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怎樣產生的?

內樸山人


道教的起源: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原始宗教的崇拜。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本土宗教,因此必然繼承了先民們的原始宗教崇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始宗教中的鬼神文化和由此產生的巫文化。

道教文化是我國最古老最神秘的文化現象,從上古時代女媧,盤古就開始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對我國政治文化,經濟思想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道教的內容十分的龐雜,從其主題內容來探索其起源,大致分為三種比較權威的說明。一是鬼神崇拜。二是神仙之說和方數。三是黃老之說裡面的神秘部分。道教的這三種起源思想,對我國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人類早期生產能力低下,遠古先民缺少對自然文化的基本認識。日月星辰,草木鳥獸,山川大地都成了神秘力量的來源。從而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他們以有限的認知能力,對所見神奇力量進行神話。同時先民又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同時產生了各種喪葬禮儀,祭神祀祖的儀式。對這種自然,圖騰,靈魂的原始崇拜。逐漸演化出來了天人合一,並創造了至高無上的天帝。

殷商時期,出現了以天帝為系統的天神系統,並專門出現了溝通人和神的巫祝。巫可以歌舞象神,符咒治病,占卜噬兇,畫符唸咒。形成了一整套的巫文化。

周朝時,道文化迎來了一個高峰期。形成了天命觀的系統神學。形成了天神,人鬼,地祉三個完善的文化系統。形成了天地日月星斗,社稷山川五嶽,祖先以及聖賢的多神崇拜。


秦朝時仙道活動興起,人們對死亡的恐懼,追求長生的心情越來越急迫。秦朝出現了尋仙的大規模活動,以及修仙的思想確立。老莊學派的興起,更加對道教的教義和影響深遠

老莊的興起,老子《道德經》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教的教義,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道教修煉,虛靜養生。莊子的《莊子》和《南華真經》中的逍遙遊,齊物論,養生觀也闡述了道教神仙思想,道教教義和修煉法門。

秦漢時還出現了黃老學派,老子思想,冠以黃帝的名字,寫出了著作。黃老學說吸收了墨法儒等重要思想,形成了重要的仙道思想。

漢末張道陵正式創立五斗米道,太上老君授張天師《正一盟威附籙》,讓天師推行正一盟威道,封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稱張天師,至此,天師道正式創立。

東漢時張角得到太平經,創立太平道。信奉皇太一真神,後發生黃巾起義被鎮壓而式微。

東晉時葛洪著《抱朴子》確立神仙理論和煉丹術。加上《三洞符籙》出現,出現了道教一次傳播高潮。

南北朝時期創立茅山宗。弘揚上清經法,茅山宗得以發揚。

唐朝時道教迎來了發展高峰,唐代李氏王朝家族篤信道教,封老子為大聖祖。李氏家族王朝奉老子為始祖,自稱老子後裔。至高宗,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定道教為國教。唐朝時更有唐玄宗見張果老的故事。唐玄宗主持編撰第一部道藏《開元道藏》。著名的袁天罡李淳風也是聲名遠播於唐朝。

至宋元明清,道教逐漸成熟,龍虎派天師道,茅山宗,靈寶派,清微派,全真等著名派別逐漸形成規模。元朝和明朝道教逐漸成熟並被帝王推崇,龍虎宗和全真派得到了大發展。明朝嘉慶皇帝更是極力推崇道教。

清朝後道教逐漸沒落,清朝滿族人來自黑水間,推崇薩滿教,後穩固江山後,打壓漢族信仰,逐漸邊緣化道教。大力推崇藏蒙的密宗佛教,一直至此,道教也一直未恢復繁榮。

以上是個人對道教的簡史個人愚見,如有偏頗,請各位批評指正,無量壽福。


千鶴道人


道教不同於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它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教,是很古老的民族文化宗教。它的信仰宗旨是要長生不死,得道為仙,以個人的生命為重要價值,經過長期修煉人會脫胎換骨,成為超凡人的神仙,不用等死後再進行超度靈魂轉世,這一點於其它宗教信仰不同。到東漢後期,道教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多渠道的匯合,最後形成體系。前期分為丹鼎與符篆兩大派,符篆派以符水為人們治病,祈福禳災是它主要的宗教活動內容,民間道教組織是它的主體,在漢代後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為巴蜀地區主體道教。到了魏晉以後,定太平道為逆道,遭到鎮壓,五斗道轉變到了上層貴族的天師道,進入南北朝時又分為南北天師道。丹鼎派側重於清修煉養,所煉仙丹分為內丹和外丹。到了唐代的李氏皇朝,他們認為自宗為李耳的後代,極力推尊老子的道教,這一時期道教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宋代後,真徽二宗非常迷戀道教,有專門的煉丹管理部門,並組織人員編寫了《道藏》。金元時代,道教得到更大發展,由張天師後世子孫掌管的南方為正一教,在江西龍虎山一帶以符篆活動為主。北方的王重陽創立了全真教,煉養性命兼融儒釋,他的弟子丘處機跟隨元太祖,掌管了全國的道教,讓全真教進入了盛極。明代的正統、嘉靖、萬曆時期,道教發達一時,《道藏》編成發行為全國第一書刊。直到清朝未年,道教才從理論上逐漸不佔主導地位,慢慢走向衰弱,不過,此時道教的思想影響到了民間,開始了民間的發展,道觀也在不斷的修建,後延續至今。


