數了,一個人又是和麵、又是踹面、又是揉饅頭、又一個人燒火實屬不易。我不但沒有體諒到奶奶的累,反而無中生有地說傷奶奶心的話,惹奶奶生氣,真不應該。


生產隊時,豫東農村的男人都不做飯

兒時還記得,女人和男人一樣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收工後回到家裡,女人一頭扎進廚房,一個人燒火,一個人做飯,一會鍋上面,一會鍋下面地忙乎。男人則哪個樹下面涼快,就坐到哪棵樹下納涼。等飯做熟了,女人們會喊男人回家端碗吃飯。更有甚者,有的女人做好飯會端著飯碗給男人送到樹下面。那時農村的風俗女人燒火做飯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承包到戶那年我結婚了。結婚後,愛人做飯我燒鍋,愛人擀好了麵條,我也把鍋裡的水燒開了。燒鍋我會,真的沒有一次替愛人做過飯。


時代變了,做飯不再是女人的事情。

1989年,我帶著愛人孩子一家人回到了包頭市。

剛到包頭時,我一個人上班,愛人在家買菜、做飯、帶孩子。

每當我下班回到家裡,愛人已經做好了飯站在小區門口領著孩子等我回家。

進家後,愛人總是把盛的第一個碗讓我吃。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那是無比的幸福。

愛人上班後,本來不會做飯的我,總不能坐在家中等著愛人下班回家再做飯吧,再說了,愛人工作也挺累的。

我第一次學著擀麵條。面活的太軟了,切的麵條都粘連在一起。愛人下班回來,看到我正一根一根地用手撕開粘在一起的麵條。


理解愛人做飯的辛苦

有一年春節,姐姐、哥哥和弟弟他們都來我家吃飯。愛人忙活了一整天,當客人們都陸續離開後,愛人又在廚房裡面忙活著洗碗洗盤子。外面零零星星地傳來鞭炮聲,再看看愛人忙活的身影,愧疚感油然而生。

初七上班第一天,我把請客吃飯愛人忙碌的感想寫了一篇文章,被廠報和《北方電力》報刊登。在當年廠黨委政治部組織的年度通訊員培訓班上,《北方電力》報社主編把我寫的這篇文章作為範文進行了點評,得到了一致好評。後來,這篇文章被該報社收編在年度佳作彙編一書中出版。


現在,我已經退休在家。2018年9月份,我和愛人去了美國二女兒家,在美國住了半年,照看不到兩歲的外孫子。今年3月初,我和愛人回到國內,愛人回到包頭家裡帶三女兒的不到三歲的外孫女,我則留在了北京,接送大女兒的上三年級的外孫女上、下學。

原來沒有做過飯的我,看著視頻學習做飯。炒地三鮮、燒茄子、紅燒豆腐、炒魚香肉絲,換著花樣地為孩子們做飯。外孫女誇獎我做的飯香,女婿稱讚我做飯水平提高,女兒開玩笑地說我在她家住半年後,可以到飯店當廚師了。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想到的

歌曲《常回家看看》耳熟能詳,人人都會哼唱。歌詞唱到“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

我們冷靜地想一想,你們都有了孩子,說明你爸爸、媽媽的歲數已經不小了,你們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再讓父母親為你們張羅好飯是不是有點過分了?!父母親為我們做了一輩子的飯,是不是輪著我們給他們做一頓好飯的時候了。



盡孝心要趁早,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後悔莫及。

希望朋友們能回家就儘量回家,親自下廚房為家人做一頓好飯,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圍坐在一起吃飯也是一種幸福。


守望寫作小園


做過而且還不止一頓!

本身我內心就喜歡做飯,我是90後的我記得我大概八九歲的時候就自己會做雞蛋麵湯了!

我學習不好08年那一年下學去飯店打工被分配到後廚,(火鍋店)隨著年齡的增長後來做飯就慢慢的越來越多。

在14年的時候在我們當地開了一個外賣店,當時我對於炒菜算是一點都不會。請的廚師跟著老師學慢慢自己也會了炒菜。在我做外賣的3年時間裡媽媽基本都沒做過飯都是我做的飯,媳婦也是在那個時候認識的。

媳婦一直都說我做的飯好吃,常說:你做的飯老是好吃,喜歡吃我做的飯,而媳婦呢做飯的次數很少。

現在呢基本在家的每一天都會做一頓飯,雖然不是什麼大魚大肉的,家常便飯也做的有滋有味。

看到自己做的飯被家人吃的乾乾淨淨,有滋有味的。自己也很開心



田野小飛


以前上班的時候,吃的是食堂的飯菜,吃飯的問題都是在食堂解決的;偶爾回趟家,也總是媽媽在廚房忙碌著,所以也沒有多少做飯的機會。

直到結了婚,有了倆孩子之後,(由於孩子他爸工作的原因,我們在離老家1500公里以外的城市生活,沒能和婆婆媽媽一起生活。)所以我才正式開始參與到做飯當中來,剛開始的時候小屁孩們總是提意見,嫌棄媽媽做的飯菜不好吃。(可能這就是我們家孩子瘦瘦的原因😄)

