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平凡的世界》——獻給千千萬萬懷揣夢想的平凡人

(襄陽市圖書館)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

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

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還記得這樣的開篇麼?

路遙《平凡的世界》——獻給千千萬萬懷揣夢想的平凡人

看過根據《平凡的世界》同名改編的電視劇的朋友對這段話大概都熟悉,這就作家路遙百萬字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開篇的第一段話;

洋洋灑灑,大氣磅礴,流露著詩意,帶有絲絲黃土地特有的悲涼和感傷;以這樣的開頭寫黃土高原的冬天,使得作品從來一開始就進入了恢宏沉重的氛圍之中,從而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調。

路遙《平凡的世界》——獻給千千萬萬懷揣夢想的平凡人

路遙1991年完成小說《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耗盡了作者的全部精力和心血,由於勞累過度和疾病的折磨,作者1992年就去世了。

任何一部作品,裡面都隱藏著作者的影子,我們看得見的影子包括作者的成長環境、生活和工作經歷。

看不見的影子是精神方面的,像是作者的人生觀、世界觀、內心世界。所有這些都會在作品中的某個人物體現出來,毫無疑問在《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就有路遙的影子。

現在這部小說已經拍成了電視劇,相信大多數人看完這部劇後都會有這個看法,讀小說喜歡裡面那個熱血青年孫少平,看電視劇大多數人喜歡孫少安。

因為小說裡作者著重刻畫了孫少平,而電視劇裡的孫少安演的更接近小說裡的人物。

路遙《平凡的世界》——獻給千千萬萬懷揣夢想的平凡人

在小說裡孫少平這個人物影子就是路遙的化身,他的經歷、他的精神世界都有路遙的影子。這些我們都能從路遙的人生經歷中看到。

1949年12月路遙出生在陝西榆林市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家境特別困難。小說裡孫少平家也是窮得天天吃黑膜。路遙曾在延川縣縣立中學學習,小說裡孫少平是原西縣高中畢業。

1968年路遙在延川縣革命委員會擔任副主任職務,在小說裡的田福軍就是縣革委會副主任,路遙的這段經歷為他在在小說中描寫原西縣革委會和石圪節公社提供了素材,在小說中路遙塑造的田福軍這個人物正是他的化身。

1969年路遙回鄉務農,小說裡的孫少平也在農村幫父母幹過一段時間農活。在這期間路遙還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小說中的體現應該就是原西縣的攬工漢孫少平。之後一段時間路遙還在農村小學教過一年書,小說中的孫少平在雙水村小學當過一段時間民辦老師。

1970-1972年路遙在寫詩,和延川縣的同道詩人成立了“文藝創作組”創辦了文學刊物《山花》,小說裡的詩人有古風鈴、黑白和賈冰,還有個作協的文學刊物《山丹丹》,這段經歷為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詩人的描寫奠定了基礎。

1973年路遙被推薦到延安大學的中文系讀書,這段經歷為描寫小說中田曉霞、金秀、孫蘭香的大學生活提供了素材。

1976年路遙大學畢業被分配到陝西省作家協會工作,小說裡也有個省作協副主席黑白,還描寫了詩人古風鈴和杜麗麗的緋聞。

1982年路遙發表中篇小說《人生》,這部小說描寫了農村知識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經歷,獲得了很大反響,為小說《平凡的世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1984年路遙開始寫作《平凡的世界》,1985年他來到銅川縣煤礦尋找寫作素材,這個煤礦就是小說裡的大亞灣煤礦。

1988年《平凡的世界》創作完成。如果這些經歷是小說的骨架,那麼再添加上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這部分作品就誕生了。

這部小說不僅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展示了那個時代城鄉的社會生活,最感染、激勵人心的是小說中主人公在困苦環境下不屈不撓,奮鬥不懈的那種精神意志。

路遙傾盡一生心血、歷時13年完成的史詩級鉅著,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億萬讀者的不朽經典,改變馬雲一生際遇的燈塔之作。若要從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中汲取力量,《平凡的世界》是當之無愧的選擇,讀懂它也就讀懂了人生。《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的奮鬥歷程為主線,全景式地呈現了一代中國青年突破不凡、超越自我的成長史,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生命之歌。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人生的苦難與挫折只是軀殼,勇敢地遵循著心之所向,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就會締造平凡中的偉大,成就傳奇。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讓人笑著流淚的絕唱。

有人說“也許路遙是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的文學版圖上,最後的一個殉道者”。

路遙的一生如同自己在平凡的世界裡所寫:

生命裡有著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著怎樣的愁苦和感傷?

雨浸風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鬥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

沒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亦沒有哪代人的生命是虛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