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祕 以賽亞書 作者為什麼那麼恨錫安的女人

聖經揭秘 以賽亞書 作者為什麼那麼恨錫安的女人

以賽亞書第1章是吐槽以色列人和耶路撒冷,第2章是做耶和華懲罰外邦人和離棄者、萬民敬仰錫安的美夢,第3章說耶和華為了懲治猶大和耶路撒冷的某些人,故意搞亂耶路撒冷。從內容看,耶和華要懲治耶路撒冷是因為他看不慣那裡的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長老和首領欺壓貧窮百姓,第二件事是錫安的女子賣弄風騷。這些信息似乎也有點透露出作者所代表的利益階層,試想,對窮苦人被欺壓感受最深的是窮苦人,窮苦人家也看不慣有錢人家的女子賣弄風騷。

我們先介紹一下這章的具體內容吧,和合版給第3章分成三大段,給起的三個標題分別是:耶路撒冷的混亂、耶和華審判眾民和對耶路撒冷的警告。

第一段說:看哪,耶和華要將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糧食和水都拿走,並且除掉勇士、戰士、官長、先知、占卜的和長老,以及五十夫長、尊貴人、能工巧匠和玩法術的人,他要讓小孩來當首領管制百姓,讓百姓彼此欺壓、爭吵不休,少年人侮辱老年人,卑賤人侮慢尊貴人。

作者寫的這個情況是出自他的想象呢還是出自他的印象呢,這段話的前面部分像是窮苦人的願望,你看,那些有錢人、尊貴的人都被除去,這不是大快窮人之心的事嗎,但是後面寫到百姓互相欺壓、尊卑互相顛倒,確實是描寫一種社會亂象,在這麼一個混亂的社會中,卑賤的窮人受到的傷害只有比尊貴的富人更大,所以不能視之為作者的願望,作者寫這一種情況,也是無可奈何而已,所以他寫的事應該不是出自他的想象,而是出自他的印象,也就是說不是預言,而是說以前曾經發生過的事。

不知道為什麼作者寫連先知都要除去,難道當時的先知對其他的先知也是互相瞧不上眼的嗎,就像現在網上的那些假先知一樣,個個都批評別人是假先知,說只有自己是真的。不過如果他說的除去是指被擄那就就易理解,根據聖經,在猶大滅亡之後,像以西結、耶利米這些所謂的大先知都沒能躲過被擄和流亡的命運,並沒有什麼神能幫助他們逃避災難。

耶和華把糧食和水都拿走,有人猜測可能說的是饑荒,不過饑荒一般只能除去貧窮和卑賤的人,要將勇士、官長、先知等等都除去的,只能是戰亂,比如在猶大陷落後,巴比倫人將他們的官長、能工巧匠等都擄走,就挺符合這種情況的,然後百姓被擄到異地他鄉,鄰舍之間都是外邦人,自然是和睦不了,免不了互相欺壓爭吵之事。至於小孩當首領,歷代志寫約雅斤登基的時候才八歲(列王紀寫十八歲),當時猶大其實相當於已被滅亡,社會相當混亂,誰當王都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傀儡,也許作者寫的就是這個時期的情況。另外瑪拿西十二歲登基,也可以說是小孩當首領,歷代志稱他當王期間曾被亞述王拿銅鏈鎖著帶到巴比倫去,但是這件事列王紀卻沒有記載,不過不管瑪拿西有沒有被鎖走過,歷史書記載他當王五十五年,沒有寫他任內有重大災禍,社會總體應該還算穩定,所以不像是寫這個時期的事。

接著一段說:那時只要家裡有件衣服的人都會被別人推薦當官長,但人們都害怕當官長,因為誰都不想承擔這社會敗落的責任,誰都不想擔當這社會最後敗亡的罪責。猶大人的言行與耶和華之道相違背,他們像所多瑪一樣明目張膽地作惡,還臉不紅心不跳地述說自己的罪惡,這一切使耶和華髮怒,所以耶路撒冷敗落和猶大傾倒是註定的,他們有禍了,這些禍是他們自己招的。除了義人能得享福,惡人統統都要遭遇災難,至於那些受惡人引導行錯道和做錯事的百姓,他們也要受到懲罰,他們要被小孩欺壓、受婦女管教。

因為在上一段話中,有錢的、尊貴的、會法術的都已被除去,在剩下的人中,只要有一件衣服的就已經算富裕、就有當官資格,可見社會已破壞成什麼樣。孔子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句話意思是說,危邦亂邦最好躲開,國家和平安穩,可以出來做做官,天下混亂的時候,就不要出來當官。孔子的這個道理以色列的貧民竟然都知道,在猶大即將同舟共濟傾倒之際,官掉在他前面也忙搖手推讓,決不敢當。

大家都知道,所多瑪和蛾摩拉在聖經中是被耶和華懲治滅亡的典範,以賽亞書我們才讀到第3章,就看到作者多次提到所多瑪,這其實暗示作者早已知道猶大被滅亡的事,有人說,第一以賽亞應該確實生活在希西家年代,因為在以賽亞書裡都沒有提到過約西亞,說明他不知道後來有約西亞當王的時候。這個理由是不算理由的,如果他有意裝神弄鬼寫預言,中間幾個王的時代不寫,卻假裝預言其後的事,其實是很正常的,如果他把所有知道的都寫上去,又哪裡有那麼多所謂的預言呢。也有人說,以賽亞應該確實是希西家時期的人,他書裡的預言部分,可能是後人編輯修改的。我在以前的文章裡雖然也經常說聖經的內容是經常很多次編輯修改的,但畢竟因為它成書年代比較古老,他們的手段方法也是比較原始的,他們以前的編輯,我們不可想象為現在的編輯,聖經的編輯沒有大面積的字、詞、句的修改,比較多的是段落的增刪,比如在哪裡插入一大段編輯想出來或找到的內容,又在哪裡刪去整段編輯覺得不合適的信息,所以有些句子裡不小心透露出的信息,應該不是編輯的效果,而是原作者本來就是這麼寫的。