不過還好,我有個會做飯,愛做飯的,還同住在一個小區的姐們,(姐們是東北的,是不是東北人天生就比較會做飯😄)有時候孩子們嫌棄我廚藝的時候,會上姐們家蹭頓飯。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不是別人家的飯菜都格外香。



再後來自己下載了做菜的APP,看做飯的視頻,花時間和心思去研究,跟會做飯的姐們學著做,做的次數多了,慢慢的做飯的水平一點點的提高。家人喜歡吃什麼,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看著他們吃的津津有味滿足的樣子,內心會感到很幸福。

身邊的朋友,有南方的,有北方的,大家在一塊兒相處久了,就連飲食習慣都互相改變著。南北菜互相融合。



廚房是煙火氣最濃的地方,這裡有暖,有愛,為家人做頓飯,能讓自己和愛的人吃的營養,吃的滿足,這就是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我是小吳,熱愛生活,熱愛美食,快樂的家庭主婦。每天在頭條持續分享家常菜的做法,有喜歡朋友,可以動動手指點下關注吧。感謝您的支持。


小吳在山東


在家最小,從小在家沒做過飯。結婚後,我下班早,買好菜,準備好,老公回來掌勺。回我家時,老公都插不上手。大姐夫是特一級西餐廚師,中餐也很棒。每次家庭聚會比在餐館吃的都好。

到了50歲,才輪到我做飯。基本把小家的一日三餐都包了,已經五年了,現在可以自豪地說,偶滴水平不比老公差了。家裡開爬可以做上十幾個菜。

前四張是家裡開趴,後五張是我們老兩口的早餐。

最遺憾的是沒給老爸老媽做過飯😭 。











孟闌


用心做好一頓飯的味道是不一樣的。美食需要花時間和精力烹調而至,等待美食的過程也是美好的,看著煮鍋蒸汽衝上蓋子,聽著鍋裡食物滾動的咕嚕咕嚕聲,那是食物在變身。為了慰勞你的胃,他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關,蒸、煮、炒,被各種調料洗身。才成為最後的樣子。

看到家人,父母吃飯時滿意的樣子,才是我的初衷 生活就是如此簡單!





閆龍凱同學


你有沒有為家人做過一頓飯?

相信付出愛是讓自己幸福的最好方式、美食是撫慰人心的不二法門,更多美食問答,請關注覓源良食,讓我們給您答疑解惑!

在我28歲以前,我確實沒有給家人做過飯,都是老爸老媽做給我吃,讀初中高中的時候,都會像親朋好友自誇,我會做飯,但父母從來都不讓我去做,其實只會炸個荷包蛋、之後住校,每週回家,說的最多的就是,學校的伙食太沒油水,您這兩天給我做什麼好吃的啊?

踏入社會,參加工作,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問老爸,老媽在家不?今晚吃什麼啊?肚子好餓啊,晚飯還沒有做好啊?偶爾還要抱怨,今天的晚餐太素了、這個菜做的不好吃、那盤菜我一點都喜歡吃,等等,現在想起,滿腦子都是爸媽的溺愛,有時不好意思當面說的,現在通過文字,大聲的告訴爸媽,我愛你們,謝謝你們無怨無悔的將我撫養長大;

28歲之後,我開始學習做飯,但是從學習做飯,到能真正為家人,具體說是爸媽,做一頓晚餐,時間的跨度還要有好多年,就這樣斷斷續續的學習著做飯,會做雞蛋炒飯了、會做南瓜疙瘩湯了、會炒青椒炒肉絲了、會做涼拌毛豆了,學的都是自己愛吃的,也就是偶爾做給自己吃,在爸媽不在身邊的時候;

終於上天給了我一次長長的假期,在家養病,左腿骨折,在拆掉石膏後有一段很長的恢復階段,我開始給家人做飯,估計爸媽是為了讓我有事可做,打發在家的時間,所以無論我做的多麼不好吃,他們會都說好吃;

見下圖,這是我剛剛開始給家人做飯時留下的圖片,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那晚應該還有一大碗排骨藕湯,然後加上下圖中的三道菜餚;

就這樣,我開始了斷斷續續的給家人做晚餐,那時的我大約30多,現在想起剛剛開始下廚房做飯的這麼幾年,我感覺有這麼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爸媽買什麼我就做什麼,但是給家人做飯的時候,還有好多菜餚不會做,做的時候,心中沒底;

比如上圖中的菜餚,都是爸媽買什麼我就給做什麼,經常去圖書館,借的最多的書就是各種家常菜的做法大全,每天做的時候,還要同爸媽再次確認一下,虎皮青椒要放白醋還是陳醋?刁子魚需要醃製嗎?醃製的時候,放多少薑片?

