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歲少年跳橋自殺身亡,給我們的教育帶來哪些反思?

一抹書香伴君行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建立平等的人與人的溝通關係,而不是長輩與小輩的年齡等級關係

2、家庭與社會對孩子的死亡教育,遠遠不夠,讓孩子認識到真正的生命的意義

3、父母的自我教育,什麼時候批評,什麼時候安慰,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4、家庭與獨立的個體之間的關係,個體是家庭的部分,但不意味著需要屈服於家庭,孩子作為家庭的低權利者,應該受到更多的保護而不是責罵。


差等青年


沒學過“愛幼”的人生,如何面對孩子的生死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沒有朋友不知道這句俗話吧?

就連《婚姻法》也特地為這一傳統美德單列出一條:

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

網絡搜索都不用,隨便找個人都能說出很多關於“尊老愛幼”的成語、典故、寓言。

孔融讓梨、蘆衣順母、仲由百里負米、董永賣身葬父......

不過,有沒有發現都是“尊老”,如果把題目範圍限定在只說“愛幼”呢?

你還能想出幾個?

看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幾千年都是圍著“尊老”下功夫了,百善孝為先麼。

卻偏偏少有人在“愛幼”上做文章。

缺少“愛幼”教育,不得不說是我們教育、文化傳承的一個缺陷。

我們在幼時,接受了很多尊老的思想。

等我們慢慢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對於自己來說,身邊也出現了“幼”的時候,有沒有人教過我們該怎麼做?有沒有那麼多成語、典故、寓言來指導我們?


沒有。

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把自己幼時的經歷,加上演繹、發揮、創造、自以為、我覺得、應該是,使用在我們的後代身上。

把自己聽多了、鸚鵡學舌來的“你要聽話”“你應該這麼做”“這是為你好,你以後就懂了”用在後代身上就夠了麼?

不夠!但我們只懂得這麼做。

既然自己不懂那就去找專家吧。

不要打罵孩子,要說服教育。

不管多忙都要關心孩子,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

要去理解孩子。

不要當眾責備孩子。

要給孩子起表率作用。

......

每一句話都沒有錯,甚至絕對是正確的專業的。

除了沒用,簡直就是完美的指導。

到底如何去愛、為什麼要愛我們都不懂,現在教我們怎麼去愛,真的很難為。

多少孩子的生死是我們成年人的責任?全部!

因為孩子和同學鬧矛盾,母親邊開車邊批評,甚至在橋上違章停車打著雙閃“專心”教育。三秒後,17歲。

平陽高三學生晚自習突然起身,面帶微笑的跳下樓。也只用了三秒鐘。

西安某中學一名初三學生畢某因班主任強行帶他去理了光頭,之後不願意上學,最後跳樓自殺。

安徽太和縣第一中學高一(26)班學生,成績挺好,系自行跳樓,經搶救無效死亡。

不想再列舉了,發生了太多太多

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三十秒一條青春的生命,因為每次都只需要“三秒”。

我們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別問我,因為我不知道。

因為我沒有接受過如何“愛幼”的教育。

我也只知道“關心”、“教育”、“為他們好”

天堂裡沒有高樓大橋

天堂裡沒有車水馬龍

天堂裡沒有校園欺凌

天堂裡沒有批評教育

但是人間還有。

天堂裡應該有受過“愛幼”的教育,知道如何去愛的成年人。

因為人間沒有。


文開石


或許不是因為這一件事導致高中生自殺,也許在生活中積累了很多很多的委屈,由於缺乏正確引導,委屈或者生活中的不如意堆積越來越多,就像一堆乾柴,遇到一點火星就爆發了。所以,平常應該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多和孩子溝通,走進孩子的心裡。



初中英語老師劉坤


必須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作為案例對學生進行尊重生命教育。一個人的生命不屬於自己,屬於社會,屬於親人朋友。教育學生要有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拿自己的命不當回事是極端自私的表現。另外,家長教育孩子時,應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不能簡單粗暴。


zhy海納百川


我們17歲時只有一條路,插隊落戶。誰來管阿拉心理啊自尊啊壓力啊前途啊。。。。。


用戶2914890967961


現在的孩子自尊心很強,請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傷害他


無情的風63221894


缺乏引導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