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有什麼都市或者歷史傳說?

小蛙餐飲大學


駐馬店是個新城市,古時就是一個鄉鎮。是明朝在這裡建了一個驛站。到了信陽事件之後,才從信陽分出來九縣一市。有新蔡,上蔡,正陽,確山,泌陽,平輿,汝南,遂平,西平和一個驛城區。現在新蔡歸省直轄。

駐馬店的得名說法不少。我瞭解到的非官方的說法,我覺得最靠譜的是駐馬店北面是漯河,過去是南北牛馬大市場或者是騾馬大市場。馬匹北方多,往南方賣就在漯河交易。一般來說都走信陽武勝關,駐馬店是必經之路。馬匹在這裡住一夜,第二天就要進確山。以此得名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叫駐馬店。

駐馬店建市是58年之後因信陽事件,從信陽行署,分離出來的。據說剛開始行署所在地是在汝南,可能是因在京廣鐵路線上才在駐馬店建市。

駐馬店是新城市,人文歷史沒什麼名氣,但周邊幾個縣多是文化古城,只不過中原戰亂較多,都沒有持續性。從古至今來說,泌陽縣盤古鎮就是盤古開天的地方,西平嫘祖黃帝正妃是中國最早養蠶織布的地方,上蔡是李斯故里,正陽馬鄉又是當年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發生地,戰國時西平是韓國鑄劍基地棠溪劍,是各國最好的,也因這個原因後來參與造反工匠被屠殺殆盡,而今的確山鐵花,也許就是當年落網之魚,再後來就是嵖岈山人民公社應該是全國第一個在遂平縣,第一個放衛星畝產七千多斤的在西平。最刻骨銘心的是75年發大水,板橋水庫潰壩。別看我們這裡常年降水六七百,發起怒來創造過世界記錄,好像是24個小時降雨一米,其中三個小時0.8米。數字可能不準。很是慚愧解放後我們是反面典型所在地。作為總部的一員不知如何說了。

據傳,國家有把駐馬店建設成在豫南較大城市想法,但沒有證實。


山堅海闊


在距今約4500年的西平楊莊新石器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地面式房基、兒童甕棺、窖穴、精緻的

石器

和各種各樣的

陶器

,說明這裡已有房屋和村莊,產生了農業、

畜牧業

,製陶制石的手工業也比較發達。周滅商後,

周武王

分封

諸侯

,分其兄度據蔡。這裡有蔡(今上蔡縣)、呂(今新蔡)、沈(今平輿縣及汝南縣東部,正陽縣北部)、江(今正陽縣及確山縣南部)、道(今確山縣北部、

汝南縣

西部和驛城區)、房(今遂平縣)、柏(今西平縣)、中(今泌陽縣)等小封國。這些小封國先後被楚國吞併,戰國七雄長期在這裡相互攻伐。[4]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

秦始皇

廢分封,設郡縣,先屬

潁川郡

(治所今

禹州市

)。後屬陳郡(

治所

今淮陽縣)、在

秦滅六國

,建立封建的統一王朝的戰爭中,丞相李斯(今上蔡人)起了重要作用。由於

秦王朝

的殘暴統治,公元前209年爆發了汝南人

陳勝

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起義軍攻佔陳縣(今淮陽縣)後,建立“

張楚

”政權後陳勝被叛徒殺害,但秦王朝終於在農民起義的烈火中覆滅。[5]西漢

高帝

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郡治

汝陽

,隸屬豫州刺史部,轄汝陽(今汝南縣),

安成

(今汝南縣東南)、

陽城

(今平輿縣西北)、新蔡(、慎陽(今正陽縣)等37縣。兩漢時期,

汝南郡

的經濟、文化逐步發展,出現了繁榮景象。

漢武帝

元光年間,汝南郡興修了鴻隙陂,跨今平輿、

汝南

正陽

、新蔡、

息縣

五縣,灌溉農田數萬畝。西漢元帝時在今泌陽縣修了

馬仁陂

,灌溉農田萬餘頃。

東漢

和帝永元年間,汝南太守何敞在鴻隙陂修復鯛陽舊渠(在今新蔡縣北),新墾水田3萬多頃。靈帝中平年間,汝南太守調集民工在鴻隙陂大壩上用石塊修築水閘,進一步擴大了灌溉面積。

漢代

鴻隙陂、馬仁陂等水利工程的興建,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使汝南郡成為全岡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兩漢時期汝南郡人才輩出,在《

後漢書

》和《

風俗通義

》中列有傳記、留下姓名的汝南郡官吏、名士達100多人,因此有“

汝半朝

”、“汝南固多奇士”之稱。[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