作家恩出


道教實際上是脫胎於儒教產生的。

儒教也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焚掉了儒教經典,也坑掉了儒教精英,導致儒教的滅亡,而這一切,都跟“道”脫不了關係。

秦始皇焚書的首要目標,就是儒教第一經典《道經》。

秦始皇坑儒的直接對象,則是“術士”,也就是“道士”,所謂“術士”的說法是為了讓大家心裡好受些。

嚴格來說,道家,實際上就是儒教的道家,是儒教的領導核心。

古代的“術士”,如果實行“分封制”,就是國君大本營,就是丞相大本營,就是道士(國師)大本營。

完全就是當時的統治精英,結果被秦始皇來了個“一鍋端”。

所以,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真焚,真坑,坑得儒教找不著北,焚得人們連儒教存不存在都覺得是未知數了。

當然,連道家是儒教領導核心的問題也無人知曉了,連周天子就是儒教教主,周王朝是實行“政教合一”體系也搞不清楚了。

所以秦王朝一被推翻,率先登上歷史舞臺的,就是道家,因為他是領導核心嘛。

其後,儒教儒家的傳人董仲舒來了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就使道家由領導高層最終走向了民間,逐漸轉化為道教。

漢朝興起的道教,雖然脫胎於道家,其內容與傳統儒教的道家區別應該說還是較大的,有他新的內容存在。

主要是它的服務重點,已經由君王變為了普羅大眾,由宮廷走向了民間。

而儒家,則在原來孔子倡導下由宮廷走向民間的教育事業,又由董仲舒的引導由民間流回了宮廷,並由此取得了國家的信仰領袖地位。


河東來


上古時期,族群為爭天時地利,殺伐不斷,民生極苦。羲皇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明生死道,白人事理,繪製河圖洛書~河成象洛出數,羲皇定六道。

以無上智慧示道於易~掌化先機,止難行易。

以無上勇猛證道於理~辨明利弊,以理服人。

以發明萬化術道於流~分類教化,各取所需。

以四情八德治道於世~情繫蒼生,德治世界。

立易道太乙玄門,分化三教人闡截:

人者求完,闡者明理,截者取道。

人教至仁,闡教至德,截教妙術。

三教宗旨:

闡明人生求完正理,以至仁至德妙術截取大道一線生機。

立易之初,趨吉避凶。使人民得利實惠而生起信仰。

立教之初,修身養性。使人民博學正理生起信念。

立法之初,導善歸真。使人民悔悟向善而生起正行。

伏羲全稱劈地開天太昊皇帝風祖伏羲氏。

女媧全稱創世孕生孝慈聖母福主女媧氏。

尊華胥氏為祖母,取夏天物產豐富之意,命名華夏。

以德治世,五氣之中土為厚德,其能載天,其位居中。

擁君成王~擁立有君子德行的人治世稱王,口含朱玉,授命於天~身受民意,舍家為國。

老護子來子敬老~孝傳天下!


用戶50989074121


唔,道教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誰發現呢?老子只是其中之一,適逢其會介紹一部分給後人,道嘛全面來說包含甚廣,只是問來問去問道幹什麼?求道嗎?呵呵。腦袋一片空白,為什麼會有道?


如是173795732


道教是漢初,信道家黃老之術,無為而治,慢慢財力極端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形成豪強勢力,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維護中央集權,道家由官方轉向民間,漢王朝並沒放棄,喑底扶持,由張良後人張道陵成立道教,以宗教形式存在。漢靈帝時,朝政混亂,漢靈帝想用太監與道教對付朝廷官僚勢力,失控。出現張角,張寶,黃巾起義。

文化在歷史上從周公起,成為統治者相互鬥爭的工具。失去了客觀科學認識自然的功能。這是老孑真道家所反對的。


中上行


道教是

古代的政治家,醫學家,他們自呼為貧道,他們的政治哲學思想以及醫療醫學,理論和技術非常高,人們非常敬重後人宗拜他們為道教。

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