在作者所寫的這場混亂中,除了義人能得到享樂,其他人的結局是:惡人,像所多瑪的人一樣遭遇死亡災難,普通百姓,被兒童和婦女管轄欺壓。什麼兒童和婦女能管轄、欺壓成年百姓呢,大家稍一思索便可知道,仍是在說猶大被滅亡和猶大人被擄之後的情形。因為你被擄到異地他鄉,你在人家的小孩和婦女面前也抬不起頭啊,你若不低三下四地做人,恐怕活命的機會人家也不給你。這裡說義人逃脫了災難其實相當於白說,因為根據有些說法,天下根本就沒有義人,所以也就沒有猶大人逃脫過災難。

下一段標題是耶和華審判眾民,其實只是審判長老、官長和首領,這段話說:耶和華站出來審判他的百姓,對那些長老和首領說:你們掠奪貧窮人的財富,吃盡葡萄園裡的果子,害得貧窮人都沒得吃,你們說,為什麼要欺壓折磨我的百姓,為什麼要虐待侮辱貧窮人呢。

被擄之後,貧窮人的立場,就代表神的立場,神最愛幫貧窮人說話,因為貧窮人最愛琢磨神,他們想象出來的神當然都是要幫他們的,但這不代表貧窮人不想富,他們最懷念的就是大衛和所羅門時期,因為在他們的想象中,那個時候以色列富甲天下,根本就沒有窮人,每個人站出去面對外邦人,都可以昂首挺胸、居高臨下,因為他們都是人上人。

第3章最後一段的標題是對耶路撒冷的警告,不過這個標題跟內容太不符合。先看吧,這一段究竟說了些什麼:耶和華說:錫安的女子一點都不守女子的規矩,她們狂傲放蕩,腳上戴著鈴鐺,走路時扭來擰去,步態輕浮,還愛伸長脖子與路人眉目傳情,這些讓我老耶很看不順眼,我若不能懲罰她們,我若不使她們以後頭頂生瘡頭髮掉光、褲子開襠全部走光,我就不姓耶。到那時,我還要除掉他們華美的腳釧、髮網、月牙圈、耳環、手鐲、蒙臉的帕子、華冠、足鏈、華帶、香盒、符囊、戒指、鼻環、吉服、外套、雲肩、荷包、手鏡、細麻衣、裹頭巾、蒙身的帕子,她們的身體必定不能保持馨香,而會變成爛臭,她們必定不能再穿漂亮衣服,而換成粗布麻衣,她們的美麗秀髮變成禿頭癩痢,她們的漂亮臉蛋被烙鐵毀容,她們的男人死刀下,她們的兒子死在戰場,她家的門口每天都傳出悲號哀哭,她只能荒涼地坐在地上。

看到了沒有,這段應該叫做對錫安女子的詛咒。讀到這段話,我像是看到作者咬牙切齒的表情,他對錫安女子真是恨入骨髓,不然不可能寫得那麼詳細、那麼惡毒。你看,他總共列了足足二十一樣當時以色列女子的裝飾物,要把這一切都去掉,差不多就是要了女子的命,然後又讓她們的香體變臭、毀她們的頭髮、毀她們的面容、殺死她們的丈夫和兒子,那女子就算有九條命,估計也都要報銷得差不多。你說,他對錫安的女子為什麼有這麼深仇大恨呢,這可能是跟女子誤國的觀念有關。看來在古代,不管中外,一個國家走了厄運,人們都容易把罪歸到女人身上。比如列王紀的作者就把所羅門之後的以色列南北分裂原因歸為所羅門的妃嬪們帶進了外邦神,使耶和華降下懲罰。這個作者對錫安女子如此之恨,可能是他覺得就是這些女子敗壞了錫安的風氣,使男人們變得墮落,以致大家都犯了耶和華的誡律,才讓耶和華降下雷霆大怒,致使猶大滅亡和以色列人被擄。如果作者自己就是一個被擄之人,或者他們的後代,而且他也會這麼想的話,那麼他對錫安女子怎麼能不恨之入骨呢。

上面那麼多當時以色列女子的裝飾物,有些人好奇,可能會問這些都是什麼東東,我把不常見的一些解釋一下。腳釧:可能就是指上面說過的戴在腳踝上的鈴鐺。月芽圈:可能是指月芽形狀的垂飾,像項鍊一樣戴在胸前。蒙臉的帕子:面紗。華冠:各種不同的類型的頭飾,比如冠冕、緞帶、帽子、高度地裝璜的簪子或髮夾等等。華帶:頭部、胸部或腰部的各種飾帶。香盒:帶在身上會散發出香味的小盒子或小袋子。符囊:吉祥物或者護身符之類的東東。鼻環:穿在鼻子上的環,這個電視裡經常有見到吧。吉服:各種禮服。雲肩:披肩或鬥蓬。荷包:錢包或手提包,這東西不管古今,有錢女人必備啊。手鏡:有的人說是透明的衣服,有的人說是小銅鏡之類的東東,有的人說是衣服上的什麼飾物,我覺得應該是最後一種可能性大一點,雖然說對現代人來說,透明衣服和鏡子都是必備,但我想當時總沒有那麼先進,隨時帶鏡子難道還要補妝嗎,至於透明衣服,如果當時有的話,也應該歸在前面的吉服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