老爸,這魚太腥了,您給我洗一下,瀝乾水之後,我再去醃製,這時的老爸老媽,都是反覆的囑咐我,少放點鹽,別醃製的太鹹,開始給家人做飯,大約有大半年的時光,都是這樣的狀態;

第二個階段:我自己決定晚餐的菜譜,爸媽按我的要求去買菜;

這時的我,經常給父母做晚餐了,已經不用再去問爸媽該如何做了?好多的菜餚都是從食譜上看到製作方法,然後就安排爸媽去採購食材,晚餐的時候,就做給他們吃,雖難好多菜餚都是第一次做,但是這時的我,應該算是按圖索驥,食譜上怎麼說,我就怎麼做;

第三個階段:開始有自己的思考,開始問為什麼要焯水?為什麼要放姜?

這個階段的我,大部分父母愛吃的家常菜,我都反覆的做過好多次了,開始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比如下圖的這碗排骨蘿蔔湯,我開始思考食材上的問題,比如我發現,煨湯時,大家常常說是直排好,但是我發現從口感上來說,脊骨,也就是豬龍骨煨湯,湯不僅清淡,而且脊骨上的肉夠鮮嫩,比直排上的那種肉好吃太多;

但是經過一次家宴之後,我又發現,親朋好友來你家吃飯,你這時煨湯就不能選擇脊骨,一定要直排,一是脊骨不太好看,不適合在出現在這種情況的餐桌上,二是,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吃直排的,所以不能以我的口味來代替大家的習慣;

第四個階段:好的刀工,讓美味的菜餚錦上添花;

就拿下圖中的麻婆豆腐來說,我現階段就感覺,雖難是做家常菜,雖難沒有學過廚,但我要是有一手好的刀工,在烹飪食材之前,能將食材用刀切得方方正正,整整齊齊,那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可惜我沒有刀工;

為什麼有這種感受,我去飯店吃飯,那怕是一盤麻婆豆腐,刀工好,豆腐切得整整齊齊,上桌的時候,看著就賞心悅目,所以我現在要求自己,不光要做好的好吃,也還要做的好看;

你有沒有為家人做過一頓飯?

寫到最後,還想囉嗦幾句,我在28歲之前,一直沒有給家人做個飯,之後,開始有機會下廚房,最近幾年,經常給家人做晚餐,所以我可以大聲的回覆題主,我經常為家人做飯,不止一頓,給家人做飯,我感覺有這麼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爸媽買什麼我就做什麼,但是給家人做飯的時候,還有好多菜餚不會做,做的時候,心中沒底;

第二個階段:我自己決定晚餐的菜譜,爸媽按我的要求,去買菜;

第三個階段:開始有自己的思考,開始問為什麼要焯水?為什麼要放姜?等等吧;

第四個階段:好的刀工,讓美味的菜餚錦上添花,我渴望自己的刀工能有提高的可能;

這是我給家人做晚餐時的一點體會,僅代表個人想法,說的好壞還望大家多多理解,感謝大家的閱讀,您有沒有為家人做過一頓飯?分享帶來快樂,我們在評論區等您;


我們儘量做到恰如合適、通過原創圖文,在文字與圖片之間為您分享一道道菜餚,它們美味、漂亮、營養,你要什麼樣的美食,在這裡希望我們能夠給您!

覓源良食


回答人:聽風的故事star

關於“你有沒有為家人做過一頓飯?”的問題

我的答案是:“我有為家人做過飯。”做一頓飯溫含著家的幸福,家的港灣,濃濃的愛!

有句話說得很好:“最好吃的飯,是媽媽煮的飯,最好吃的菜是家的味道。一個“家”其實溫含了許許多多人的情懷和思念之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長、經歷過後,就會覺得每一個階段為家裡做飯的感想感受意義都不一樣。


小時候做飯的經歷

我本人出生於農村山區,小的時候家庭狀況不太好。父母為了養活我們五兄弟姐妹,同時也要供應我們讀書,現在想起來他們非常的辛苦和不容易。他們經常忙到天黑了才回家。特別是農忙的時候,每次老么的我總是在家的院子外面等候徘徊,期望父母早點回家。每次看見他們回家的時候,身上佈滿了田裡的泥土和雜草。在8歲那一年,我閒的在家無聊,感覺父母每次回來那麼累那麼辛苦,然後就突發奇想,第一次親自抄刀下廚煮飯炒菜。那個時候都是用柴火燒飯,弄得是劈頭蓋臉的,臉上抹黑有灰塵。父母回家高興急了,父母還在不斷地誇我做的好吃。其實,鹽放多了,米飯中還帶有一點生米等等。他們依然吃的很開心。還不斷的鼓勵我去做。後來慢慢地才做好,做習慣了就喜歡上了。那個時候做的飯就只是單純對新鮮事物的好奇罷了!


長大了的經歷

慢慢地,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去了外地上學工作!回家的次數就少了。每次打電話回家的時候,母親都問自己什麼時候能回家。說想念我給家裡做飯的時光,說我做的好吃。每次驅寒問暖,她都說自己很好。當有一次,我哥哥給我打電話說,“我媽病了”。當我回到家的時候,才發現媽媽病的很嚴重,其實她怕我們作為兒女在外面擔心,閒麻煩,刻意的去隱瞞。從那以後我就知道,父母其實不是真正想要吃我做的這頓飯。而且他們對兒女們的牽掛和思念之情,他們的愛往往是那麼的偉大。“兒行千里母擔憂”——一句話從此讓我明白了父母對兒女的愛遠遠大於子女對父母的愛。所以,每次回家的時候,我會經常做飯給父母吃,而且吃的有說有笑,家庭和和睦睦的。一頓飯其實就是家庭的一種幸福,家的港灣的寄託,父愛母愛之情,也是作為子女對父母愛的一種表現。


在外打拼的遊子們,多關心自己的父母,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不管你走多遠,他們都時刻的想念著你們。記得回家做頓飯,哪怕就是小頓飯其實對他們是一種最大的對兒女情懷的一種寄託和思念,言不由衷的對自己子女的愛!

謝謝各位網友的品讀,以上是我自己個人真實的經歷,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點贊!喜歡的朋友關注一下小編!謝謝!


聽風的故事tar


我沒有為家只做過一頓飯,每天至少做三頓,一年就是1095頓,遇到來客人,或者給外孫做加餐,還會更多。

我8歲就學做飯,那個時代,家家孩子都一樣,很早就學著幹活兒,與父母分擔家務。

慢慢的就養成了習慣,然後就成了興趣。因為我對做飯產生的濃厚興趣,父親特意為我訂了幾年的《烹調知識》雜誌,日積月累,我的廚藝收到大家的誇讚,我就更喜歡做飯了。

女兒習慣吃我做的飯,有時迫不得已在外面應酬或者加班吃飯,回來總要抱怨外面的飯多麼不和胃口。女兒坐月子的時候,雖然請了月嫂,月嫂只做了一頓飯,我就決定還是我自己做吧。當時我想看看月嫂專業的月子餐怎麼做,結果她給剛生完孩子的產婦做雞蛋液煎豆腐,生完寶寶不是應該吃清淡的嗎?我就一邊查百度,一邊根據女兒的平時口味喜好做月子餐,每天7頓,女兒身體很快恢復了,但是體重卻恢復到懷孕前,因為我在確保營養全面的基礎上,還給她做了瘦身餐,月嫂也很好學,每頓飯都用本子記錄下來。

外孫才兩歲半,也是特別喜歡吃我做的飯,我會根據他的成長需要,變化食材的搭配,做出一些卡通形狀的食物,誘惑寶寶食慾大開。

朋友們也喜歡吃我做的飯,退休後,我的時間充足了,每天至少要在廚房呆8個小時以上,在網絡裡看到美食做法,都要嘗試做一次。

愛家人,就為他們用心做飯,用心付出!











Ai升騰的海水13579031


我家的飯一般都是我做,白天基本都是在單位吃,晚上就隨便做做,兩個人,四個菜,再蒸點大米飯,晚上不能吃的太多,不然不好消化。

有的時候太累了來不及做飯,也會圖省事煮點方便麵,再加點丸子、火腿腸、蔬菜啥的,但是最多一週吃一次。

如果逢年過節會想做的豐盛些,整點大螃蟹和大蝦,補充一下營養。

我家的晚飯怎麼樣?如果喜歡,請給我個贊,謝謝!


小渠商機APP


問這個問題的人很特別

也許他/她是長期漂泊在外的異鄉人,也許他/她渴望有一個家。

每天回到出租屋吃著外賣,又或者在外面打包的快餐,我現在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

快跑題了哈,迴歸正題

我家裡的話情況有點特殊……反正就一句話農村娃兒早當家

在初中的時候就做著一家人的飯菜,一般情況都希望他們回到家就能吃上熱飯熱菜,當然那個時候條件不怎麼好,肉不是天天都一個月就有那麼一兩頓有肉

做一家人飯菜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當然有時候也會搞砸,飯是生,或者飯稀了,但我每一頓都是用心做的,那個時候在我表弟特別喜歡我做的飯菜,反而不怎麼喜歡他媽媽的飯菜,喜歡我做。

圖是一份蓋飯,我做的時候和這個感覺差不多,會把土豆榨炒幹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